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题跋,妙不可言!

倪瓒

倪瓒(1306或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元代画家。倪瓒擅楷书,其参禅学道,浪迹天涯,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文徵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徵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倪瓒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有林下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子》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倪瓒的诗文自然秀拔,清隽淡雅,不事雕琢,有《清阁集》。

款识:

古木幽篁寂寞滨,班班(斑斑)藓石翠含春。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皎溪古逸民。云林生

款识:

七月六日雨,宿云岫翁幽居,文伯贤良以此纸索画,因写秋亭嘉树图并诗以赠:风雨萧条晚作凉,两株嘉树近当窗。结庐人境无来辙,寓迹醉乡真乐邦。南渚残云宿虚牖,西山青影落秋江。临流染翰摹幽意,忽有冲烟白鹤双。瓒

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吴县)人。沈周作画题款亦多用“沈周写”,“写”字可谓是透出沈周择取以书入画,是对文人画至高境界的追求。其书风多仿效黄山谷笔意,且力求变化,用笔如同锥画沙,雄劲挺拔。他将书法“锥画沙”融入其画,强化了画面中用笔的力度,劲健而不失含蓄,每一笔划间都更有韵味,尤其是晚年的作品更加明显,用笔粗简,率意而为,遒劲中更见雄厚,墨色酣畅淋漓,富于浓淡变化,苍劲而又秀润,世人称其“粗沈”。

同时,沈周的书法受到绘画的影响,挥洒淋漓,愈加性情化。特别是晚年书画作品尤为精妙,题画诗以书法为载体在画面上呈现,将书法与绘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更具文人书卷气。

款识:

扰城中地,何妨自结庐。安居三世远,开圃百弓余。僧授煎茶法,儿钞种树书。寻幽知小出,过市即巾车。沈周

款识:

十月消闲障子成,看君堂上白云生。有人若问谁持赠,万叠千重是我情。文美赵君,知予老抱拙静远,以汉鼎为赠,用助萧斋日长焚沉悦性,其忠多矣。文美读书好,古千书画尤萃意焉,因作《春云叠嶂图》报之,愧莫敌施也。成化新元七夕日。长洲沈周

石涛

石涛(1641—约1718),清初画家,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十世孙,本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小字阿长,别号大涤子、清湘陈人、苦瓜和尚等。石涛作品中的题跋,一如他的笔墨,纵恣天成,信手拈来,极富哲理,皆成妙句。大量的诗文画论都在看似不经意间题写于自己的作品之上。画与文,互为印证,妙趣横生。或许,石涛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个天才艺术家玩世不恭的独特个性,发于诗文,故多奇语。石涛内心的热烈,链接人情,关照现实,滋润其诗文和笔墨的美感。他行走在繁华和落寞相杂的人世间,在看似不拘一格、左右逢源的快意里,反叛着他的反叛,体悟冷暖,反思生命。

艺术史上的石涛,历来物议纷纭。他是旧王孙,明清鼎革,遁入空门,本该青灯古佛,证悟人生。可是他又是迎驾,又是献画,颂扬新朝。他时时穿梭于权门富家,诗文酬酢之外,还放下身段,帮他们叠石造园。似他这样一个复杂的个体,寄身天地间,啸傲长林下,随性而发的诗书画,是他彻悟之后的空无一物,故能不囿于古,不羁于心。邵松年说他“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一寄于诗画,故有时如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他的入世和出世,他的山河泪,他的功利心,应该都可以从诗文中一窥因果究竟。

款识:

风姿雪艳之中,随意点缀。何物不成清赏所,既有寒木,又发春花,新尚书亦应笑而首可。时辛未二月寄上问翁老维摩。清湘石涛济道人

款识:

画有至理,不存肤廓。萃天云於一室,缩长江於寸流,收万仞于拳石,其危峰驻日、古木垂阴,皆於纤细中作舒卷派。不使此理了然於心,终成鼓粥饭气耳。然而委金玉於草莽者有矣。若昊翁先生风雅毕擅,且为一时文物之权衡,洵乎重望也。而山僧亦邀下交之谊,缘作此纸。虽累笔赘墨,不足当其一睨,而要之,烟霞投契间,自别有一种风致云。时辛未三月清湘石涛济并请教正。

金农

金农(1687—1763),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金农天姿聪颖,博学多才。金农的行草是最能反映其书法艺术境界的。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面貌。

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及绘画题跋,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狼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

款识:

去年新竹种西墙,

今岁墙阴笋渐长,

一日生枝三日叶,

秋来便已蔽斜阳。

曲江外史仿张萱,

飞白竹小幅并题。

款识:

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七水窗通,扇底微风。曾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记。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等,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白石老人有些像魔术师,大笔似不经意间地一挥,那些原本不起眼的物象便灵魂附体般复活了,都自带喜感,其举重若轻的本领真是神了!他对人与自然的态度、对画史画法画理的思考常留在跋语里,妙不可言。书画艺术要由着各自的眼睛去赏读,养眼养心的受益只能亲自去体会,白石老人高寿的密码或许也正在里边。

款识:

中央文史研究馆。

九十三岁白石老人一挥。

款识:

摘得瓜来置灶头,庖中夜闹是何由?老夫剔起油灯火,照见人间鼠可愁。白石并题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