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幅世界名画和56个外国文学典故02

07

月桂:出自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女妖达乎涅,疯狂地追求。达乎涅向他父亲河神求助脱身,她父亲便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抚摩着月桂说:“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至少也得做我的树。月桂树啊,我的头发上、竖琴上、箭囊上要永远缠着你的树枝,我要让罗马大将在凯旋的欢呼中头上戴着你的花冠,你的枝叶永远接受光荣吧。”后来人们遂用月桂树枝编成的花冠赠给优秀的诗人。月桂、桂冠也被用来做胜利和光荣的象征。

08

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09

跨掉的一代: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等。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至沾有恶习的颓废青年人。

10

华尔街的“民意:华尔街是美国纽约的一条街。17世纪时,这里就是贸易中心和贩卖黑奴的市场,二战后,这里成了美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便是美国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华尔的“民意”即指美国垄断资本家的意愿。

11

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达·芬奇的作品。完成于1506年,画中的蒙娜·丽莎相传原是佛罗伦萨有名的美女,她性情矜持,郁郁寡欢。为了使蒙娜·丽莎发自心扉的微笑,达·芬奇请乐队演奏美人家乡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这一微笑的含义就成为几百年艺术史上的不解之迷。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或转义为神秘的微笑。

12

极乐世界:原为印度佛教名词。又译“安乐国”、“安养国”、“佛国”、“净国”、“净土”等,俗称“西天”。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地界。比喻最快乐的地方或虚无飘渺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