赵宪章:由雷德侯的“模件”想到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建构
相关推荐
-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逝世时间】马克斯·韦伯生平资料简介
1920年6月14日下午,韦伯的学生卡尔·洛温斯坦冒着雨,来到慕尼黑西斯特拉斯看望老师韦伯.这时,韦伯已病得不成人形,正在与死神作最后的斗争.他的妻子玛丽安在另外的房间里歇息,她已为丈夫耗去了太多的精 ...
-
讲座预告 | 雷德侯:改变东亚美术史领域的四篇二十世纪博士论文
主讲人 雷德侯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名誉院长 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前所长 学术主持 毕斐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 ...
-
“新起点·新理念·新使命——2021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2021年4月24日上午,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四川音乐学院联合主办.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承办的"新起点·新理念·新使命--2021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 ...
-
兵马俑究竟有什么价值?西方学者:助推了近代欧洲崛起!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重视兵马俑身上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等,却忽略了兵马俑制作的工艺价值.然而,一个叫雷德侯的西方学者,却看到了这一点,在他的著作<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中,详 ...
-
仲呈祥 | 艺术学的神圣职责
作者 仲呈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艺术学升门十年:未来的展望] 2020年6月2日晚上的"云中相会"网上论坛,大家在一起,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学术会餐,也可以看作第七届国务院学位 ...
-
曹意强:巴克森德尔谈欧美艺术史研究现状
编者按:曹意强教授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英国著名文化史学者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1933-2008]素有交往.回国后于1997年翻译出版了巴克森德尔的代表作品 ...
-
曹意强 | 视觉习惯与文化
编者按: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就发起了一系列关于当代学术"视觉转向"的探讨,形成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并在国内最早开始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硕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同时展 ...
-
圆桌|什么是“艺术哲学”?何以重申“艺术哲学”?
什么是"艺术哲学"?为什么是"艺术哲学"? 10月17日,由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研究中心.OCAT上海馆和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三方联合主办的"回归艺术哲学: ...
-
“心灵·艺术·价值” 国际会议NO.9 | 曹意强:艺术与智性
参会人员合影 2019年10月25日-27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了"心灵·艺术·价值:纪念贡布里希110周年诞辰国际会议",学术召集人为曹意强教授.约翰·奥 ...
-
曹意强|中国美术通史的观念
编者按:2016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曾刊登曹意强教授的文章<发掘中国画论活性基因>,旨在倡导如何在国际艺术史的参照系中去发掘中国艺术和画论的独特价值.具体内容可参见文末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