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一场关于“五万块钱的老白茶饼”试喝的直播......

《1》

无意中刷到一个直播。

在播喝白茶。

本来想一笑而过的。然而,被主播那慷慨激昂的声音给吸引,留了下来。

于是,以小时候在超市门口看卖锅的心情,继续看这场以“五万块钱老白茶饼是什么味道”为主题的表演。

真的,虽然没看到人脸,但主播那激动到浮夸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的时候,我真心感觉到了,这是一场“秀”。

往高大上了说,也可以称作一场“行为艺术”。

一场以巨额人民币价值为吸引力的,作秀。

吸引的,是猎奇的人们。

而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流量。

故而,打着猎奇的幌子,就能四处收割到这种免费的流量。

比如,这场以“五万块一饼老白茶”这种新奇事物作幌子的直播秀。

连最能守得住本心的村姑陈,也被拦截了下来。

《2》

主播在视频里,起先的声音还正常一点——正常地介绍一款白茶饼、老白茶饼。

随着介绍的渐渐深入,他嗨了起来。

标志就是,声音至少提高了5个分贝!

用那种极度亢奋的声音在喊叫:现在让我带着你们,来看看这块价值人民币五万元的老白茶饼,是什么样子?!

底下的弹幕,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粉丝,瞬间就疯狂了。

都在刷屏。

村姑陈一下子就有置身CX现场的感觉,就那种灵魂导师在给信徒洗脑的场景。

突然升起一阵恐怖感。

就在我出戏的这片刻功夫,直播里的那位大神,已经在翘起兰花指,拆饼了——为了显示对这块来自2000年的“老白茶饼”的尊重,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控制着自己的手指力度,小心翼翼地拆着包饼的纸——透过镜头,我看到的就是几只翘着的兰花指,在翻飞。

停,这手指对比着饼纸,怎么那么黑?

想必是白色的饼纸反光,衬得手指头就显黑了。

咦,2000年的“老白茶饼”,包饼的纸怎么还这么白这么崭新?那时候不应该是流行用有一些粗糙的毛边纸包饼么?

有问题。

不过我没有轻易说出这个疑惑。

因为对方肯定早已经想好了台词:1.这饼是存放了二十一年,最近要拿出来卖的时候才包纸的,所以纸是新的;2.为了让大家看清楚饼的样子,直播的灯光调得很亮,整个直播间如同白昼,过强的光线把包饼的纸打得更白更亮了。

这两个回答,虽然并非无懈可击,但对于普通茶友来说,是足以信任的。

村姑陈若继续深入质问,会引来普通茶友的不满。

只能保持沉默,继续看戏。

《3》

在刻意的放慢速度吊网友胃口之后,这块据说来自2000年的、价格是五万元的“老白茶饼”,终于被拆开了。

也是,这包饼的纸,通共就只能折11折左右。

再拖延时间,两三分钟过去,也该全部打开了。

估计主播心里在暗暗责怪这块饼的包装,太简易了,以至于让他全身的戏没得发挥。

等到这块饼,脱离了包装纸的束缚,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时,直播间的观众们,彻底沸腾了。

“膜拜,这可是足足21年的饼啊!”

“求喝一杯,只要一杯”

“主播,你是土豪”

大量的此类信息在屏幕上滚动,让整个直播间的气氛嗨到了顶点。

就像酒吧里有人热舞,把气氛调送到高点一样。

然而,村姑陈丝毫没有被大家的情绪感染,仍然保持着人间清醒——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那块饼,果真,它跟我想象当中的一样,是一块土黄色+褐色为主的寿眉饼。

“就知道没人舍得拿白毫银针饼出来作旧”。在一边盯着半天的李麻花,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

我抿了一口今年的春寿眉《花弄影》茶汤,在那清馥的花香里,身心愉悦。

“你看这块饼的颜色,那么黄,那么黑,别看它售价高达五万元,其实还不如我杯里的这杯新白茶好喝。”难得村姑陈会附和一次李麻花。

《4》

屏幕外的我们俩,在这里人间清醒。

而屏幕里的主播,已经开始了下一轮的自嗨。

只见他捧起这块饼,用极度兴奋的声音在喊叫:这块老白茶饼,看上去好漂亮!

我翻了个大白眼。

形容白茶饼,可以说等级较高,可以说条形完整,可以说颜色均匀.....但是,看上去漂亮,这是什么形容词?

是说颜色漂亮,还是条形漂亮,还是等级漂亮?

然鹅,一块又黄又黑,叶片还宽大,连芽头都没几颗的作旧老白茶饼,它有什么好“漂亮”的?

丑爆了好么?

对着无盐称西施,只能说,眼界太浅,没见过真美女。

这一次,主播的评价,直接吓得我要换直播间了。

抛开年份真假不谈,单论品相、等级,这块寿眉饼,连芽头都看不到几个,哪里称得上“漂亮”二字?

这都到二级寿眉以下了好么?我们的二级寿眉,都比这块饼芽头多得多。

这估计都是台刈下来的老枝老叶挑出来压的饼,原料成本那是极度的低。再加上作旧后以2000年这种惊人年份拿出来销售,利润那是极度的高。

最令人膈应的是,明明一块作旧老白茶饼,等级还那么低,主播居然跟捡了个大宝贝一样,把它一通乱夸,直夸得天下少人,人间无双。

见不得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手段,果断关掉了这个直播间。

《5》

为什么还会有人去直播这种作旧老白茶饼?

因为,懂白茶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

需要交学费的茶友还是太多太多了。

有这么多茁壮的韭菜一茬一茬地冒出来,作旧者们觉得,不割,都对不起这些韭菜。

但韭菜却从来不当自己是韭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昨天还有个可爱的茶友来问,村姑呀,你说巧克力白茶不好,为什么别个主播说巧克力白茶是好茶?

我竟然无语凝噎。

只能告诉茶友,白茶没存好,跑气受潮,不出三五个月,就会生成巧克力味,这是经过多年多人多次实践检验的。

甚至有人提出,“巧克力味是很难出现的、是顶级老白茶才能存出来的香气”,这般歪理邪说,也是可以轻易驳倒的。

证据嘛,很简单。

建议大家自己去实验一次。

拿一箱白毫银针,天天打开,不要束紧袋口,并且,箱子也不要密封,最好敞开。不出三个月,肯定就变成巧克力味了。

今后,谁要是推祟巧克力味白茶,称巧克力味非常难得,那就请他自掏腰包去买一箱白毫银针来做上述受潮跑气的实验,保证能存出令他喜爱的巧克力味来。

这个方法非常管用,千万不要告诉他是村姑陈说的。

不用谢,我的名字叫雷锋。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