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背 诊

中  医  背  诊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1、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

(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区诊断

(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4、肝区诊断

(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

(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背俞穴诊的理论依据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循行于人体内脏及肢体头部,而奇经八脉则主要循行于人体腹背,并对十二正经气血起调节作用,十二经别又是十二正经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辅助支脉,其作用在于补充十二正经循行不足。十五络脉则是正经加强内脏与体表、四肢之间联系的分支,十二经筋循行于躯表筋肉,十二皮部则分布于人体肤表。由上述经络体系构成密集的网络组织遍布人体,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起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

  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分布的俞穴,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并与人体内脏相互对应联系。张景岳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俞”。因此,俞穴是联系内外的枢纽,是反映人体内脏生理、病理变化的窗户。有些疾病,可通过俞穴的压痛、过敏、隆起、穴下软结、肿胀、硬结、痒、热,凉及经络循行部位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隆起、凹陷等反映出来,故诊察背俞穴可助诊断。

背俞穴诊查方法

  1.经穴诊查以循经取穴为原则,检查背部俞穴时,以膀胱经五脏六腑俞穴为主,可取坐位,头稍向前倾。

  2.经穴诊察,包括循经诊察法、经络电测定法等。循经诊察法,用手指循经按压,探索阳性体征和反应。如压痛、皮下结节或皮下组织的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的变异等,借以分析推断脏腑病变与疾病的虚实状态。经络电测定法是根据生物体对电反应的原理,测定皮肤导电量,从测出数值的高低中,分析各经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3.扪穴诊察,就是按压体表的有关俞穴,以诊断其相关的内脏疾病。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有疾也,暗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说明内脏有病时可在体表俞穴有所应,察此便可知何脏何腑发生病变。

  4.触压手法:

  (1)滑动医者以拇指腹或食指腹,轻轻地放在病员的皮肤上,然后上下按抚,缓缓滑动以检查敏域或压痛点。

  (2)旋转用力比滑动时要大一些,但活动范围则较小,一般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一手法一般用来检查结节的形态、硬变和压痛程度。

  (3)推寻医者以拇指的内侧为重点,自内而外,进行推寻,目的在于查皮下的条状结节。

  5.判断阳性穴位的标准:

  (1)异样结节因经络滞塞不通,故往往在有关经络上出现条索状、扁圆状等异常反应物。

  (2)敏感反应大致可分压、疫、痛、麻四种反应。局部因触按而产生的压迫感是正常的反应;疫楚感的自发出现,是经络发生变异的象征,但病情尚属轻浅;疼痛感是经气阻滞不通的现象,表示病情深重,并且还在继续发展;麻木感是经络失调、气血虚衰的表现,病情较诸痛感又深一层。几种敏感反应可以单独出现,亦可混合出现,但以混合发生的情况更为多见。

  (3)外形的变化观察外形变化,有三个步骤:①诊前细看局部肌肤的隆起与下陷,隆起的为实,下陷的为虚。②诊时留心指下的肌肤松软和坚实,松软为虚,坚实为实。⑧诊后注意皮肤是否隆起,隆起者为经脉受邪。

  综上所述,任何俞穴,只要抓住其出现的异样物、敏感反应、外形改变中的一种,便可诊断为阳性穴位。此外,如色泽的变异和温觉的差异,也应结合起来观察。

俞穴诊断与主病

  1.肺俞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等病变。

  2.心俞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3.肝俞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0)

相关推荐

  • 在背腧穴上找到条索状结节或压痛明显,说明...

    在背腧穴上找到条索状结节或压痛明显,说明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出了问题.胸椎十二个,腰椎有五个,胸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背腧穴. 从胸1-12对应背腧穴的穴位名称依次为: 一大(大杼穴)二风(风门穴)三 ...

  • 身体好不好,看看后背,就知道!

    一.掌握背诊的好处 二.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人体的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背部 ...

  • 中/医望/诊精华图解 ,值得珍藏的望/诊资料

    眼: 1. 眼周围的症状 眼皮浮肿--内脏(肾脏.肠胃.心脏)功能降低而导致体内水分囤积 黑眼圈--血液含有过多老旧废物时,就会让眼睛周围变的黯沉(肾脏) 眼睛下方的皱纹--老化现象之一 眼眶凹陷-- ...

  • [书084]中-医古籍类-《诊脉秘传》悬丝诊脉难得一见文化

    [书084]中-医古籍类-<诊脉秘传>悬丝诊脉难得一见文化,全书名师手抄孤本,共47页全. 注:基于各类古籍孤本.珍本篇幅较长,上传内容可能不够全面,还望见谅.以下内容仅供鉴赏,禁止作其他 ...

  • 小学英语中必背的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语法规则,你都熟记了吗?

    英语中名词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在应用时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表示一个用单数,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用复数.复数名词的构成分为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变化的吧! 名词单数变复 ...

  • 神奇药墨疗法中的墨诊

    很多人对我们的墨诊感到很神奇,因为我们首次提出的墨诊是大家都不熟悉的,因为大家都习惯于传统诊断,比如手诊,脉诊,面诊等,对于墨诊,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触.什么是墨诊呢,墨诊在古代有一点记载,但是不全,目前 ...

  • 背诊|手诊|面诊|眼诊|嘴诊|(建议收藏

    ) 插入我的广告 背诊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1.体雕目测法 (1)背部肤色 ...

  • 背诊: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庖丁解剖学和您一起学解剖临床! 背 诊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 ...

  • 太全面了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收藏了吧

    嘘寒科技关注今天18:31大图模式解密!看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一.看眼诊病--眼部五轮看五脏,常见的方法在这里二.看背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三.看手诊病--手诊 ...

  • 退休老..中..医:这10个中成.药,好用不贵,大夫自己都在用,收藏了!

    退休老..中..医:这10个中成.药,好用不贵,大夫自己都在用,收藏了!

  • 中医背诊:从你的背部判断你的身体状况

    2020-02-24 13:07 背 诊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2019-02-08 13:23 秋冬,做后背项目的顾客不少.我们精油开背或者刮痧.拔罐的项目中,就有涉及到背部的诊断.一个好的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