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中国接种疫苗人数超过6亿人次,但是还不够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1日

  5月30日,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围绕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主题作了报告。这场报告谈了哪些内容?钟南山院士有哪些观点?

  关于疫苗接种

  问:中国疫苗安全吗?

  答:中国的疫苗做完二期临床试验之后,就没办法在本土做三期临床试验,因为没有什么病例了。在外国做疫苗试验很烦琐,要经过条件苛刻的谈判。中国在几十个国家做疫苗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重大事故,中国的疫苗还是非常安全的。

  问:疫苗怎么选择?

  答:目前的疫苗对预防新冠感染的死亡、住院及加重,均有效果;疫苗的试验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很难进行头对头对照;疫苗的典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寒颤和腹泻。疫苗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保护力持续多长时间;对变异株是否有效。

  问:多高的接种率方能达到群体免疫?

  答:计算方法是(1-1÷R0)÷疫苗有效率×100%。中国接种疫苗人数超过6亿人次,但是还不够。

  (R0是一个流行病学术语,是基本传染数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的简写,指在没有外力介入、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在他具有传染性的这一段时间内,平均可以传染多少个人。)

  关于防控措施

  问: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答:时刻关注社区的防控措施;建立群体免疫,研发抗变异株的疫苗,群体疫苗注射越快,新变异毒株越少。

  问:防控疫情的两个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一旦出现本土病例,局部地区的全民核酸检测十分必要(预防社区传播);要戴口罩,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病毒传播。外科口罩和N95口罩能有效减少飞沫和气溶胶传播。不应该将戴口罩行为政治化。

  问:群体免疫实现的途径是什么?

  答:自然感染(无感染下的感染),意味着70%~80%的人被感染,5%的人死亡;大规模接种疫苗,需要2~3年时间,需要全球协作。自然免疫不现实、不科学、不人道。

  关于全球抗疫

  问:不同国家应对疫情有哪些方案?

  答:世卫组织总结了不同国家的4种应对方案:

  1. 强力控制(aggressive containment);

  2. 压制(suppression);

  3. 遏制(mitigation);

  4. 不采取有效措施(no substantive strategy)。

  问: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的挑战是什么?

  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传染预防?先挽救生命还是先挽救生计?封锁还是重启?这是艺术,也是政治指挥战略。有些国家开放得太早,应该强力控制,逐步重启,不应抢跑。在中国,为了防控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中国对人权的保障。

  问:世卫组织专家对疫情防控有哪些重点建议?

  答:建立Global Health Threat Crisis Council。坚持国际主义,而非国家民族主义;制定全球抗疫共同政策;将疫苗作为世界的公共产品,消除疫苗“民族主义”,使疫苗在世界得到均等分配;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只有得到最高级别政治领导的关注,才能确保“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能够在未来得到落实及持续,而不会被遗忘或忽略。

  关于新冠病毒

  问:印度输入中国病例有什么特点?

  答:截至5月30日,印度输入中国病例集中在浙江、重庆、上海、香港、台湾、广东。累计输入病例超过40例。广州市荔湾区确诊阿婆携带病毒为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病毒变异株与人体细胞受体ACE2亲和力高,传播性强;潜伏期较短,一般为2~4天。此外,对老年人及婴幼儿均能传播。

  问:为什么说冷链运输有导致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性?

  答:在青岛,在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阳性样本中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在北京,新发地疫情提示存在冷链运输传播疫情的风险;海鲜销售区员工检测阳性率高达51.5%(52/101)。将新冠病毒添加至鸡肉、鲑鱼及猪肉之后进行常规4℃冷藏或-20℃冷冻,21天后检测发现病毒的感染性没有下降。所以,我们要高度警惕冷链运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可能性。

  问:为什么说北京新发地疫情打了漂亮仗?

  答:从2020年6月17日零时起采取了很多措施:公共卫生应急回应级别从三级提高为二级;立即关闭新发地市场及相关市场;对输入的生冷食物进行严格限制;每天40万人的核酸检测;紧密追踪密切接触者;减少社会活动并佩戴口罩;中小学停课,大学暂不复学。模型预测显示,在疫情发生之后,如果只采取三级响应措施,累计确诊人数将在600人左右,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累计确诊人数将达到20万人。

  问:新冠肺炎会产生哪些心理问题?

  答:主要有应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问: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多久后传染性最强?

  答:出现症状前5天及后5天传染性最强。发病早期,病毒载量在上呼吸道更多(发病5天之内传染性更强),一周后显著下降。

  问:新冠肺炎疫情给科学家留下了哪些问题?

  答:病毒来源、传播方式、病毒存活的时间、可引起传播的外包装病毒浓度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