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子铸造的名剑是真实存在的吗?有一把还真存在博物馆里
春秋混战,闽地为丘陵地带,宜于短兵相接,利剑成了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武器。铸剑的能工巧匠便在这样的背景里产生,欧冶子就是代表之一。

欧冶子,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曾为越王允常铸五剑,名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后因风胡子之邀,与干将夫妇赴楚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这八把名剑,如今还有几把面世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1、湛卢剑

湛卢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而被冠以五剑之首,有天下第一剑之称。明代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中说:“湛卢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
而这把“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湛卢宝剑却没有永驻人间。在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就是除三害的那位)所得,据说唐时为薛仁贵所获得,后由抗金英雄岳飞获得,自岳飞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宝剑就失传了。湛卢有灵性,能识忠臣,良君。传说最后湛卢落进了当时造此剑的故乡中一个碧水深潭中。
2、胜邪

胜邪,长度为57.8cm,为吴王阖闾所用。欧冶子铸剑之时即认为剑中透着恶气,每铸一寸,便更恶一分,故名“胜邪”。吴王阖闾曾用它主持祭祀,如今下落不明。
3、鱼肠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名动一时的神剑如今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鱼肠剑极有可能在苏州虎丘。时间回到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成为鱼肠剑的主人后在吴越之战中受伤,不久后便归西。其子夫差为了尽孝道,举国力在虎丘为其建造墓穴。根据《史记》记载,阖闾之墓随葬的有其生前喜欢的3000多把宝剑,其中包括鱼肠剑。
4、巨阙

巨阙钝而厚重。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巨阙剑,能'穿铜釜,绝铁粝 ,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这把剑最后,不知所踪,因为越王勾践死后越国陷入一片混乱,分裂成了许多小国,这把剑的下落也无可稽考。
5、纯钧

纯钧也称纯钩或淳钧,是一柄尊贵无双之宝剑。1965年,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结合史书的描述,这把剑很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纯钧剑,但为慎重起见,科研者称其为勾践剑。这也是唯一可能存世的名剑。
6、龙渊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盤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龙渊剑曾为李渊的佩剑,李渊死後随李渊葬於献陵,也有传说李渊曾将此剑传於太宗李世民,後与李世民一起葬於昭陵。
7、泰阿

泰阿(又名太阿),楚国镇国至宝。泰阿剑经楚王之手,再经后人渲染,已成了一把象征着威道的神剑,秦始皇曾配此宝剑,死后此剑跟着埋入始皇地宫,后来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抢劫阿房宫,把里面很多的宝贝都带出来,相传,项羽用三十万人,拉了三天都没把阿房宫内的宝贝拉完,这一点,在郦道元的《水经注》的渭水段也有记载,项羽得到泰阿剑后,便请当时的铸剑大师将泰阿剑一分为三,重新打造了逐日、奔月、追星三大名剑。事实上,关于泰阿剑下落,没有证据可考。时至今日,并没有人知道泰阿剑下落。
8、工布

工布剑,源于《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此剑为欧冶子及干将为楚王所铸,剑纹如流水自柄至尖连绵而不断。应是指工布剑剑身遍刻流水纹。
工布剑记载很少,有传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后,宝剑落入吴国。后工布剑被吴王夫差赐予伍子胥自杀。吴越争霸,吴国终被越国所灭,工布剑又被越王勾践赐予文种自杀。众所周知伍子胥和文种都是贤良能臣,而此剑专杀能臣良将,因此不在十大名剑之列。此传说未有史料记载。倒是《史记》《左传》都有记载:“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自刎。”一事。而工布剑也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