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合上笔盖那刻,有种剑客收剑入鞘时的骄傲

这是“校园干货日记”的第131篇原创

人生是场长跑,高考只是起点。

——蘭陵王

全文共3422个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午睡完午觉起来,打开朋友圈,看到好多同学在刷屏。原本我以为已经过去了两年,不会再因为高考而悸动了,可是看到作文题目那一刻我还是怔住了。高中那段时光仍然历历在目,就像电影重播一样。我也还清晰的记得,考完英语走出教室那刻的如释重负,发了疯般狂奔出校门。

如果“校园干货日记”里还有未进入大学的读者,那么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专门为你而写的,以一个考了两次高考,距离高考已经两年的,大二老学长的角度来写的。

大学之道

经常有很多人在问“好大学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好大学?”这样的问题,我也曾多次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想我今天大概知道答案是什么了。

很多人说是因为上了好的大学将来容易找到好的工作,这话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考进好大学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是你在这里收获和成长的一种结果。

也就是说,好的大学不等于好工作,而是等于更好的成长机会,这才是好大学的意义所在。那么好大学的意义到底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答案有三个,最重要的是环境,其次是资源机会

请注意,我没有提到老师,老师重不重要呢?也重要,比如清华的老师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清华的学生绝不是因为清华老师而牛逼的,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牛逼,且互相影响。如果你让清华的老师去一所很普通的本科学校任教,估计也没什么太大变化,顶多就是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些罢了。

大学之道在于“自学”,这个自学我打了引号,不仅仅是自己学习的能力,还包括你的自觉性,你的主动性,你的反思和悟性程度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有老师管着,在大学即使夜不归寝、翘课打游戏也没人去管你的,最后你学习不好挂科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所以在大学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被拉得特别特别大,那些正真出类拔萃的人就开始崭露头角。

永远不要低估环境对你的影响

所以,在“自学”能力为尊的大学里,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点我深有感触,上大学之后我也偶尔能遇到一些曾经的的初、高中同学,也会谈及他们的大学生活,能明显的感觉到彼此的频道感。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已经完全不同了,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是真的会有种莫名的距离感,情感依然还在,只是眼界和认知早已不在一个层面,所以经常聊着聊着就会无话可说。

造成这些现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环境。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环境?这儿的环境不是条件,是你周围的人,他们一同为你营造的氛围。

我有个特别好的朋友,他们学校是所专科学校。他学播音的,是他们学校的站长,类似于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大一时跟着我一起创业,口才了得,做事积极踏实,为人大气成熟。前段时间自己又组建了一个工作室,最近又跑到东莞实习去了。但是他也跟我说,对未来有些迷茫,不知道他这个大学读完出来能干嘛,后悔当时没好好学习。

我是真的毫不怀疑,如果他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他的人生绝对如开挂那般精彩。可惜,他周围的人都是不如他的人,他学习的时候,周围的人打游戏,他成长的时候,周围没人给他借鉴,他只能一个人在黑夜里龃龉前行。

别说大学了,即使在宿舍也如此。如果你所在的宿舍,每个人都很优秀,各有各的特长,在他们的影响下,你也会尽量跟上他们的步伐,每天早早的起床,自己给自己找很多事情做;如果你所在的宿舍,室友平时都很悠闲,没课就窝在宿舍打游戏、看剧,偶尔还负能量爆棚,那久而久之你也会跟他们一样,成为一条咸的不能再咸的咸鱼。

我自认为我的自觉性还是比较强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影响一些人,但是我也依然摆脱不了环境对我的影响。看见室友打游戏我也会跟着颓废,看着室友赖床我也会跟着赖床。

永远不要低估周围环境对你的影响,连孟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三迁其家。

资源和机会

我与上面那位朋友的相识真的是场缘分,大一的时候他参加了一场演讲比赛,他是冠军。但是这样的比赛,在他们的学校是破天荒的机会,而在我们学校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以他的口才,如果在我们学校绝对能包揽很多奖项,做很多大型活动的主持人,结识很多有趣的人,这就是好大学能带你的东西——资源和机会

什么是资源和机会?只要你想,学校就会帮你去达成。你想学主持,可以,学校有很多平台供你去展示;你想发展兴趣,可以,百团大战总有适合你的;你想学技能,可以,周围同学就有很多牛人,他们可以教你;你想创业,可以,资金、比赛、指导老师、团队都有;你想学习,可以,老师都很牛逼,图书馆也为你敞开……

所以你可以看到,越是好的大学,它的资源和机会就越多。

我们团队里非林的大学在上海,于是经常就能解触到一些前沿的东西,比如她能学到区块链课程,比如她能去参加36氪举办的活动。

我好奇的跑去问非林。

“你们怎么会有区块链课的?”

“学校觉得这个东西还挺有意思的,就开通了。”

“换个话题,你怎么能参加到36氪的活动的?”

“我们学校离36氪近啊,打个车就到了。”

近很牛逼吗?打爆你狗头信不信。

最近在找暑假实习。

问学长学姐:“一般找实习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啊?”

答:“内推”。

问:“咋个内推法?”

答:“靠人脉。”

问:“怎么找到人脉?”

答:“一般好大学到处都是人脉。”

我:“该吃饭了。”

尽人事,听天命

虽然环境、资源和机会很重要,但是我还是想告诉你一件事,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考完了,结局已经注定,过去已然无法改变,与其纠结,不如去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

什么叫做“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行动上努力去做好过程,心态上便不去在乎结局。我第一次高考时意气风发,后来连重本线都没过;第二次高考时心如止水,却超了重本线70多分。

高考里确实有很多临场发挥的奇迹,我们也喜欢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临场发挥。但事实是人家平时都把基本功做扎实了,然后才有了你看起来的轻松。我们的耳边经常回荡着学霸的一句话,叫“大考大玩,小考小完,不考不玩。”那些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是靠临时抱佛脚,而是从一而终的积累,这叫做“尽人事”。

倘若你已经尽了人事,那么结果便不用去在意了,因为那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把握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如果当时”,也没有那么多“要是什么就好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可以把握,结果交给运气,这叫做“听天命”。

高考只是长跑的起

如果你没有尽好人事呢?那也没啥好后悔的,大学之道在于“自学”,在于自觉性,在于主动性,在于反思和悟性。把握好大学,你依然可以比大多数重点大学的人更优秀。

龙应台有句比喻很精彩「设想在一个跑道上,有人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人生是场长跑,高考才只是开始呢,未来谁强谁弱,还未可知!

我希望你从大一开始就做好这件几件事,一直保持到大四毕业,一定可以远超众人,即使那个众人是重点大学的。

一、坚持读书

注意是读书,不是学习,而是读名著,读经典,读人文,读心理学,读经管,读社科,读哲学,博览群书,四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远远的走在了他人前面。当然,除了读书还有一些APP也是极好的,比如“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

关于读书,说过太多次了,我自己都快吐了,但因为它太重要,所以我还是想强调一次。想知道为什么要读书,请点击蓝色字体,出生寒门,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

二、保持大一开学时的好奇心和热忱

初入大学时,你会对一切东西都那么好奇,那么上心,那么积极热忱。然后,随着新鲜感的消退,你的热情会开始锐减,慢慢开始麻木,变成一条咸鱼。

这是成长最大的死敌,知道什么时候人的成长最快吗?答案是婴儿状态,那个时候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无比好奇,对一切东西都无比热忱,我们跌倒了又爬起来。那段时间奠定了我们很多东西,基本上人一生最重要的认知都在那个时期完成。

如果你想一直保持大学四年的野蛮生长,记住,一定要一直保持大一开学时的好奇心和热忱。不论是学习上,还是与人交往时,还是学习电脑技能,还是其他方面。

三、不要迷失在别人的优秀里

进入大学很容易迷失,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优秀的人,他们有的擅长摄影,有的口才极好,有的擅长社交,有的学习很棒,有的是各种干部。这个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优秀都是相对的,他们只是在那个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优秀,这样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呢?

同时也要接受真实的自己,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自己的优点在哪,什么才是自己想要做的。

记住,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不要成了别人世界里的配角。你的人生只与你自己有关,你的剧本也应该由你自己来演绎。推荐之前写过的两篇文章,如果你哪天迷失了就点击看看。你过得很好,但你绝对没有照片上那么好2018年听过最好的演讲:别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

四、图书馆才是家,宿舍只是歇脚的地方

前面讲了,环境才是决定我们大学会怎样的因素。我用无数次血的教训证明,宿舍真的不适合学习。一待在宿舍里,总是想要颓废,一会玩会手机,一会看会视频,一会上个厕所,时间一混就没了。只有在图书馆里,那种氛围才能使我安静下来,看着那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连找借口拿手机看下时间都会觉得羞耻。

如果你不知道该干嘛,拿上书去图书馆,你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

如果你能做好这四件事,哪所大学对你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从高考写到大学,从大学到未来规划。

只是希望你能懂,高考如果还是将来式,请好好努力;如果已是过去式,那就放下一切,把握好将来。

看看时间,现在刚好是17:00,想必你也做好英语了吧。

愿你合上笔盖那刻,有种剑客收剑入鞘时的骄傲。

我们,大学再见!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可以把握,结局交给运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