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沙苑是一部史诗!

在大荔洛河以南,渭河以北;赵渡以西,渭南孝义以东,有一块约五十多平方公里内陆沙漠,这一带黄沙累累。大荔当地人叫沙苑;洛河以北地区的人称这里为“河南”。那么,在这大陆内陆地区,为何有这么一块沙漠?沙苑从何而来?
远古时期,大禹治水之前,由于黄河、洛河、渭河出口不畅,在关中形成一片泽国。大禹治水以后,在龙门开挖畅通黄河向东出口,致使关中地区退水,湖泊消失,才形成至今的八百里秦川。黄河、洛河、渭河退水以后,由于洛河渭河长期南北摇摆淤积,在这里形成沙漠。
黄河、洛河、渭河退水以后,这里水草丰盛。先秦以前,先后有大荔绒,秦人,羌人先后来到这里游牧,后来秦人逐渐强大起来,灭了大荔绒国。秦以前,这里还有古芮国存在,芮即草内之意,可见这里水草之茂盛。
战国时期,曾有洛河以北的西魏与从甘肃一带兴起的秦人在洛河南北拉锯战。最后秦国将魏国势力逐出黄河以西。秦国逐渐强大,最后东出统一六国,都与历史上沙苑地区这片热土息息相关。
汉朝初期,在沙苑地区设立御马监,就是朝廷养马之所。据历史记载,汉武帝从西域波斯引进汗血宝马三千匹,到大汉西域,只剩两千多,在关山牧场,宝马还是不适宜水土。而在大荔沙苑地区,汗血宝马才得以生存繁盛。在引进西域马四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西域养马人,这便是中原最早的回人。也是沙苑最早的波斯人,后来演变成回鹘族,也就是回族。由于汉朝引进了西域宝马,骑兵才大力发展,取的汉初对匈奴铁骑的胜利。从此强固了北方领土,也使疆域不断拓展。
唐朝时候,沙苑地区的国家养马职能更加巩固。现今王马村便是专为皇宫供马的地方。沙苑还有石槽、官池,白马营,都是与养马有关的地名。
唐朝安禄山曾在沙苑做过御马监,据说把养的好马据为己有,都与后来的叛乱有关;沙苑地区栓马桩有猴子的形象,明朝吴成恩《西游记》孙悟空被玉帝封为弼马温,想必是受到沙苑栓马桩猴子形象的启发。
唐朝安史之乱,唐王朝为了平定叛乱,又从西域引进五千波斯兵平乱。平判以后,波斯人便在这里为朝廷养马。这是唐朝回族人在这里形成。
元末明初,元朝贵族被明王朝驱逐到漠北蒙古。但仍有部分蒙古人留了下来。在沙苑石槽、官池一带,有铁答拜村,就是元末蒙古人的留存。
沙苑地区的羌白、八鱼一带,甚至到洛河一北的埝桥、冯村一带羌族聚集。羌白一带是羌族一支白羌,埝桥一带为红羌。羌族也是先秦以前,从青藏高原游牧而来。
明朝中期关中大地震,关中地区八十多万人死亡,尤其以二华、同州最为严重。明王朝从人口多的山西、河南、山东向关中移民;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乱,也有山东、河南向关中移民。因此,在沙苑的苏村,张家一带也有河南、山东移民。
从先秦至今的两千多年历史长河里,在大荔沙苑地区,先后有大荔绒、秦人,回族,羌族,蒙古族,苗族等十多个民族,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大剧。沙苑地区的各民族的大融合,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作者简介:张彤,笔名心安之处。大学毕业,大荔农业银行工作。从1992年写诗,作品三十多首选入《长安风诗歌十人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