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加减法 2024-06-14 00:01:10 01秘传小柴胡汤加减法小柴胡汤是临床很常用的一首方剂,其适应症十分广泛,如果能善用此方,在此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则可以治疗诸多疾病。所以有很多善用小柴胡汤的医生会被称之为“李柴胡”、“张柴胡”。小柴胡汤来源于《伤寒论》,其组成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用以治疗发热而呕、胁痛、往来寒热、口苦等症。我在临床上使用此方,常使用的加减法有以下20种:1、如果合并阳明病,出现口渴而烦,干呕,目痛,鼻干,失眠,加葛根、知母。2、若兼心下痞满,发热尤甚,则加桔梗、枳壳。升降同用,有神效。3、若心下还是痞满,按之痛,则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又名柴陷汤。4、若兼汗少、唇干、口干,口渴欲饮水,则用小柴胡汤加葛根、黄连。如还不解,则更加竹叶、石膏。5、若汗出后,热势反増,浑身壮热,谵语呻吟,干呕,则以小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服完药一会儿就会热退神宁。6、若兼下利泄泻,发热,则可用小柴胡汤合四苓散,利小便,则大便自止。7、若兼发黄,小便黄赤,则用小柴胡汤合茵陈、知母、黄柏。8、若兼便秘,口干,口渴,则用小柴胡汤加瓜蒌仁、黄连、枳实、厚朴。若用药后仍便秘,则用大柴胡汤,大便立通。9、若兼身热、恶风、不口渴,则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即柴胡桂枝汤。10、若兼唇干、烦渴,欲饮水数升,则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望唇在望诊中很重要。11、若胸烦,不呕,而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仁。12、若心下悸加茯苓;若心下痞,胸胁胀满,则加牡蛎、干姜。13、若温病发热,口渴,咳嗽,以小柴胡汤加五味子。14、若是女子邪热入血室,白天安静,夜里增剧不识人,形似疟疾,月经至,则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15、若是邪气多,又兼气弱,则以小柴胡汤重加生脉饮,倍用人参。16、如病愈后,又因劳动或饮食,导致疾病复发,发热,心惊,有痰,气促,则以小柴胡汤合温胆汤,服后则速愈。17、若兼有恶风寒,鼻塞,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证,则以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18、若兼咽痒咳嗽,干咳无痰,则以小柴胡汤合止嗽散。19、若有湿痰,痰多易咯,则以小柴胡汤合二陈汤。20、若内伤生冷,寒湿困脾,则以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即柴平汤。以上则是秘传小柴胡汤加减法。小柴胡汤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组成: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加减(1) 呕逆加生姜、陈皮。柴胡(2)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3)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4) 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5)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6) 虚烦加竹叶、粳米。(7) 齿燥无津加石膏。(8)痰多加栝蒌、贝母。(9)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10) 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11) 心下痛,加青皮、芍药。(12)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13) 本经头痛加川芎。(14) 发黄疸加茵陈。方义(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折叠编辑本段变化方(1)本方以前胡代柴胡,名小前胡汤(崔氏),治同。(2)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治同。(3)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4)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5)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6)本方去半夏、人参、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伤寒汗下后,胸?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亦治疟发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7)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8)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9)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10)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11)本方加桔梗,名柴胡桔梗汤,治春嗽。(12)本方合平胃散,名柴平汤,治湿疟身痛,身重。(13)本方加青黛、姜汁糊丸,名清镇丸,治呕吐脉弦头痛及热嗽。(14)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四物汤,治妇人日久虚劳,微有寒热。(15)本方与四物各半,名调经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方解】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02毛德西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由于小柴胡汤独有“和解”的功能,故历代医家对其颇多重视。有的经方医家所用处方竟有二分之一是小柴胡汤类方。结合自己五十年之临床体验,我总结出小柴胡汤应用指征为:时发寒热,胸胁痞满,纳呆呕逆,月经失调,病发无序,苔白脉弦。具体症状为:容易感冒(妇女经期感冒尤宜),时发低热,或胸胁痞满,两胁胀痛,或食欲减退,干呕恶心,或月经周期失序,或经量时多时少,或所患之病时有发作,难以捉摸,或病虽不重,但常年缠绵不愈,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或弦滑等。这些症状常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神经性耳聋(耳鸣)、神经症(头痛、头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亚健康状态等。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是:和解表里以平衡营卫,疏散胆热以顺和胃气,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寒热并用以除瘀滞。药虽7味,总以柴胡为主药;以黄芩、半夏为臣药(在具体应用时,热势重者,以黄芩为臣药;寒气重者,以半夏为臣药);人参、大枣为佐药,以扶助正气;甘草、生姜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现将本人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此三味有醒脾开胃、化湿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胆胃不和,湿浊不化,症见脘腹痞满,饮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腻。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多见此证。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2.小柴胡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主治“喘不得卧”之肺痈,具有泻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苈子10-15克,大枣10枚(擘)。两方合用,对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入半枝莲15克,鱼腥草30克,效果更好。3.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玉屏风散见于《世医得效方》,由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三味组成,主治风邪久留不散,以及卫虚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与小柴胡汤合用,增强了护卫御风的能力,对有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且常患感冒者,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4.小柴胡汤加四物汤即柴胡四物汤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成,取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原方主治月经期感冒,特别是虚劳日久、时发寒热女性之月经期感冒,又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室”证。经期服用可除寒热,亦不会留滞经血,影响月经运行。5.小柴胡汤加止痒三味止痒三味为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小柴胡汤合用,对某些“发作有时”的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风疹及过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营卫、祛风胜湿、快速止痒的作用。6.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为健脾除湿之主方,取茯苓12克,白术6克,桂枝9克,生、炙甘草各6克。两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健脾渗湿的功效。凡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及妇女白带较多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方治疗。白带多者,要加入生苡仁、黄柏、败酱草等,以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7.小柴胡汤加二仙汤二仙汤组成为知母10克,黄柏6克,当归10克,巴戟天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仙灵脾)10克,主治女子围绝经期综合征之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证。两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热、调节营卫、解郁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女子在围绝经期患月经先期,时时眩晕,经期伴有低热者。8.小柴胡汤加五苓散俗名“柴苓汤”,出自清代《沈氏尊生书》,由小柴胡汤与五苓散(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组成。原方主治阳明经疟疾,后世医家用于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热往来等症。用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入玉米须、白茅根,效果更好。9.小柴胡汤加四消饮四消饮为民间验方,由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5克组成,加入小柴胡汤中,增强了消食化痰的作用。是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夹食夹痰证之良方。中岳名医耿彝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儿痰饮多由伤食而致,消食是治疗小儿咳痰之大法。此后,余每遇小儿伤风夹食夹痰证,即用小柴胡汤合四消饮,多获良效。10.小柴胡汤加桂枝汤即《伤寒论》之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桂枝汤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卢之颐所说:“小柴胡复桂枝汤各半,凭枢叶开,并力回旋,外入者内出,上下者下上矣。”此方除常用于感冒之寒热外,还用于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11.小柴胡汤加升陷汤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黄芪15克、知母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10克组成,主治气短不足以息之大气下陷证,常见于大病之后,元气未复,或素体虚弱,尤以肺脾之气虚候为主者。与小柴胡汤配伍,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具有升清降浊、恢复元气、理顺气机之功效。12.小柴胡汤加二神丸二神丸,即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出自《普济本事方》,主治脾肾虚寒之食后腹泻或五更泻,临床上常常用于慢性腹泻,中焦又有肝胆郁滞证,如表现为胁肋胀满,纳呆欲呕,腹痛隐隐等,必见舌苔滑腻,脉象弦细。13.小柴胡汤加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擘)、饴糖30克组成,主治虚劳腹痛。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合用,适于肝胃不和、虚劳里急、腹部隐隐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气滞、寒凝者。有血亏之象者,可加入阿胶粉冲服。14.小柴胡汤加良附丸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味(各等份)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脘痛,气滞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姜。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对于肝郁气滞、寒凝胃腑之肝胃不和,表现为脘腹疼痛,胁肋胀满,喜温喜按,或痛经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之效。15.小柴胡汤加三金汤三金汤即郁金10克,金钱草10~30克,川楝子(金铃子)10克。三金汤为中医临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胆止痛剂,加入小柴胡汤中,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于虚寒证者,不宜用此组合方。16.小柴胡汤加丹参饮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出自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主治心腹诸痛,即临床上常见的心胃并痛者(或叫作胃心综合征)。两方合用,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之效,常用于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胆囊炎者,表现为胸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痞满。17.小柴胡汤加消瘰丸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由玄参、贝母、生牡蛎等量制成,具有软坚散结、清火解毒之效。而瘰疬又多生于少阳经,故取小柴胡汤合消瘰丸,消散少阳之热结,软化少阳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结作用更为突出。18.小柴胡汤加三白散三白散即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白芷10克。三白散具有搜络风、通络脉、止痉挛的功效。与小柴胡汤配伍,具有搜风通络、和解营卫、防止病邪深入的作用,用于面神经麻痹初期,面肌痉挛或拘急,或如蚁行,时发时止,或时重时轻。19.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又叫作“柴归汤”当归芍药散由当归9克、芍药15克、茯苓6克、白术6克、泽泻18克、川芎18克组成,具有和解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围绝经期月经量少,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面色黄褐,精神疲惫,性冷淡,或用于女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可以说是女性围绝经期的保健方药。20.小柴胡汤加黄连温胆汤,又叫柴胡温胆汤。黄连温胆汤(黄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生甘草9克,生姜6克,枳实9克)具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除烦安神之效。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可以使肝胆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宁。用于肝胆不舒、湿热内扰之证,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随证加减,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毛德西 赞 (0) 相关推荐 柴胡系方剂(1)小柴胡汤加减 今天最后学习一下小柴胡汤加减.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桂枝 (去皮) 一两半 黄芩 一两半 人参 一两半 甘草 (炙) 一两 半夏 (洗) 二合半 芍药 一两半 大枣 (擘) 六枚 生姜 (切) 一两半 柴胡 四两 [拆算现 ... 小柴胡汤 云南吴生元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三枚组成.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 张仲景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方 55.柴胡桂枝汤 9味 桂枝(去皮),芍药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擘),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 #痤疮# 痤疮反复不愈怎么办?能不能治好... #痤疮# 痤疮反复不愈怎么办?能不能治好?痤疮,青春痘,是青少年比较容易发作的皮肤问题,轻则很快痊愈,重则反复发作,留下严重疤痕,中医对于青春痘还是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很多我都是选用的经方 上热下寒:半 ...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它的这四种神奇的变化,妙不可言! 对于小柴胡汤来说,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经方中的佼佼者,一千多年来,后世医家妙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不仅屡用屡效,还变化万千. 张仲景所传之方,颇为神奇,其中的药物加减腾挪,往往又变成 ...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最著名的方剂之一,用途非常广泛,疗效也非常的好. 小柴胡冲剂(或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 ... 50年经验总结: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应用20法 文中小柴胡汤的20种合方,每个合方作用和应用范围都简明扼要,对我们开拓思路,临床应用有很大帮助 ▍全文共3500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9分钟 小柴胡汤应用二十法 作者/毛德西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 ...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蕴含着哪些中医奥秘?伤寒论为你揭秘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蕴含着哪些中医奥秘?伤寒论为你揭秘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4种神奇变化,妙不可言 导读:小柴胡汤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经方中的佼佼者,一千多年来,后世医家妙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不仅屡用屡效,还变化万千. 张仲景所传之方,颇为神奇,其中的药物加减腾挪,往往又变成了另一个 ... 50年经验总结: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应用20法,值得经方人学习 导读:本文中小柴胡汤的20种合方,每个合方作用和应用范围都简明扼要,对我们开拓思路,临床应用有很大帮助 ▍全文共3500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9分钟 小柴胡汤应用二十法 作者/毛德喜 小柴胡汤是< ...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妙不可言! 对于小柴胡汤来说,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经方中的佼佼者,一千多年来,后世医家妙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不仅屡用屡效,还变化万千. 张仲景所传之方,颇为神奇,其中的药物加减腾挪,往往又变成了另 ...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究竟蕴含着哪些中医奥秘?今天为你揭秘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究竟蕴含着哪些中医奥秘?今天为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