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坛有喜好戏谑、斗趣的风习令谜语得以流行

唐代文坛有喜好戏谑、斗趣的风习,隐语(谜语)得以流行。《唐书·李藩传》:“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太平广记·权德舆》引《嘉话录》曰:“权丞相德舆言无不闻,又善廋词。尝逢李二十六于马上,廋词问答,闻者莫知其所说焉。或曰,廋词何也?曰:隐语耳。语不曰:‘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此之谓也。”

从广义来说,隐语和谜语可以说是同义词,而唐代的隐语与狭义谜语的文体仍可区分。《现代汉语词典》“隐语”解释说:“不把要说的意思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解释中的“古代”与“后世”的界限并不明显,大体交替于唐宋时代。隋唐五代时期,仍有一些具有较多谜语(灯谜)特征的隐语被历代谜家视为谜语。

(0)

相关推荐

  • 山东作家‖【猜灯谜】◆张慧

    作者简介   张慧,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难如射虎--猜灯谜 文虎.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都是什么? 这么多名字,说的都是一样东西--灯谜.这些都是灯谜在历史上的别称. 对于灯谜,大家都不 ...

  • 萧山猜谜史话

    萧山猜谜史话 文/舟阳 萧山猜谜史话 灯谜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群众性,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中国的谜文化源远流长,先秦的隐语就是谜的萌芽,汉魏以来就正式有 ...

  • 杜审言:唐代文坛上的第一狂人

    杜审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稍微学点文史之人,定是知道这杜审言的,且不说他是奠定唐诗格律之人,还同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红极一时,并且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子 ...

  • 齐白石画螳螂,“斗”趣!

    齐白石画螳螂,"斗"趣! 艺术有你  齐白石 螳螂(局部) 齐白石画螳螂,可谓"斗"趣十足!小小的螳螂,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显得妙趣横生,也为他的作品平添了一派生机 ...

  • 白石老人笔下的螳螂,“斗”趣十足!

    齐白石 螳螂(局部) 齐白石画螳螂,可谓"斗"趣十足! 小小的螳螂,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显得妙趣横生,也为他的作品平添了一派生机,让人们感受到了其中盎然的生命景色! 齐白石 螳螂(局部 ...

  • 唐代伴随咏物诗兴盛产生咏物诗谜语

    我国文学发展到唐代,咏物诗迅猛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唐代事物谜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伴随着咏物诗兴盛而产生的咏物诗谜语.咏物诗本为诗,但包含着谜的意境.其中一 ...

  • 《德云斗笑社》在传统与流行之间找到结合点了吗?

    「在传统艺术与流行综艺间探寻连接点,这绝非易事.」 <<< 第二季<德云斗笑社>上线以来,在猫眼.骨朵等平台的综艺热度榜单上一度位居前十,其第一季节目的前台播放量更是每期 ...

  • 【诗话文章】马斗全|“诗词学会”名称趣谈

    传统诗词逐渐复兴,是近三十来年的事.开始复兴的重要标志,是各地诗人组织"诗词学会"的成立.如今诗词学会遍布全国,不但几乎各省市有,而且绝大多数县市也有,甚至一些乡镇也有,真可谓热闹 ...

  • 弹指之间化疑难,辩斗课堂感“智”“趣”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学习心得 阅读这一章的时候,我看到无论是课品综述还是王老师自己的课程反思,都已经将"诗意"的丰富内涵阐释得非常清晰.敞开.超越.自在,这一境界 ...

  • 刘清辉:邵东方言趣谈100条(72)借你一升米 还你一升糠 升米养恩人 斗米养仇人

    邵东方言趣谈100条 (72)借你一升米 还你一升糠 升米养恩人 斗米养仇人 刘清辉 这是关于米的两条方言. 其一,"借你一升米,还你一升糠."(也有简称'借米还糠'的) 在那些饥 ...

  • 于丹《趣品茶韵》|第六集: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于丹《趣品茶韵》|第六集: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