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到 儿 时(一)







儿时山里长大,是属于缺吃少穿的年代,但对于山里长大的我们来说,却从来没有感到缺了啥、少吃了啥?记得少年时代最盼望的是过年、节了、有客人来,真印证了“大人怕过年,小孩子盼过年”的说法。儿时,在偏远落后的湘东南,感觉时间都过得慢一些。过了年盼端午、过了端午盼中秋、过了中秋盼过年,不盼年节的日子里盼家里有客人来,总是在期望中度过岁月。过年节有客人来,父母会准备一桌子菜,还有平时吃不到的果点。现在我回到山里湖畔家中,不管有客人还是没有客人,母亲都会在她管辖的阁楼里拿一些果点、自己种的花生、乌梅果园里摘的乌梅、自己做的红薯干、也是杨梅干、客家泡菜等满桌零食、你们城里人说的优雅点的茶点。

小学六年级的阿佐与同学刘石华在下背港洮水河的岩石上留影

高中的阿佐主持竞赛活动


儿时洮水河畔的客家土屋
那个时代,山里客家人普遍家境不富裕,若在山里,主要收入就是卖些竹子、杉木、山上砍些杂木棍去卖,除此之外就是如当年的爷爷,自己做些手工山茶、渔网捕些鱼仔烤干、挖些自己种的魔芋或磨成魔芋豆腐,在三天一集的日子里去卖。实际上现在看来是以物易物,因为卖了钱,爷爷又会卖些黄鳝、泥鳅、水鱼回来给长身体的孙辈吃,借机会自己喝点白酒。这些菜可好吃了,鳝鱼、泥鳅不是现在的人工喂养大的,都是山民们春耕时田里自己捉的,最有印象的是蒜苗炒“太极头”,小时候不舍得,把鳝鱼头咬下来,慢慢撕咬鳝鱼的肉、皮,有时候把鳝鱼头和脊背骨也慢慢咀嚼掉;冬萝卜干蒸泥鳅,这可是一道美味,汤鲜而美味,这个时候,泥鳅基本上是全干掉,没有任何多余的吐掉。水鱼不是现在的饲养水鱼,都是山民们洮水河、山溪里钓上来的,爷爷买回来,为了营养一般是清炖整只水鱼,吃完后水鱼脊背骨还完整,爷爷会留下来,等货郎来了,加上鸡鸭毛换打糖、塑料手枪、弹弓、(糠米糖)给孩子们玩、吃。






蓄洮水成东阳湖后桃坑夏乐村洮水湾八號艺术民宿老曾家
2017、4、22设计人、画家、艺术度假农场经营阿佐于株洲市,代表株洲市荷塘区文联美协,陪来访的湘西州花垣文联田主席一行,到荷塘区文联、芦淞区文联搞艺术交流活动,回到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