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到底长啥样?AI修复图是美化过的,但曾经的老照片不会说谎

林徽因是一位耐得住学术的寂寞和冷清,又受得了生活的贫困和艰辛的女人。——李健吾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人物,她们有的非常聪明,有的则情商奇高,还有一些因为因缘际会,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但如果问哪一位能兼备以上这些所有优点,那林徽因必定是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名字,这样一位奇女子简直是求而不得的世间珍宝,似乎所有美好的词汇放在她身上都那么恰如其分。

一、林徽因真容究竟长啥样?

我们先从林徽因的长相说起。在众多人眼中,林徽因不仅非常有才气,外貌更是因为饱读诗书、历经人间冷暖而充满了知性的气质。前不久,有网友利用最先进的AI技术,修复了一张林徽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但是可能存在“用力过猛”的原因,导致这个林徽因看起来并非那么真实,还有几分“网红”的意思,显然与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林徽因不符。

其实,像这种AI的修复图,一般都会掺杂个人的审美而被美化或改变,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林徽因的真容,还是要从别人的评价以及一些真实的老照片中才能够看得出来,毕竟老照片是不会说谎的。

在梁思成第二人妻子林洙眼中,林徽因是一个“因为太瘦而很难被称得上是美人”的女子,但事实上,林洙的这番评价是建立在当年林徽因生命最后阶段,患上了严重肺结核的时候,可以想象到肺结核这样的病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连每一次呼吸都会带来剧痛,又何谈美貌呢?

更何况,从林徽因生病时期躺在床上的照片来看,虽然她在病魔的折磨下失去了活力和光彩,但是在诗书中浸淫多年带来的绝美气质以及岁月沉淀带来的和蔼平静,却依旧被保留了下来。

事实上,著名的作家,也是林徽因的“死对头”冰心曾经在《冰心全集》中这样描述过自己首次见到林徽因的感受。她说,当时的林徽因风华正茂又充满了才气,绝对是冰心所见到过的所有女作家中,最秀美俊俏的一个。后话我们暂且不提,只从这只言片语中就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林徽因究竟多么有气质。

做出同样评价的还有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按道理来说,林徽因的出现导致她与徐志摩之间的婚姻出现了裂痕,所以张幼仪本应该怨恨林徽因才对,可是私人感情无法抵挡林徽因身上的光芒,张幼仪多次在公共场合公开评价林徽因,说她是一位“长相漂亮且完全自由的女士”。

二、林徽因“另类”的一生

说起林徽因,的确有很多人折服于她的才气,但同时,大家认为她是“另类”的代表人物也并不与之才气冲突。而这种说法之所以会被流传开来,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因。

在白落梅写给林徽因的传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当中,将林徽因描述成为了一个周身沾染了温润江南诗意的女人,她在与徐志摩的爱情中认清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又遇上了一段伉俪情深的婚姻,更是有一个肯为她终身不娶的“蓝颜知己”,这轰轰烈烈又充满悲情的一生,最终结束在了那个永远的人间四月天中,也让所有人都记住了林徽因这个名字。

不得不说,白落梅笔下的林徽因是比较符合市场大众审美的,试想一下,一位才貌双绝的大家闺秀,人生中有3个重要的、又充满了才气和浪漫的男人,绝对是所有女性梦想的生活,所以这本书才能够广为流传。

同时,林徽因被大家所诟病的点,还存在于冰心、钱钟书等对文学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士笔下。

抛却冰心对林徽因外貌的评价,她大多数的文字其实都体现出了她并不喜欢林徽因这个人。在那篇题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文章中,基本上是在极尽讽刺,所谓的“太太”成为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交际花,但是这位太太的丈夫,却是一个充满了市井心态的猥琐男人。

如果说这篇文章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确实是在反讽林徽因的话,那么冰心眼中的林徽因就是一个水性杨花的交际花而已,当然,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这也成了大多数人对林徽因的固有印象。

其次是钱钟书对林徽因的评价。无可否认,钱钟书也是不喜欢林徽因的,他并不喜欢像林徽因那样可以在所有人面前高谈阔论的女人,在他的认知中,世上所有的女子都应当如杨绛一般小鸟依人,柔情似水地替丈夫相夫教子。

这里还要提一下著名的公知高晓松,他曾经在访谈中指出,自己并不喜欢林徽因这样的女性知识分子。也许这样的话语在他心中只是简单的调侃,但是却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视,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晓松与钱钟书对林徽因的看法,达成了跨越时间的一致。

三、真实的林徽因究竟是什么样子?

可事实上,谁又能说读过书的女孩子就不可爱了呢?众人对林徽因的评价,只不过是夹杂了个人感情之后的非理性判断,从客观角度来看,林徽因的一生绝对不像以上这几位说的那么不堪和令人反感。

要知道,在林徽因就读于宾大美术系的时候,还同时修完了所有建筑学课程,当时的建筑系可并不招收女生,因为绝大多数女性都向钱钟书口中的那样,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丈夫相夫教子。

而在林徽因嫁给梁思成之后,两人所谓的蜜月旅行,其实是去欧洲进行古典建筑考察,是带着学术任务的,并不像大家口中所说的那样,失去谈情说爱。更何况,在林徽因与梁思成回国之后,更是直接放弃了清华大学提出的优厚待遇,远赴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只为培养更多的建筑人才。

林徽因本身就患有相当严重的肺病,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最惨的时候只能带着高烧躺在旅馆的地板上,但是她依旧有信心回答大家那个“你为什么不带着孩子逃走”的问题,大义凛然地说出“我的身后就是扬子江”这样的话。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女性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建筑学领域,甚至卧病在床的时候还忍着剧痛给林洙补习英语,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

反观林洙却不断在文学作品中说林徽因的不好,那些大大小小的细节仿佛她都亲眼看见了一般。再结合林徽因死后她竟然与梁思成结婚,可以反推出,她的那些所谓的作品,真实性恐怕不高。

小结

其实,世人对林徽因的了解,都是来自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但如果我们通过这些东西就对林徽因妄下定论的话,那应当只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亵渎罢了。

在文坛有一个说法叫做“文人相轻”,两个知识分子互相看不顺眼的理由,大多不过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文化志趣的相悖,正如冰心眼中的林徽因以及钱钟书眼中的林徽因一样,谁能保证他们所写出来的林徽因,就是真正的林徽因呢?

林徽因此人不应该只是一个诗人,更不应该只是一个世人口中在风月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她是一位真正学识广博的建筑学家,也是一个拖着病体敢于和残酷年代做斗争的、值得尊敬的、有血有肉的可爱女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