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性改变(颈胸腰椎骨折及脊髓损伤)
高能损伤:年轻人-交通伤,老年人-坠落伤
轴向压缩(最常见的机制)导致爆裂骨折
屈曲/牵张损伤导致脱位
二、检查
HX:创伤史。疼痛,活动后加重,±麻木及无力,PE:压痛,±“台阶征”及神经或脊髓体征。直肠及生殖器的系统检查。
X线:前后位、侧位、齿突表现,注意前方软组织。
CT:显示椎管(骨折碎片可压迫椎管)。
MRI:评估软组织。
三、骨折分型
根据骨折的水平及位置分为
C1-Jefferson骨折:前后弓骨折
C1-侧块骨折
C2-Hangman骨折(峡部):Levine分型
C2-齿突骨折:1型-2型-3型
C3-7骨折:棘突骨折(Clay shoveler骨折),C6-7、T1(C7最常见)
四、治疗
所有骨折均应制动,牵引用于不稳定的下颈椎骨折
C1及C2稳定骨折:颈托或Halo环
不稳定骨折:Halo制动3个月/或融合
2型齿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牵引加重病情)
C3-C7:
稳定骨折:颈托或Halo
不稳定骨折:融合
棘突骨折:对症处理




一、概述
机制:交通事故、坠落伤
单柱骨折:稳定
双柱骨折:不稳定
前柱(楔形)骨折:高度丢失50%以上提示双柱骨折
压缩/楔形骨折:最常见
Chance骨折:罕见,神经功能障碍罕见,但可见于爆裂骨折
二、检查
Hx:创伤史,疼痛、±麻木及无力
PE:压痛、±“台阶征”及神经或脊髓体征,直肠及生殖系统检查!
X线:胸腰椎前后位及侧位,注意椎体高度,有无椎弓根分离
CT:显示椎管内压迫情况
MRI:评估软组织
三、分型
机制:压缩/楔形骨折:前柱爆裂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累及前中柱(不稳定)屈曲/牵张骨折(Chance 骨折/安全带骨折),双柱(或三柱),累及后柱及中柱(及前柱),骨折/脱位:累及三柱。
四、治疗
稳定骨折:卧床休息,矫形支具(胸腰骶矫形器)
不稳定骨折(或伴神经症状/椎管受压):椎管减压及脊柱融合。




年轻男性最常见
完全性脊髓损伤:无任何功能且球海绵体反射无恢复(脊髓休克过后)
前束:第2常见,屈曲型损伤,预后最差
中央束:最常见,过伸型损伤,见于老年人(坠落伤),与脊椎强直有关
后束:极为罕见(可能不存在)
Brown-Sequard 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罕见,预后最佳。
Hx:创伤史,症状取决于损伤及病变
PE:取决于损伤
完全性损伤:损伤节段以下无感觉及运动功能,前束下肢麻痹重于上肢,痛温觉丧失,振动觉及本体感觉正常
中央束:上肢无力重于下肢,骶部感觉保留
后束:振动觉及本体感觉丧失
Brown-Sequard 综合征:同侧运动,振动觉及本体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
X线:颈椎系列片,±胸腰椎
CT:存在骨折迹象
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保留但无功能(诊断时必须已过脊髓休克期)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前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损伤,后柱保留
中央束:灰质损伤
后束:后柱断裂
Brown-Sequard 综合征:一侧脊髓切断
治疗取决于损伤情况:首先挽救生命
早期静脉应用甘露醇和皮质激素可改善神经功能
制动是治疗的关键
稳定损伤:颈托、支具
不稳定损伤:Halo背心或内固定。





并发症
神经源性休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便失禁,需留置尿管和/或通便);神经系统后遗症
脊髓休克:生理性脊髓损伤/功能障碍(多继发于水肿压迫),包括瘫痪及反射消失,球海绵体反射(反射弧)恢复是脊髓休克的终点
神经源性休克:动过缓导致低血压,脊髓损伤导致交感释放下降(迷走神经活性失去拮抗)
参考文献
Netters Concise Atlas of Oethopaedic Anatomy,Jon C.Thompson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