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了一卷唐代佛经草书,地道的唐代草书,其价值无法估量

古人学习书法跟今人是大不相同的,书法在古代绝对能够称得上是贵族艺术。

魏晋时期能够掌握书法笔法的人,往往是一些高门大姓,比如“王氏家族”“谢氏家族”等等。

这些笔法通过“王葆入关”传给北朝之后,极大促进了北朝书法的发展,这当然也仅仅是在贵族之间传播。

到了唐代,“笔法”则一直靠着家族和师徒之间流传,在拓片与印刷术并不普及的时代,笔法的传承靠的是手把手传授,所以一时间大师林立。

书法史上有两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是魏晋时期,一个是唐朝,晋人时期的书法已经基本发展完备,所有书体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到了唐代,书法整体的气格为之博大,充满了大唐的气象。然而,唐代的书法真迹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可谓寥若晨星。

直到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开启!

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有一座尘封千余年的石窟洞穴,石窟鳞次栉比的排列着,历经了千年的风沙,历代鲜有人问津。

唐人《草书法华经》长卷

对于后世的书法家来讲,能不能得到了一件晋唐名家真迹,往往决定了他的书法成就的高低,比如宋人黄庭坚见到了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之后,才悟出了笔法之妙。

而对于今天人来讲,能够流传下来的晋唐真迹如凤毛麟角。而往往能够“吃透”其中一件,便足以名世了!

1900年,王道士在无意间开启了敦煌藏经洞,这一人类文明的宝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数量最多的乃是唐代人抄写的经卷,这些经卷是极为宝贵的书法作品,只可惜在上个世纪绝大部分已经流落海外。

唐人《草书法华经》长卷

而在机缘巧合之下,书法界传来喜讯,其中一件极为罕见的唐代草书经卷,回归国内,此帖一出,便引发了书法界的强烈反响,如今此帖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此帖便是著名的唐代草书经卷《法华经》。

这卷唐代草书的经典《法华经》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卷《法华经》乃是地道的唐代风度,让人不服不行。如今,其价值也无法估量!

大唐王朝有着万国来朝的盛况,宗教文化甚为昌盛,以至于有着大量的经书需求,于是便衍生出了一个“抄经”的行业,“抄经生”的人群很广,一般有寺院的僧侣,也有落地的秀才,还有一些专门为皇家抄写经书的职业书法家。

唐人《草书法华经》长卷

比如钟绍京为玉真公主抄写的道家经卷《灵飞经》,比如刘弘珪为武则天抄写的小楷《金刚经》。作为一个职业,“抄经生”都是经过层层考试和选拔的。

所以如今能流传下来的经卷,都是极为精彩的书法作品,为当代人探求古人笔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

草书乃是隶书系统第一个成熟的独立书体,其用笔之法同样串联起了后来的行书跟楷书,所以从笔法贯通的角度来讲,草书乃是行书与楷书的基础。所以草书乃是每一个书法家所绕不过去的一门重要书体。

唐人《草书法华经》长卷

这件草书经卷《法华经》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唐代的哪一位书家所写,但是其笔法之精巧,结字之多彩,整齐的气度都是唐代草书中的顶尖水平,此作直接能够媲美孙过庭的《书谱》,气格之高,甚至犹有过之!

这件作品上的结尾之处,有著名的文字学家罗振玉与大书法家康生的收藏印和题跋文字。此作能够在今草当中同时融汇章法笔意,在妍美的风貌中注入古雅之态,可谓是初唐时期的顶级书作了。

唐人《草书法华经》长卷

在小草领域,晋人有《十七帖》,隋人有《出师颂》,唐人有《书谱》,而这件《草书法华经》的问世,又为当代人探求晋唐笔法,提供了一件绝好的法帖!

此作书写气度娴雅,有着浓厚的书卷气,用笔极为精妙,在极为细小的笔触当中具备森严之法度,此为当代书者所不具备的品质。堪称无价之宝,其价值难以估量

我们从整体上看这件作品,实在是令人惊叹,有着明显的唐人气度,这便是时代的气格,是一幅字能够扑面而来的气息,下笔精稳而从容,气度高贵而娴雅,字的内部空间充满了矛盾冲突,在行气上又能够顾盼生姿,是真正的唐代草书神品。

声明:“汉鼎智能在长安”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价值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