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连载)八卷 致敬 传统圣贤文化

迎宾郞男女分列,每列至少2人,多的时候达到6人。肖承均和肖翔黎都在迎宾郞之列,他们经过男讲师的示范,自己反复练习,终于付诸实践,站在了迎宾队伍中。男女迎宾郞提前十五分钟到场,带着义工胸牌,穿着一色的蓝领短袖白T恤,分列在大堂门厅两边,有着金质龙纹纹饰的立柱式一米多长的门把手,被一男一女两个义工虔诚地打开,等候着与会嘉宾的到来。

迎宾郞女队虚手握着,行躬身礼。男队双手中指摸着裤子中缝,沿着中缝自然下垂行30度的鞠躬礼。在演练时,肖承均因为有些发福,礼毕,每一次礼毕,都有点气喘吁吁,躬身弯曲度不到位,被男讲师及时纠正。肖翔黎心里默念着讲师的话:“鞠躬要虔诚,鞠躬不是点头礼,要真弯下腰才行,弯下腰,但要挺直脊柱,鞠躬是虔诚是敬意,挺直脊柱是尊严,是自信。这就是儒家传统礼节的度。”

肖翔黎正回味这几句话,只见对面的女队,那位谦卑腼腆的黑妞走出列队,径直向他走来,走到他面前站定了,他能闻到她发乳香味和微微的气息。“上面的扣子开了。”她直接伸出双臂和细巧的手,着实地为他扣上,然后,昂首挺胸,自信转身回到原队列中,她站定和转身、小步走,都是按着军事化训练的范式来的。

因为列队不是迎面对着来宾,来宾的模样,宾客的容貌和体态,迎宾郞一点也看不到,大家都在侧耳听靠近大门的人的号令:“礼”“礼毕”,礼毕后目视前方,目不转睛地站立着。尤其是肖翔黎,他好奇地注意着每一个细节,他发现,只能在躬身行礼的瞬间,用余光觉察到那些匆匆的脚步,单人或三三两两,或更多的鱼贯而进的,簇拥成团,不同样式的鞋子,不同轻重节奏的步子,反应出了不同的性格和修养,有些低声回应,也有躬身回礼的,也有加快步子,也有稳步走过的,来宾大多觉得这样的躬身礼太高贵了奢华了。有幸的是,与会的来宾多是70后80后,他们都来赴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十分难得。

王阳明心学线下课堂开课进入倒计时,时间郎在用麦克和手势提示,“距离开课还有十分钟……距离开课还有五分钟……距离开课还有三分钟……两分钟,一分钟”。离大门最近的男女迎宾郞,小步向前,一起把两扇沉重的红木大门关上。

大堂播放的《高山流水》停住了,大堂里坐满了各个名目的小组,留出了中间和两边的走廊。迎宾郞右转,鱼贯而行,走到自己所在的小组位置,就左转,走出行列,所有的迎宾郞都到位,然后一起坐下。女讲师邀请洛云飞入场讲课。沿着东侧走廊,洛云飞大步快速入场,登台,这个时候,多媒体银幕上映现出孔子的彩色画像。

“欢迎各位朋友,远道而来,阳明心学线下课堂今天开讲,大家多是上班族,不少是公务人员,趁着双休日,计划用一天半时间完成这一期的线下课。最后的半天时间,是互动和体验,并进行线上第三期格物致知班的毕业典礼。大家一起,敛声起立,整衣冠,向先师孔子致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毕,坐下。”

按着程序指示,每一个小组义工助教,以躬身礼,双手端着封着透明塑料皮的《教条示龙场诸生》,虔诚地交到组员手里,说一声“感恩”。接受者也躬身回礼,说一声“感恩”。教材分发完毕,大家一起站立,齐声诵读《教条示龙场诸生》,把其中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铭刻每一个人的心中。

“王阳明先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直接继承了儒家的真传,不二法门,就是格物致知,致良知。他的心学来自对儒家的彻悟,他几句话就能把《四书五经》点透点通。比如‘格物即是格心’,比如‘礼即理’。我们先学一个‘礼’字。还没来得及穿上红色班服的,等课间休息时穿上。前排的这位男同学,穿红豆衫的这一位,你,就是你,请你到台上来。”一位80后男生已经站在洛云飞的身边,他穿着淡蓝色红豆衫,一排贝壳质料的圆形纽扣,严整地系着。洛云飞说:“我们每天起来,都要先系好第一枚纽扣,然后完成着装,这第一枚扣子相当于初心发愿,相当于立志。这一枚系好了,下面的扣着就顺了,这一枚错了,下面的就都跟着错。”

“他扣着这枚纽扣,形象严谨庄重,若解开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嗯,严谨还有吗?没有了,第一枚纽扣解开,人显得自然潇洒,若两个扣子都解开,大家看看什么效果?”“洛老师,不解了,不解了,里面是……”“解开,解开”台下一阵高呼。“哈哈哈,这是要帅男脱衣服啊。不解了,不解了。大家想象一下就知道了,解开第三个纽扣会怎样啊?对,就显得懈怠了,邋遢了。这就是美学的分寸,也是礼节的分寸,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做文明人就要讲礼节啊。”

“前一段时间,我到一个乡镇给村书记讲课,开头起立向孔子三鞠躬。事后,听到有的村书记嘀咕:向孔子三鞠躬,这不是迷信吗?孔子的学说,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我们向孔子致敬就是向传统文化致敬,向祖先智慧致敬。你若是党员,请问马克思的书你读了几本?内心向马克思致敬了吗?恐怕没有,你一直在向权力致敬,向金钱致敬吧?不继承传统文化,你有文化自信吗?自信了,才不为物役不为名累,不崇洋媚外。我们中华文化,早就走出了迷信,殷周之变,就完成了从尊神到敬德的转变,确立了人本民本观念。殷纣王祭祖敬天,天命在殷,我命在天。到周武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敬德保民。从周朝开始,凭什么能大一统?周朝实行宗法制度,强调家国同构,忠孝治国,倡导家国情怀,家国天下。它以封建制分封,以宗法制,血统和联姻为基础,形成伦理宗法一统的社会。分封和人口繁衍,人的关系就越走越远,怎么办?周公制礼作乐,用完备的礼乐,来一统天下。‘礼以辨异,乐以合同’,礼在伦理层面上分清长幼尊卑等次,乐在共同的祭祖活动中,以雅颂和韶乐凝聚人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