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东北历史之四----高句骊国(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企业,承揽过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PO、中海油债券经纪。现担任某投资公司总经理,投资于股票、股权、期货、债权等领域。

长期以来,高句丽一直没有忘记向辽东的扩张。然而一直没有如愿,还多次遭到中原王朝和辽东地方政权的大规模讨伐,几次使其邑落残破,王都被毁,濒临灭亡。因此在那个时期,高句丽的疆域很不稳定,经常是得而复失。 但是到了东晋末年,高句丽第十九代广开土王时,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高句丽向外扩张的变化。中原的东晋政权衰败不堪,各割据势力纷纷拥兵称雄;慕容氏的后燕政权也因内讧叠起,失去了对高句丽争雄的资本;北魏政权刚刚建立,其势力还达不到辽东;南面的百济政权也因天灾人祸,呈现衰败之象。此时,历史为广开土王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广开土王,又称好太王,名谈德,中国称其为'安'。广开土王即位后,先后打败契丹、百济、夫余,并出兵帮助新罗驱逐了盘据半岛南部任那的倭人,声威大震。然而,广开土王的最大业绩,是使高句丽终于占据辽东,称雄东北。在广开土王执政的前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征伐百济的战争中,还腾不出力量进攻辽东,又加上当时控制辽东的慕容氏政权(后燕)还很强大,高句丽人还无力战胜慕容氏,不得不对慕容氏采取臣附朝贡、接受封王的策略。如公元396年,慕容宝嗣位后,曾封广开土王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王。400年,后燕以广开土王"事燕礼慢"为借口,发起进攻,慕容盛亲统3万人马前来讨伐,高句丽不能敌,连失新城、南苏两邑,仅此一役,慕容氏拓地700余里,掠得高句丽5000户。 好太王在顺利打败了百济以后,把主要力量转移到了辽东。404年,好大王一反臣服后燕的方针,与慕容氏进行了殊死的争斗,几经反复,终于将辽东地区据为已有。燕王慕容熙两次出兵反击,力图夺回辽东地区,均未达到目的,辽东自此牢牢地掌握在高句丽手中。从太祖王首次进攻辽东,到好太王最后占据辽东,整整经历了300年,高句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实现了十几代国王的梦想。

不久,后燕灭亡,北燕据有辽西。待北魏兴起,北燕灭亡时,高句丽迎北燕末主冯弘及北燕遗民至辽东。后因冯弘欲去刘宋,被高句丽长寿王(广开土王之子)遣人杀害。高句丽乘机兼并了北燕一部分遗民,并稳固了在辽东的地位,从中原内战中渔利。 到长寿王末年时,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其南境自牙山湾经鸟岭、竹岭到平海与百济、新罗相接,扩大到今朝鲜大同江、载宁江、临津江、汉江沿岸,为高句丽全盛时期。民户三倍于前魏时,其地东临日本海、西滨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抵辽河为界。

412年广开土王死后,其子长寿王即位。长寿王面对高句丽疆域扩大的新形势,他头脑特别冷静,采取了北和中原诸朝,南侵新罗、百济的策略。其时,北魏咄咄逼人,中国北方即将统一,高句丽向中原内陆扩张的可能性已经不大。长寿王于427年将首都迁往平壤,这一举措具有两方面的好处:1)为抵御北部中原诸朝的进攻提供了弹性,保证了王都的安全,不会再轻易出现以前都城多次被毁那样的情况了;2)为推进南进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样,从长寿王起,高句丽采取了南进的方针,重点打击百济、新罗;对中原诸朝采取事大纳贡的策略。从五世纪初到六世纪末,将近两个世纪,高句丽与中原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事。朝贡的次数大大增加,从东汉到十六国近四百年,史书记载的高句丽入贡只有12次;而整个南北朝不到二百年,记载的入贡次数却高达109次。南北朝时,高句丽诸王接受中国南、北朝册封的记载不绝于史。 诸多册封中,值得注意的是领护东夷校尉一官职,本是为加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管辖而设立,原由中原王朝派人担任,后改由少数民族首领兼任,仍为中原政权的官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北魏与东晋南朝诸政权有些区别,北魏视高句丽为属国,故封此官;而东晋南朝诸政权以高句丽为藩属国,故在高句丽王前加"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等称号。从公元520年起,中原各王朝不再称其为高句丽王,而称高丽王,这都是由册封诏令而起。

此时的高句骊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辽河,南达汉江以北,东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北以今第二松花江左岸为界。高句骊人除从军的驻防于各地之外,主要聚居在以今吉林省集安县为中心的鸭绿江流域和松花江上游的辉发河一带。内分五部:涓(消)奴部、桂娄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涓奴部C1,亦称掾那部、西部、右部,即原沸流国王松让所在部落,在今富尔江流域,故史称高句骊初以此部为王,夫余王带素被杀后万余名投奔高句骊的夫余人被置于此部;桂娄部O2,亦称内部、黄部,在今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中心的浑江和鸭绿江中游,系朱蒙等人归附地之部落,故史称"涓奴部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为王";绝奴部,亦称提那部,为五部中的北部、后部,在今哈达岭以东的辉发河流域,世与王族联姻;顺奴部,亦称东部、左部,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是由最先被征服的荇人国居民改组而成的;灌奴部,亦称贯那部、南部、前部,由盖马和句茶国居民改组而成。五部之外的沃沮等被征服部族, 3世纪后也被同化于高句骊族,多数仍居故地,只是在被征服时有部分被俘掠的迁居他地。

隋代周后,又于589年灭陈而统一中原。然而,高句丽在隋灭陈作战时,就担心祸将临头,积极备武积粮。灭陈的次年,高句丽的婴阳王高元即位,隋文帝册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郡公、高丽王。 598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十分恼怒,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并下诏黜除高丽王高元官爵。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今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但已无力投入战斗;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高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罢兵。

607年,隋炀帝北巡至突厥启民可汗大营,遇到高丽使者。炀帝以高丽本是箕子所封之地,汉、晋时皆为所辖的郡县,命使者转告高丽国王高元速来朝见,不然将率大军巡游高丽国土。高句丽王闻报甚为恐惧,一直未前来。结果611年,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于明年春天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炀帝将军队分成左、右12军,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这年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隋先头渡河的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等战死。数日后隋军浮桥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每当城池将陷时,守军便用缓兵之计,诸将为炀帝训令束缚,不敢专擅,致使辽东城久攻不下,数十万大军困顿于一坚城之下。六月,隋炀帝亲至辽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军共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宇文述军一日七胜,很快渡过萨水(今朝鲜清川江),进至距平壤30里处。乙支文德佯为请和,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师。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殿后的左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浿水(西汉初指今清川江,汉初以后指今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退屯海边。及闻宇文述兵败,亦引军还。八月底,炀帝下令撤军,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

613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此次出征炀帝接受上次教训,允许诸将"便宜从事"。隋军包围辽东城,昼夜不停地连续攻城20余日。正当辽东岌岌可危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河南省浚县)起兵反隋。炀帝大惊,不得不密令撤军,军资、器械、攻具及营垒等皆弃之而去。第二次征高句丽又虎头蛇尾地收场了。

614年,隋炀帝发动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在毕奢城(即卑沙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高句丽军,并乘胜向平壤进发。时高句丽因连年作战,已困弊不堪,无力再战,乃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炀帝见已挽回两败之辱,遂班师还朝。

唐朝建立后,时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为缓和与中原关系,接连遣使入唐朝朝贡,积极与唐朝修好。唐高祖以国家初立,也对其采取了安抚政策,如册封荣留王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并放回隋时虏获的高句丽人;高句丽也放还华人万余,并毁了由战死隋军尸体筑成的纪念物"京观",让唐收敛安葬隋军骸骨等。双方使者来往频繁,高句丽曾派人11次入贡,甚至还曾派世子朝唐,一时表现出和平的景象。但背后,双方都明白最终不免一战。 唐太宗贞观后期,东突厥被消灭了,四夷威服,下面就开始着手收拾高句丽了。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李世民命高句丽停止争战,遭高句丽莫离支(摄政王、权臣) 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丽。次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645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南峰);李勣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丽举国震恐。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丽的预期目的。唐太宗此次出征,攻占辽东等十城,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4万余人,唐军阵亡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

唐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 647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勣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拔石城(今辽宁庄河市西北五十里城儿山古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 648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丽军; 655年,因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 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 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大败高丽军。

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 35军,水陆分道并进。苏定方在浿水(大同江)击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进围平壤;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泉-盖苏文之子男生,斩3万人。时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662年二月命唐军自高句丽班师。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和他的13个儿子皆战死。

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唐高宗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不久,唐高宗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勣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今辽宁昌图县西十五里)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勣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松花江上游辉发河)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今辽宁丹东市西南赵家沟河)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丹东 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唐灭高丽而置安东都护府,汉族势力伸张至黑龙江地区。唐末五代时期,又有更多的中原汉族人口移居东北。

高句骊人中,贵族是O2b是贵族,百姓是C3。

(0)

相关推荐

  • 击败隋朝三十万大军的高句丽名将,可惜死的太早没遇上薛仁贵

    高句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属于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传说是由少数民族领袖朱蒙建立的一个国家.直到被唐朝灭亡,共存在了近七百年,和中原王朝的恩恩怨怨可谓极深. 直到中国 ...

  • 外东北历史之四----高句骊国(上)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

  • 外东北历史之七----女真时期(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

  • 外东北历史之一----地理概况(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乡平店村四组,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 ...

  • 外东北历史之十----满族时期(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

  •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下)

    外东北历史之六----靺鞨时期(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 ...

  • 外东北历史之五----挹娄(下)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

  • 外东北历史之二----先秦时期(下)

    外东北历史之一----先秦时期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乡平店村四组,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 ...

  • 外东北历史之十----满族时期(上)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

  • 外东北历史之九----明朝时期

    作者:刘水龙 作者简历:197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北大光华本科毕业,获得北大最高奖学金,后来就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君安证券工作,2001年自营B股交易量一度占全国近半:服务于多家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