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里写春秋(127) 2024-06-10 08:02:59 127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枯叶飘零,野外早已一派肃杀景象,眼看一场风雪就要来临了。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很是波动不安,甚至有些无聊躁动,叹息声接二连三。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又有什么法子呢?也许,这就是生活本身吧?佛说:“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一种压力。你走得再远,站得再高,得到再多,都脱离不了苦与累的纠缠。为此,我常常告诫自己:做人要简单,做事要勤敏,关系要糊涂,对人要真诚。要学会支撑自己,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一些。最简单的生活就是上课和读书。我还经常把在杂志和报纸上看到的好文好段抄录下来,后来,嫌抄录慢且费时,就拿剪刀剪,把剪下来的文章贴在一本白纸上,自名《资料剪辑》,久而久之,居然成了一本书。起初的时候没作分类,后来,为了方便查阅,我把《资料剪辑》分门别类,贴了十几本,垒成一大摞,成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空闲时,我就拿出来翻看,倒是得益不少。这一日,我又翻看它,其中一首明代《伯牙吊子期》的诗与我产生了共鸣。这是一首古琴曲,曲中有歌词。这首琴曲,取材于“伯牙摔琴断知音”。伯牙和钟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后来伯牙再次相约钟子期时,钟子期已经病故。伯牙就到钟子期坟前弹曲祭悼,弹罢,愤然摔琴,以为世上再无知音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人生苦短,自古知音难觅,当你有此情此感的时候,读这歌词,真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我起初只是小声地吟读,后来不知不觉间就大声朗读起来:昔年倚棹清江头,与君邂逅情绸缪。岂料而今到江上,不见知音空自愁。伤心伤心复伤心,江汉为我生愁阴。含情不忍委垒墓,酹酒淋漓空满斟。别来天处各一方,清江月夜情难忘。重来访君君物故,令人郁抑心彷徨。子期子期子期兮,听我琴中昵昵語,调高曲怨声呼号,只为思君泪如雨。思君苦兮情如痴,琴声切切相凄其。相凄其,心转悲,举世知音更有谁?诵毕,又拿起笔来抄写,这样似乎排泄了心中的一些郁气。正巧此时,许显明和冯龙星老师闯进我的寝室来,见我有声有色地朗诵着,他们也和我一起朗诵起来。他们觉得这歌词特别好,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许显明居然独自朗诵了起来,还手舞足蹈,自我陶醉。他的声音本来就高亢,再加兴奋,声音就更加尖厉了,让人有些受不了。但在这高亢和兴奋中,他还倾注了浓浓深情!它就像冬日的暖阳,慢慢地使冰雪融化,春水流淌,绿草萌芽……学校食堂是学校舆论的中心,人们在各地听到的新闻趣事都先在这里传播,像社会上的茶馆和理发室一样。尤其是周末过后,大家就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进行分享交流。厨房里有一张旧圆桌,原本是给老师摆饭盒和菜碗的。下课铃声一响,老师们陆续来到食堂,在圆桌上找自己的饭盒。厨工苏兰姐早已分好了菜,或放在桌上,或放在灶台上。碗平放着,一碗连着一碗,像盛开的莲花,碗上面还冒着汤气,氤氤氲氲。菜每人一碗自己拿就行了,大部分老师都是按顺序拿的,但也有人在拿菜之前,先要看看哪个碗的菜多一点,从中间去挑出一个来的。苏兰姐装菜的时候,已尽量分得均匀,但总会有细微的差别,即便这样,总有人去挑那点微不足道的差异。那时候,老师吃饭每顿都只有一个菜,苏兰姐烧什么,大家就吃什么。冬天很冷的时候,菜就热在锅里,老师来一个,苏兰姐就从锅里铲一勺到碗里递给老师,使菜保持一定的热度,大家吃了都舒服。大家找着了自己的饭盒,就拉一碗菜于自己边上,站着吃,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所不同的是这些人都不穿长衫。厨房里也有两三条长凳,但都脏得很,大家宁可站着吃,也不愿坐着吃,然后边吃边聊。我在食堂里很少发言,只是静静地听。社会是所大学,让你有学不完的东西。老师当中也不乏高明和有趣之人。吃饭不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听觉的享受。这时,胡向荣老师说:“听说,周五的时候,胡文洪带领的合唱比赛队被王主任(王瑞胜)骂了一顿。”大家都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呀?”胡向荣说:“王主任很不满意,还当众训斥了他。”许锡宝说:“王主任也太少修养了,怎么对老师也这样发脾气呀。”原委是这样的:上星期五,胡文洪老师带领校合唱比赛队到区里参加比赛。由于本校一直来不重视唱歌课,也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唱歌课大都分搭给主课老师上的。日课表虽然排了,但很多老师根本不会教歌,于是把唱歌课大都改成了别的课,如果是自己教到正课的班级,就上正课。如果自己教不到的班级,或分给别的老师上正课,实在没人要的时候,就改自修课,让学生自己做作业。有的班级一年下来,唱歌课一节也没上过,唱歌课如同虚设。日课表上虽然排了,但那是给上面检查的领导看的,实际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其实也知道这些事,为了升学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有条件的就安排人教,没条件的就装睁眼瞎。但为了促进音乐和美术教育,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一次文艺会演,选出优秀学校和节目进行表彰,试图以此来督促各校重视音乐美术教育。区里组织文艺会演,学校里就让胡文洪老师组队参赛。客观地说,胡文洪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会弹风琴,也会拉二胡,笛子、口琴都会来两下,但他教的是语文课,有时也兼教唱歌。为了完成任务,他只好临时抱佛脚,从自己班里挑选了十几个人组成合唱队,匆匆学了一首《军民大生产》,只经过简单的排练,就仓促上台演出,想应付了事。你想,这样的比赛能不出丑吗?胡老师既是领队,又是伴奏者。轮到演唱时,队伍就排了很长的时间,学生你推我,我挤你,不知道自己该排在哪儿。胡老师急得满头是汗,在舞台上忙上忙下,一阵叫喊之后终于整好了队伍。由于匆忙整队,情急之下,胡老师的风琴伴奏连连出错。伴奏和学生的合唱很不合拍,只好重来一次,如此三四遍,还是这样。王主任就直接冲上台去,火冒三丈,朝他发了一通脾气:“你们这样的状况也可以来参加比赛的?你们有没有头脑啊……?”我正听着他们的讲话,突然,许基平老师对我说:“陆老师,我向你报告一个情况:昨天傍晚,许多学生在单杠旁挂单杠,一旁是女同学,一旁是男同学。一男生正头朝下脚朝上挂着,这时,你班许黎俊走过来,他用双手把男同学的两腿抱住不放。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如果出起事情来,后果是很严重的。人家两腿朝在上面,你把他抱住,要是挂着的人手劲差一点,掉下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的。学生是好奇好玩,但这种危险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这在其他学校是有过教训的。”我说:“好的,我找来对他进行一次教育。这人是有些调皮的。”前些日子,城关区举行了初一年级查字典比赛。全区共取18名,洪塘中学竟然取到了9名,学校名声因之大振,教办主任王瑞胜为之特意表扬了我校,学校也准备为老师发奖金。按惯例,比赛奖金都是按年级组发奖,组内平均分配的。自蒋著海主政以来,他认为,老师应按得奖人数发奖。获奖人数分别是:许申之班6人,许显明两个班2人,许创生班1人。这样计奖,许创生的奖金自然最少了,他以为失了面子,故大发牢骚。他说:“学校里这样计奖,不仅没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相反,我的积极性就全被打光了,我准备给自己发奖金。”黄昌元说:“瞎子,你自己给自己发奖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老婆这一关就批不出来。你自己有钱吗?”许创生因为高度近视,如果离开了眼镜,他就看不清东西,因此,学校老师都称他为“瞎子”。黄老师的话音刚落,大家就把目光投向了许老师。许老师有些尴尬起来,因为他发的工资都被老婆管束着,但他还是强装笑颜,嘟嘟囔囔地说:“这有什么……,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于是,大家就笑了起来,再看许老师时,他已经端起饭盒和莱碗走出厨房,到外面吃饭去了。欢迎关注“流水船歌”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赞 (0) 相关推荐 【青春语文·淑亚专栏】懂得与值得 ——卢望军《伯牙鼓琴》赏析 懂得与值得 --卢望军<伯牙鼓琴>赏析 <伯牙鼓琴>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之美"第一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个故事,在原人教版 ... |上善教研| 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上善教研 12月16日,为深入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张贤锋副校长亲身示范,为高段语文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一节文言文课堂教学--<伯牙鼓琴>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5) 125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放学以后全体教师到王凡中心学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事情.这次民转公全县只有41个名额,城关区分到名额只有5名.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4) 124 1985年下半年,洪塘中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蒋著海.这是我进入洪塘中学以来的第三位校长了.第一位是许朝叙,第二位是许锡信. 洪塘中学是一个不好弄的学校,外面传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6) 126 小雪过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像被冰块凝固了似的,总是透出丝丝冷气来,即便穿上了毛线衣,还是觉得冷,难道应该穿上棉衣了? 凌晨,天还在朦胧之中,月亮挂在空中,旷野像被披上了一层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3) 123 5月3日,星期五下午劳动课,学校统一安排,初二年级学生去操场边茶叶山上摘茶叶. 在摘茶叶以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我对他们说:"劳动也是学习,学习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2) 122 腊月初十是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先申老师来到我房间,跟我说:"晚上我家切粟米糖,到我家吃晚饭吧." 给许老师家切粟米糖的人是我校的老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1) 121 1985年的元旦我是在王凡小学度过的.许先申老师的夫人蒋裕光是王凡小学的老师,许老师平时就住在王凡小学里. 这一天,我在王凡小学写成了一篇题为<王苏芳的致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0) 120 1984年的第一场雪是12月18日下的. 我正在房间里备课,骤然室外有人喊道:"下雪啦!"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9点15分. 我忙离开案头,走向室外.这时,只见小雪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9) 119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进行了大变革,教育的变革也成为必然. 就全国来说,语文教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8) 118 近来读了一些文章,大多无什么用处.但第9期(1984年)<读者文摘>中刊登一篇著名画家刘海粟的<要甘于寂寞>的文章,却对我有所启发.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