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如画的温哥华 环球之旅(126)

加拿大的温哥华市风光壮丽灵秀:雄伟的群山、蔚蓝的海洋、繁茂的雨林和美丽的花园,四季风景各逞风姿,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之一。温哥华头上的桂冠很多:“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最适合步行的城市”、“加拿大最佳城市”等。

图1、飞机到达温哥华

我们在2013年和2019年两次来到温哥华,因此在此文中把两次的游览体会一併写出来。温哥华市是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大温哥华地区人口约有210万,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会区,华人竟然高达50万。

图2、温哥华

温哥华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势平坦,东部有绵延的落基山脉,西面直接楔入太平洋,无论从北面的山里下来跨越海湾进入温哥华市,或者从南面的平原越过弗雷泽河到温哥华市区,都需要借助多座大桥,跨过海湾或河流,进入市中心。

图3、桑纳斯区的豪宅

2019年,我们乘坐的大巴沿着99号路穿过温哥华西区富人居住的桑纳斯区(Shaughnessy),古典的英式和法式建筑搭配着异域风情的花树。桑纳斯区以早起开拓者中的杰出人物为名。这里有不少堪称精美的独立屋。

图4、市区现代大厦

接着越过格兰维尔岛(Granvilleisland),沿着格兰维尔(Granville )路穿过市中心最繁华地段,然后左拐到潘德街(pender),再右拐到Home街,最后到达邮轮码头。让我们领略了温哥华最繁华的城市景观。

图5、温哥华之家

越过格兰维尔岛,就看到刚刚建成的温哥华之家(Vancouver House)。这是一座新未来主义摩天住宅大楼,高150.3 米,49层,建筑面积60,670平方米。大厦由丹麦建筑师比格(Bjarke Ingels)设计。建筑基础为三角形,从地面升起,随着其上升到顶部逐渐过渡为矩形。建筑的东、西立面均设有箱形阳台,使建筑物的外部具有蜂窝状纹理。它位于格兰维尔桥(Granville Bridge)边,这是进入温哥华市中心的门户,靠近小河,位置独特,可欣赏到水和山脉的美景。成为该市最著名的地标。

图6、温哥华复古公园行政酒店

立交桥边上的圆形建筑是温哥华复古公园行政酒店(Executive Hotel Vintage Park Vancouver ),4 星级。这家以葡萄酒为主题的酒店位于温哥华市中心,提供免费的夜间葡萄酒品尝,距离海堤仅2分钟步行路程。

图7、罗杰斯大厦(右)

我们的大巴从格兰维尔街(Granville)拐向潘德街(Pender)时,右侧白色建筑是罗杰斯大厦(Rogers Building),这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的商务中心。这座10层高的建筑建于1911年,是由西雅图的古尔德(Gould)和香槟(Champney)公司设计的。它的名字取自乔纳森·罗杰斯(Jonathan Rogers),他可以算是温哥华最早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彼得·卡特·佩奇(Peter Carter-Page)在《省》中写道,罗杰斯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温哥华的故事。

图8、现代办公楼

1911年10月20日发行的《公元前星期六日落 》详细介绍了罗杰斯大厦的一些细节,“该建筑是按照现代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路线设计的,其抛光的格拉斯哥花岗岩外观与奶油色的赤陶饰面相结合。所有室内装饰木工均应是硬木,并铺设白色意大利大理石走廊和楼梯。该建筑将成为奥尔德曼·罗杰斯(Alderman Rogers)的丰碑,他对这座城市未来的信念体现在一座建筑物的建造上,竣工时花费近60万美元。”

图9、市区高级公寓

2013,我们在途中空中突然出现形似泰迪熊(Teddy bear)的造型云,一只小手捂着右眼,用左眼看着我们。造型云离地面很近,与空中云层明显地分割开来。太奇特了!我赶紧隔着车窗拍照下来。云的造型是不可能重复的,这泰迪熊将会是空前绝后,这或许是一个吉兆,意味着加拿大最古老的主人黑熊、灰熊欢迎我们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到了加拿大能看到熊。在多云的天空中,我还拍到一缕彩云,也十分奇特。人人都说落基山里气候多变,经常下雨、下雪,但愿这也是吉兆,意味着我们所到之处都是晴天。

图10、“泰迪熊”造型云

我们在温哥华市游览,在老城区参观了著名的温哥华蒸汽钟。它高2米,四面有钟面,钟盘以下完全透明,可以清晰看见零部件的运作。大钟顶端有一大4小5个汽笛,据说每隔15分钟就会惊天动地嘶叫一会儿,并喷射出蒸汽来。每逢整点则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图11、老城区水街十字路口

在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大钟最常见,而温哥华的蒸汽钟算有特色的。这个钟的来历很有趣。当年水街采用集中供热,1854年,一个叫桑德斯的聪明人巧妙地利用散蒸汽口的废蒸汽,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汽钟。

图12、有159年历史的蒸汽钟

到19世纪末,全球建成的蒸汽钟多达百余座。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温哥华的蒸汽钟成为仅存的一座。遗憾的是它太老了,不断“生病”,我们到达时,它又病了,不能发出钟声。

图13、唐人街的国民党党部

皇后公园(Queen Elizabeth Park)无疑是最受市民欢迎的公园之一,免费参观。站在公园最高处,可以一览温哥华全景。这个公园是由一处废置了的采石场兴建而成。公园面积为52公顷﹐海拔150米,原名“小山”(Little Mountain),是温哥华市的最高点。

图14、“皇后公园”的最高点

1939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与皇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偕同当时的伊丽莎白公主访问温哥华,为了对他们的驾临表示欢迎,公园更名为Queen Elizabeth Park。旅行社发给我们的资料称之为“伊莉莎白女王公园”。正确的提法应该是“皇后公园”,而不是“女王公园”,因为1939年来访的只有皇后,当年一同出巡的公主直到1952年才登基,成为伊莉莎白女王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

图15、布罗黛尔温室和音乐喷泉

我们来的早,园内的布罗黛尔温室(Bloedel Conservator)还没有开放。这座球形外观的温室是由 Bloedel Conservatory家族于1969年捐赠的,20多尺高的圆顶有1490个树脂玻璃园盖,是温哥华的特殊标志之一。

图16、留影纪念

温室内有五百多种沙漠、热带雨林生长的独特植物花卉,全年盛开。里面还有一个五十多种鸟类在自由飞翔的热带鸟园。温室旁边有一处大型的喷泉,据导游介绍,这是音乐喷泉,傍晚的时候喷泉会自动亮灯,表演喷泉乐章。

图17、北面的群山、温哥华港口以及市中心皆在眼底

来到了公园的至高点,北面的群山、温哥华港口以及市中心皆在眼底。此处有一组雕塑,表现游人在此合影的乐趣。每逢天气晴好时,常有街头画家在此为游客现场画像,或艺术家奏乐表演。

图18、三人合影雕塑

这里有一组雕塑,一个摄影师正在照相,对面是三人合影。艺术家是用写实手法,再现几位游客,在如画美景前,拍照留念的造型艺术作品。此雕塑吸引大量游客与其并肩合影。导游说,这个雕塑有个传说,当中的先生和他右边穿裙子女士不是夫妻,感情暧昧,拍照时两人的手在背后有小动作。

图19、摄影家雕塑

旁边立着牌子,说明太极拳的场地以及附近一些雕塑、凉棚等,都是温哥华华人太极协会捐赠建设的。导游说,公园附近是华人区,房子都在百万元以上。住在这里,环境实在是太好了!在这里,我们深深体会到华人的比重,我们参观公园的时候正是晨练时间,散步的、遛狗的、打太极拳的,几乎全是华人,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国内。

图20、下沉花园

公园内有个下沉式花园,这里原是采石场的矿坑,于1954年改建成。园内种有樱花、杜鹃、郁金香、水仙、木兰等各式各样的花卉,四季更新。春季时各色的樱花和杜鹃开满枝头,尤其是五月,五颜六色不同品种的山茱臾、西洋水仙与郁金香争香斗艳。

图21、这里是温哥华最佳的结婚照户外拍摄场地之一

夏天﹐公园内的景色更是美得令人窒息。这里是温哥华最佳的结婚照户外拍摄场地之一,每到节假日,穿着各式中西式结婚礼服的新人将花园装点得喜气洋洋。

图22、园内种有樱花、杜鹃、郁金香、水仙、木兰等各式各样的花卉

花园一端有个小池塘,塘边绿草茵茵,垂柳依依,夏季总有许多游人在池塘边看池中一群群悠闲的绿头鸭、美洲赤颈鸭和海鸥等嬉戏,绿头鸭已经把池塘长期占领,即使冬天也不离去。

图23、花园一端有个小池塘

不远处有一排樱花树,春季樱花浪漫,引得不少人驻足观赏。1951年10月20日,当时还是公主的伊莉莎白故地重游,曾在这个池塘畔,手植一棵从家乡温莎园移来的英国橡树作为留念。

图24、温室西面的日本木拱桥横越于花园内16公尺高的瀑布上方

温室西面的日本木拱桥,横越于花园内16公尺高的瀑布上方,可以俯瞰整个花园。桥边有颗“世纪岩” (Century Rock),大石头下埋了个铜制的1954年时空锦囊,等待2054年的人类开封寻宝。

图25、小型的日本庭院

过桥后可以看到日式石灯、日本松、日本枫等,就像是到了一个小型的日本庭院。四月这里更是可以欣赏到各式日本樱花,形成一片灿烂花海。公园内不仅花园众多,其它设施也相当完备,如网球场、高尔夫球场、草地保龄球场,以及温市独一无二的飞盘竞技场。

图26、公园里的植物

园内还有著名的四季餐厅,餐厅位于突出的峭壁上,视野绝佳,尤其是用晚餐时还可欣赏到温哥华的迷人夜景。餐厅因1993年温哥华主办美俄高峰会议时,柯林顿、叶利钦莅临而名噪一时。

图27、公园一角

旅游之前知道温哥华有个著名的卡皮拉诺大吊桥(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此吊桥建于1889年,全长137米(450英尺),高230英尺,横跨卡皮拉诺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步行吊桥。但旅游公司却安排我们参观一座长度只有48米不出名的宁峡谷吊桥(更多地译为林恩峡谷吊桥 Lynn Canyon Suspension Bridge)。吊桥不出名也有它的好处,一是免费,而卡皮拉诺吊桥票价为27加元;二是人少,对于当地人来讲是休闲的好地方。

图28、林恩峡谷吊桥

林恩峡谷及林恩溪乃为纪念英国皇家工程大队工程师约翰.林恩而命名。该地曾是印地安人视为神秘殿堂的精灵之地。约翰.林恩在 1863年因热爱当地环境而留下来,并设立木材公司。1912年,Mc Tavish兄弟处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决定捐出属于他们伐木公司的 5公顷土地给市政府以保留为公园,市政府于是拨出与其相邻的4公顷土地,合并设立占地9公顷的林恩峡谷公园,并由私人投资盖了一条长 48米高 50米的吊桥。1991年,市政府又拨出 241公顷土地并入此公园。目前这个占地 250公顷的峡谷公园是大温哥华地区最富荒野山林情境的市立公园。

图29、细长的瀑布垂落而下

当你走到桥边时,会发现右边峡谷上有一条细长的瀑布垂落而下,峡谷深处,传来潺潺流水。走到桥头,谷底的壮观瀑布出现在眼前。林恩峡谷吊桥高悬在一大片茂密的温带雨林上,下面是重重叠叠的植物种群。低矮的树丛为争夺阳光雨露相互缠绕,唯有高大的针叶松冲破盘根藤蔓的束缚直指蓝天。

图30、谷底的壮观瀑布出现在眼前

吊桥两端用钢缆及混凝土加固,走在五十米高的吊桥上,桥体有些摇晃,年轻人步伐轻快,老年人则小心翼翼地扶着铁索过桥。四周是树龄为80-100年的林海,桥下有着激流奔腾的瀑布,当你走到吊桥当中时,有一种天地合一,人在其中的神奇感觉。公园林海里有许多步行道,夫人吼着将来有机会一定来这里步行。

图31、走在五十米高的吊桥上

明明此吊桥是免费的,旅游公司却提出参观宁峡谷吊桥属自费项目,而且收取了我们的费用。我们追问此事,导游说停车场收费。夫人查了一下,大轿车停车一天收费48加元,我们36个人,摊到每人不到2加元。导游每人收取自费项目195美元(必须交),我们要求公布收费项目及价格,遭到拒绝,大家私下议论纷纷。

图32、从公园可以看到温哥华最美的一面

这天我们又游览了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也有译成斯坦利公园,是世界闻名的城市公园之一。它以长达8.85公里的海滨步道名声在外,是温哥华人市区内的户外运动天堂,可以边运动边从不同角度欣赏温哥华,在这里可以看到温哥华最美的一面。公园北临巴拉德湾(Burrard Inlet),西临英国湾,人工景物极少,以雪松、铁杉及雪杉等针叶树木为主的原始森林里,古木参天,阡陌密布,眨眼之间就能把人从繁华尘世带到世外桃源。

图33、环园观光车

1888年,公园正式开幕,以加拿大总督史丹利爵士之名命名。这里有三个大沙滩、动物园、北美第三大水族馆、高尔夫球场、玫瑰花园、步行及自行车道、小型火车及图腾柱广场等。在2013年最佳公园评选中,温哥华的史丹利公园被评为第一名,力压第二名的纽约中央公园。导游把我们带到公园东区的游客中心,游览的时间是45分钟。公园入口的服务处可以搭乘环园观光车,费用20.5加元,运行时间:9点30分~17:30分,每30分钟一班。

图34、图腾柱广场

史丹利公园东区游客中心有专门的图腾柱广场。夫人看了说明后告诉我,每个家族(氏族)的首领去世后,后人都会为他建立图腾柱。公园原本是加拿大原住印第安民众的领地,后被加拿大政府永久租借。每一根图腾柱原本都立于印第安部落的村寨口,每一根柱子的竖立都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而其上的每一个图案(动物、天象、象征物等)都有其非常明确的指代。图腾柱广场就是体现和保留了这段历史和印第安文化。

图35、图腾柱

在史丹利公园北端,是横跨巴拉德湾(Burrad Inlet)的狮门大桥的一端。狮门大桥桥身以弧形钢索悬吊,全桥总长1517.3米(4978英尺),连同北岸引道则长1823米(5890英尺);主桥跨为472米(1550英尺);桥塔高度为111米(364英尺),离海面高度则为61米(200英尺)。当年曾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悬索桥,2010年正式被立碑“加拿大国家级古跡”(National Historic Site)。

图36、狮门大桥

此桥为以酿酒闻名的吉尼斯家族投资600万加元建造,主要为了开发他们于1931年以七万元购得西温哥华的4700英亩土地。这座桥的设计人是设计旧金山金门大桥的建筑师。大桥于1937年3月31日动工,1938年11月14日启用,过桥费为25加元,到1963年政府收购大桥后取消收费。桥的名字来源于桥北岸山脉中的双狮峰(The Lions),大桥入口处亦有两隻石狮分立左右。公园的展望点(Prospect Point)是观赏狮门大桥壮观景致的最佳地点。

图37、海边雕塑----湿衣少女

海湾中间的礁石上是丹麦美人鱼风格的海边雕塑----湿衣少女(Girl in Wetsuit)。导游介绍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水位观察标示,当水位淹没少女时,意味着海水会没过海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