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圆融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庄严举办,其主题:交流互鉴、中道圆融。

这让我想起,佛教的十大核心理念,即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共生。

中道,为佛教重要观点,种类如:法界中道、佛性中道、唯识中道,以及“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八不中道等。

《中论·观四谛品》就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唐代湛然还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

中道之义,非佛家独有,儒道亦如。

《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史记·天官书》曰:月行中道,安宁和平。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礼记·中庸》:从容中道,圣人也。《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在儒道,中道亦格义为中庸与中和。

《中庸》:君子中庸。又说:中庸其至矣,民鲜能久矣。

又《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太平经》: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

中道为了什么?为了圆融。中道只是手段、方法,圆融才是宗旨、目的。

在佛教,圆融既是生活准则,又是学修标准;又是人生哲学,更是生命境界。圆融精神,佛教要求落实于我们的衣食住行、色声香味触法以及生老病死等之中。

在吾家乡,有位古代乡贤,叫王伯大,他诗书传家,耕读传家,晚年归隐家乡霞浦赤岸,筑留耕堂,书写《四留铭》,亦叫《留余铭》,内容为:“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曾国藩曾告诫子弟:“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而宋代法演禅师也说:“为己戒者有四:第一,势不可使尽;第二,福不可享尽;第三,规矩不可行尽;第四,好语不可说尽。何故,好语说尽人必易之;规矩行尽人必繁之;福若受尽缘必孤之;势若使尽祸必至之。”

无论是王伯大、曾国藩或法演禅师,其高见,皆堪称儒释道之中道法味也,皆是圆融精神之彰显。

中道圆融思想之实践,儒家如:孔子会见南子,南子虽名声不好,孔子还是去会见她了。佛家如:佛陀度化摩登伽女,摩登伽女虽然诱惑阿难比丘,但佛陀还是化度她。

今之世界,全球化渐成。有人说,在地球村里,固有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但以中国文明的中道圆融精神看来,中国文明,惟宽惟恕,忍让包容,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其特质,皆是正面的,光明的,没有冲突的基因。在此等思想精髓的感召浸润下,全球化的世界也定是和平和谐的,我想,这也是中道圆融的实质指向。

交流互鉴,中道圆融,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以之为主题,想必,这也是其出发点、着眼点之一。

载自《本性禅思录》

(0)

相关推荐

  • 观音文化园 从奠基到开园的25个瞬间

    观音文化园 从奠基到开园的25个瞬间

  • “敕勒歌”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所作<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文,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 ...

  • 石涛 百开册页《罗汉图》,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社交圈”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在小乘佛教中,是佛陀得法弟子修证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罗汉即自觉者,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 ...

  • 佛教古籍《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

    佛教古籍《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

  • 中道原无所知障,良知自有大光明

      一.中道原无所知障 所知障即知见障,即知识性.思想性障碍,佛教又称无明惑.所有非儒家.非中道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体系,都会造成所知障.古今诸子.中西百家都有所知障.佛家.道家和自由主义虽然是正教正学, ...

  • 一日禅:中道生活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凯成 人生有苦乐两面.太苦了,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要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 此心圆融,来去不争

    一岁,就有一枯荣,一念,就有一生灭.来来去去,熙熙攘攘,生活中,有幸福快乐,亦有悲忧无常,保持平常心,却迎接所得,去接受所失,狰狞受风雨的磨砺,逐渐圆融,一时的不平,不再争辩,一时的困惑,不再迷茫,不 ...

  • 刘又铭丨儒家荀学派中道哲学的成立与早期发展

    摘 要:以所谓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为准,来讨论儒家荀学派中道哲学的成立与早期发展--就着它在先秦时期的出现与成立,说明它的理论型态与正当性:就着它早期的发展(两汉时期),说明它的历史存在与创造活力.. ...

  • “女真族”是中道兴起的民族?为何唐末前的史书中未见其名?

    引言:女真族的历史渊源 女真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按照族系划分来看,女真族实际上属于靺鞨的后裔,而靺鞨早在两汉时期便已经出现,是取得了一定文明程度和成果的古老民族. 因此,女真族在族系 ...

  • 张志扬|希腊理性善与希伯来神性善之间的中道缺失

    我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是希腊理性善.产生于混沌黑暗的希腊神系开初倾向于幽冥的自然"定数律"(限制),黑格尔把它理解成"度"(神即"度" ...

  • 圆融,不争。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一直相信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所以我也相信: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该遇见的人. 昨 ...

  • 天干三比劫,刚强固执,缺乏圆融,机会频频错过

    目前在事业单位工作,想考试,转公务员,我今年34,一般公务员要求35以下报考.工作的这些年,上层领导们都很赏识我.很多机会都被错过了.这种错过,是因为的八字特征,还是我个人得不用心.我不得其解.主要想 ...

  • 禅定中的两大命脉:中道与中道觉

    禅定中的两大命脉:中道与中道觉 维持平衡度的唯一支点就是中间,这是最原始性的建立平衡度.譬如:跷跷板中间的支点,机械中轴承支点等等.一个进入佛陀禅定中的修行人,都懂得如何找到根本以及如何运用根本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