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余氏

落日楼主按:余氏族人对祖先出自赤狄当然会有所隐讳,因此也就有了其祖先由余为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第三十七世孙的说法。据余氏族人考证,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并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灭了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漏洞很多:一者戎为古代华夏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与《风俗通》“代居陕州”不符。二者春秋前期,晋国一带为赤狄居住地,则与历代姓氏书关于余氏来源地的记录相符。三者由余的世系一直缺少文献的佐证。如《史记·秦本记》也只记录由余其先为晋人,后避居戎国,而关于由余的世系则未有具体的记录。

余氏起源于赤狄,为华夏族以外的族姓。《通志·二八·以名为氏》引《风俗通》云:“'由余之后’,世居歙县,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对此,郑樵自注云:“余氏,隗姓(赤狄之姓)。《国语》'潞、洛、泉、余、满,皆赤狄,隗姓’。”又《元和姓纂·九鱼》:“余氏,见《姓苑》。《风俗通》云'由余之后,以国为姓,代居陕州。(据《秘笈新书》增)”。由此可见,即便如《通志》的编撰者郑樵,也支持《国语》余氏为隗姓之后的观点,因此余氏先祖为夷狄的可能性比较大。

仙居余氏为由余之后,以下邳为郡望。据文献记载,由余先祖为战国时晋人,避难入戎。至由余为戎王卿,出使秦国,被秦穆公聘为上卿。后来由余帮助秦国灭了十二个戎国。在由余卒后,子孙遂以其字为氏,此余氏开姓之始。余氏得姓后,聚居下邳,故以下邳为其郡望之一。战国之后,余氏族人逐渐南迁,聚居在了安徽歙县一带,并向江浙转徙。据《仙居余氏宗谱》记录,到了宋代时,余氏有余昊、余宣义、余基三人自临海税务街(一说来自天台西余)避难迁徙仙居,一开始定居在学后(现文明楼南),成为了仙居余氏的始迁者。后来,余昊迁徙到了十三都鲍公岩,数代后迁移至余坑,为韦羌余氏始迁祖;余基则迁徙到了市桥,仅余宣仍居住在学后。宋代之后,仙居余氏人丁兴旺,转徙西门、隔墙余、小南门、上余、林坑、寮车、七里、白塔、皤滩及外地兰溪、永嘉等地。

历史上,仙居余氏是邑中望族,人文蔚然。从淳熙进士余忻、咸平神童余衮,至明代更是人材辈出。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明代时,余氏以余世英、余世忠兄弟二人的谱系最为显赫。余世英,字明卿,号虚斋。史载其七岁能作大字,有人在墙上贴的长篇广告,他骑马一过便能背诵,不漏一字。任山东堂邑知县时,爱民如子,清介自持,老百姓称之为余父。有一年堂邑饥荒,他拿出自己多年俸禄救济当地百姓,全活以万计。当地有歌谣咏之曰“余父慈,米何迟?早来省我有姓饥。”后任松江知县,百姓又有歌曰:“余父慈,去何之?一度思量一度悲”。据传说余世英是死在任所,抬至仙居东陈洋时,人们感觉越抬越重,棺里腐水也不断溢出,已而雷声大作,大家就在此地安葬,当地人称“天生椁”。余世英子学孔,由监生任莱州经历,孙承平,万历贡瑞安教谕。曾孙念修性至孝,博极群书,为崇祯壬午(1642)贡。余世忠,字荩卿,号葵台,嘉靖壬辰﹝1532﹞选贡,惠州教授,升鲁王纪善。品行高洁,好学不倦。著有《葵台百岁编》,王樨亮为之序,称先生官岭南,彼都人士祠而祝之。子鼎,万历乙末(1595)贡生,精研性命之学,以理学渊源自任,所著《四书五经会考》。孙承谟万历戊午(1618)贡,孙栋隆万历壬子(1612﹞举人。

明末至清后期,是仙居余氏辉煌荣耀的一个转折点。先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倭寇自东门侵入,余氏族人惨遭屠戮,十留一二,散落各地。明清易代之际,有余世英曾孙余楠隆,为崇祯辛末(1631)岁贡,文高行洁,四方学者多师事之。时任抚军之职的明代浙江抗清英雄朱大典也遣子受业。然而,朱大典后成为南明的督师,其据守金华,在清军破城时引燃火药舍身成仁。或许正是受朱大典事迹影响,余氏子孙在清初亦决意仕进。如清初余元圭同王熙鳌、张日红、张日宣、徐日新、潘澄清、陈候周、王相佑、王言者等、皆弃诸生学额,隐居不出。到了清代后期,太平天国的侵扰仙居,亦给学后的余氏带来了灭顶之灾。据《仙居余氏宗谱》记载,太平军入城后驻扎在东门隔墙余一带,而余氏被迫外迁。至平定之后,城内余氏仅剩四家。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余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余 余姓是中国第四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当代余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总人口大约有633万.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余,与舍字同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树木支撑的房屋形,上部为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魏”姓

    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五位姓氏,在豫冀鲁.秦川地区有优势.当代魏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在603万. 魏的名义 魏,地名.在西北古代氏族中,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巫女 ...

  • 仙居余氏为由余之后

    落日楼主按:余氏族人对祖先出自赤狄当然会有所隐讳,因此也就有了其祖先由余为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第三十七世孙的说法.据余氏族人考证,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 ...

  • 【裘氏杨梅】日啖杨梅三百颗 不辞长做仙居人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吃杨梅  到仙居  东魁杨梅       邀您品尝   你是否在想: 为什么全世界最好的杨梅在仙居?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西部,公元1007年(北 ...

  • “仙居”恩施,一个不是人住的地方

    ◆ ◆ ◆ 文丨曾瑞 近日,看见很多人在赞美恩施,身为一个恩施人,我没感到高兴,而是心寒,因为我知道,在那片穷山恶水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多么卑微的人,谨以这篇旧文,表达心中的小小情绪. 去年某天,偶然 ...

  • 广西贵港余氏族谱

    广西贵港余氏族谱 家族堂号:新安堂.堂联:祖德千秋留谏草,宗支万古绍书香 族谱编号:17636 访问状态: 公开 创建者:余修远 本支余姓族人出自由余53世余渊海.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期) ...

  •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 长沙谷塘余氏 始祖振公,明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徙居长沙省垣黄道门内,历五世至爵公,字蒂锡,号阶斋,明嘉靖间置业善邑一都双塘冲.邱家冲及罗塘冲.至九世衍为四房:学益.学葱 ...

  • 广西恭城余氏

    广西恭城<余氏族谱>载,余氏之先,上至黄帝之子玄嚣,三世至羿.传至十六世文王昌.武王发.成王诵.封同弟虞于晋.后州余氏有苗裔名由余,在晋怀才不遇,离晋游戎.赤班用之,出使聘秦.被秦穆公苦留 ...

  • 台山余氏源流

    余氏之始祖究在何方?据查阅余氏源流史籍及有关资料,得知有多种说法:①说是文王苗裔由余有功于国,声名大振,卒后,子孙遂以祖名为姓,此乃余氏之始(见<余绍贤堂族谱>及有关余氏源流史料).②说是 ...

  • 余氏开饶先祖及迁台世系族源略述

    一.余氏开饶始祖 饶平开基祖余瑢,號懒云公,又名罗十六. 二.余氏开饶沿革 余瑢,號懒云公,又名罗十六. 余瑢为余英第七世孙,余英本姓黄,为富媪余氏收做养子,元至正年间进士,相传余英授广东封川县节度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