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希恕书有感

众所周知,仲景书《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传抄于世。《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辨证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提出: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这是一个总纲,提出湿邪可致关节疼痛,湿与寒内结或者湿与热蕴皆可并发黄疸。因此关节疼痛、黄疸皆可从湿论治。

一、老百姓口中常提到的风湿有什么特点?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即风湿所致的疼痛,于阴天、下雨、刮风、日暮时加重,疼痛不止。

二、那么如何治疗风湿所致的疼痛?

“法当汗出而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即治风湿需微微发汗,使风湿尽去。不可大汗出,因风性轻扬,随汗而出,湿性重浊,稽留于里。

三、病人时常自觉身重,有什么妙招呢?

不要小看小小一个身重,里面学问可大了。仲景的辨证施治是十分严谨的。“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碰到身重,平时易出汗,怕吹风的病人,就用防己黄芪汤,有效。什么道理?病人平时易出汗,腠理虚,《皇帝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表这一块儿

虚弱,表虚湿邪留,故自觉身重,所以这样的病人,用防己黄芪汤准有效,方中黄芪是关键,能起到实表气的作用。

四、病有易出汗身重的病人,自然有不汗出,那该怎么办?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汉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随后提出治法: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因此,无汗身重的病人,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都有用上的机会。但这两个方子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大青龙汤主治偏于外寒里热,病人需具备烦躁或口渴等里热证方可使用;小青龙汤不同,主治外寒内饮证,决不能有口渴、烦躁,可有干呕、微喘等心下有水气等症。

因此,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方成一代医生。学仲景方,应严谨而细腻,古方仍可治今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