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康熙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年)。正月,命兆惠、雅尔哈善等进征回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俄罗斯献出阿睦尔撒纳逆尸。准噶尔大功告竣。二月,拟定于三月恭谒陵。三月,谒东陵。西陵。七月,雅尔哈善击败霍集占于库车。北巡驻避暑山庄。八月,木兰秋狝。九月,自避暑山庄奉皇太后回銮,雅尔哈善以攻库车失机,被处死。十月,接见布噜特使臣。兆惠军孤军陷叶尔羌,即所谓黑水营之围。十一月,以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阿里衮、爱隆阿、福禄、舒赫德为参赞大臣增援兆惠。十二月,因日蚀,左副都御史孙灏奏请明年停止巡幸,乾隆帝斥其识见舛误,并以“效法皇祖练武习劳”谕中外。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 年,弘历四十七岁)。

春。正月。戊子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遣官祭太庙后殿。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幸弘仁寺、阐福寺拈香。御乾清宫、赐宗室王公等宴。

○庚寅(初三日)。上奉皇太后金昭玉粹侍早膳,宁寿宫侍晚膳,重华宫侍酒食。

○谕军机大臣等:昨因将军成衮扎布等、办理进剿。毫无端绪。业已分别示惩。兆惠、车布登扎布、富德等。领兵剿贼。当以为戒。同心协力。自可奏功。此时如逆贼阿睦尔撒纳有窃发之信。即将剿除贼党及办理回部之事。暂行停止。专意擒拏。若无信息。则将沙喇伯勒贼众、回部诸城、于本年内办竣。方为妥协。数年来屡次用兵。自当休息。即阿逆未就擒获。亦可相机办理。著传谕兆惠、车布登扎布、富德等知之。

○又谕曰:兆惠等奏称、正月内马匹送到。即追剿巴图尔乌巴什等。再往叶尔羌、喀什噶尔、擒拏布拉呢敦、霍集占。倘办不随意。不能即入回部。则且屯田积谷。市哈萨克健马。俟次年整兵再进等语。兆惠等所见亦是。但不可有意迟疑。惟当相机以应。如上年进兵时。即计及办理回部。其后竟成空言。今谓贼人在沙喇伯勒。恐又复他往。或向内来。俱未可定。若伊等果在沙喇伯勒坐食。势必贫人盗窃其富家。不堪为命。互相杀害。断无安静之理。我兵乘机取之甚易。兆惠所奏。未免豫留地步。即非有心观望。而怯懦固其本怀。以为事若无成。伊已先为奏及。不知临时果有阻滞。即俟次年办理。又有何碍。况车布登扎布陛辞日。朕已谕今年尽力赶办。如赶办不及。即明岁办理亦可。且办理回部。现谕添派绿旗兵八千名。兆惠惟带原议四千兵。前往沙喇伯勒。其办理回部。已命雅尔哈善、额敏和卓前往。观今日兆惠所奏。显系以兵少为虑。欲留雅尔哈善所带之索伦兵一千。用壮声势耳。可于绿旗兵八千内。派出一千。合原议之四千兵。前往沙喇伯勒。其索伦兵一千。仍令雅尔哈善带往。

○辛卯(初四日)。上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诣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

○壬辰(初五日)。享太庙。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遣官祭太岁之神。

○癸巳(初六日)。上奉皇太后九州清晏观灯。

○甲午(初七日)。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乙未(初八)。上幸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拈香。

○丁酉(初十日)。上御山高水长幄次。赐外藩蒙古王公等宴。

○戊戌(十一日)。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驾还宫驻跸。

○庚子(十三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丑(十四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甲寅(二十七日)皆如之。御奉三无私殿赐皇子诸王等宴。

○壬寅(十五日)。上诣安佑宫行礼。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等宴。顺天府行乡饮酒礼。奉皇太后同乐园侍早膳,晚酉刻,皇太后至山高水长观烟火,同乐园观灯。

○癸卯(十六日)。上奉皇太后同乐园侍早膳,巳刻,皇太后御正大光明殿升座赐蒙古王妃、命妇等宴。上赐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宴。以西山积雪联句。酉刻,皇太后至山高水长观烟火,上幸同乐园观灯。

○甲辰(十七日)。谕军机大臣等桑寨多尔济等、据俄罗斯边界报称、逆贼阿睦尔撒纳、出痘身死。今将身尸、送至恰克图等处。请遣人验看等语。看来逆贼阿睦尔撒纳。罪恶贯盈。身死属实。

○己酉(二十二日)。上临故吏部尚书汪由敦丧次、赐奠。谕曰:吏部尚书汪由敦。老成端恪敏练安详。学问渊纯。文辞雅正。简任部务。供奉内廷。夙夜在公。勤劳匪懈。前以偶撄寒疾。当命加意调治。并赐医药。以冀速痊。忽闻溘逝。深为轸悼。即日朕亲临奠醊。著加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词。并准其入城于赐第停设。赏内库银二千两。经理丧事。所有应得恤典。仍著该部察例具奏。 

○壬子(二十五日)。谕:今日王大臣等。以俄罗斯献出阿睦尔撒纳逆尸。准噶尔大功告竣。具表奏贺。

○癸丑(二十六日)。以回酋霍集占罪状。宣谕回部各城。

○又谕:今年进兵办理回部。罪在霍集占一人。与属众无涉。已命兆惠、雅尔哈善等。宣谕招抚。

○乙卯(二十八日)。上奉皇太后驾还畅春园春晖堂。驾还宫驻跸。

二月。丁巳朔(初一日)。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鄂弥达行礼。谕:朕于三月初四日启銮。恭谒东陵。礼成。即前诣易州。祇谒泰陵。所有应行豫备事宜。著各该衙门。照例敬谨办理。

○戊午(初二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以大学士史贻直充经筵讲官。

○己未(初三日)。遣官祭关帝庙。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伍龄安、蒋溥、进“讲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三句。

○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驾幸圆明园驻跸。

○谕军机大臣等、朕命雅尔哈善为将军。专办回部。今授以靖逆将军之印。著派乾清门侍卫齐凌扎布赍送。即留伊军营效力行走。 

○壬戌(初六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幸永宁寺拈香。

○甲子(初八日)。遣官祭先医之神。

○乙丑(初九日)。遣官祭昭忠祠。

○丙寅(初十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皇后千秋令节。停止行礼筵宴。上还宫。

○丁卯(十一日)。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戊辰(十二日)。春分。朝日于东郊(朝日坛),上亲诣行礼。诣雍和宫行礼。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驾幸圆明园驻跸。

○壬申(十六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

○甲戌(十八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国家设立学校。原以教育人材。今观八旗义学。徒有学校之名。而无育材之实。况有咸安宫、国子监、官学、并教养世职官员、左右两翼官学。八旗读书人等。尽可学习。著将义学裁去。仍交管咸安宫、并各官学之大臣、官员等。尽心教习清语骑射。即读汉书者。亦当务实。洗去浮华陋习。断不可有名无实。至礼部大臣。平日办理疎懈。及朕降旨、令明白回奏。仍复揜饰敷陈。殊属不晓事体。除归宣光在部未久。免其交部外。余俱著交部察议。

○乙亥(十九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

○己卯(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

○庚辰(二十四日)。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龙王之神。

○谕:朕此次谒陵、著庄亲王、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在京总理事务。

○辛巳(二十五日)。遣官祭贤良祠。

○壬午(二十六日)。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癸未(二十七日)。遣官祭历代帝王庙。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幸时应宫拈香毕,幸瀛台丰泽园演耕。驾还宫驻跸。 

○甲申(二十八日)。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上诣寿皇殿行礼,永安寺拈香。

○乙酉(二十九日)。御书浙江海神庙扁、曰保障东南。

乾隆二十三年谒东陵、西陵

三月。丁亥朔(初一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裕亲王广禄、諴亲王允秘、和亲王弘昼、各五推。吏部左侍郎董邦达。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蒋溥、礼部左侍郎彭树葵、兵部尚书李元亮、刑部尚书秦蕙田、工部左侍郎钱维城、副都御史广成、通政司副使皂保、大理寺卿七达色、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戊子(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己丑(初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驾还宫。

○庚寅(初四日)。上启銮。谒东陵。西陵。驻跸烟郊行宫。 

○辛卯(初五日)。驻跸白涧行宫。

○壬辰(初六日)。上幸蓟州独乐寺拈香。驻跸隆福寺行宫。

○癸巳(初七日)。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至孝贤皇后陵奠酒。祭先蚕之神。皇后亲诣行礼。幸桃花寺拈香,是日驻跸桃花寺行宫。

○甲午(初八日)。驻跸白涧行宫。

○乙未(初九日)。驻跸烟郊行宫。

○丙申(初十日)。上幸元灵宫永慕寺拈香。南苑行围。驻跸新衙门行宫。

○丁酉(十一日)。驻跸黄新庄行宫。

○戊戌(十二日)。驻跸半壁店行宫。

○己亥(十三日)。驻跸梁格庄行宫。

○庚子(十四日)。上谒泰陵。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员官员随行礼。驻跸秋澜村行宫。 

○辛丑(十五日)。驻跸半壁店行宫。

○壬寅(十六日)。驻跸黄新庄行宫。

○癸卯(十七日)。上回銮。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甲辰(十八日)。上诣安佑宫行礼。

○乙巳(十九日)。考试翰詹诸臣于正大光明殿。

○丙午(二十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

○庚戌(二十四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

○癸丑(二十七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驾还宫。

夏。四月。丙辰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诣大高殿行礼。永安寺拈香。

○丁巳(初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庚申(初五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酉(初六日)。常雩(yú)。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驾幸圆明园驻跸。 

○癸亥(初八日)。上幸永宁寺、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拈香。

○甲子(初九日)。上诣畅春园集凤轩问皇太后安。

○戊辰(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集凤轩问皇太后安。幸静明园龙王庙拈香。

○癸酉(十八日)。上奉皇太后万方安和侍早膳,方壶胜境侍晚膳。幸广育宫(在圆明园夹镜鸣琴东,山门石刻额曰“广育宫”,内供碧霞元君)拈香。

○甲戌(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集凤轩问皇太后安。

○丙子(二十一日)。上幸静明园龙王庙拈香。

○丁丑(二十二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戊寅(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集凤轩问皇太后安。幸静明园龙王庙拈香。

○庚辰(二十五日)。上诣黑龙潭祈雨。

○辛巳(二十六日)。上诣畅春园集凤轩问皇太后安。幸万寿山广润祠、静明园龙王庙拈香。

○乙酉(三十日)。上诣畅春园集凤轩问皇太后安。

圆明园四十景夹镜鸣琴东边的就是“广育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广元宫”规制是一样的,内供碧霞元君。

五月。丙戌朔(初一日)。

○戊子(初三日)。孝诚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己丑(初四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庚寅(初五日)。上奉皇太后万方安和侍早膳,蓬岛瑶台进茶果观竞渡,长春园含经堂侍晚膳毕。奉皇太后驾还畅春园集凤轩。

○辛卯(初六日)。上诣畅春园问集凤轩皇太后安。幸万寿山广润祠、静明园龙王庙、吕祖洞拈香。

○壬辰(初七日)。上幸黑龙潭大觉寺拈香。御书徐州河神庙扁曰“惠我南黎”。

○甲午(初九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戊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幸时应宫拈香,驾还宫。

○辛丑(十六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驾幸圆明园。

○癸卯(十八日)。上临慎郡王允禧园视疾。 

○乙巳(二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申(二十三日)。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上临慎郡王允禧第赐奠。御勤政殿听政。 

○己酉(二十四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壬子(二十七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六月。乙卯朔(初一日)。

○丙辰(初二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己未(初五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庚申(初六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癸亥(初九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丁卯(十三日)。上奉皇太后芰荷香侍早膳、同乐园进茶果侍晚膳毕,奉皇太后驾还凝春堂。

○戊辰(十四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辛未(十七日)。月食。

○癸酉(十九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丙子(二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丁丑(二十三日)。遣官祭火神庙。

○庚辰(二十六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乾隆二十三年幸木兰围场路线

秋。七月。乙酉朔(初一日)。享太庙。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丁亥(初三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戊子(初四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幸永安寺拈香。上还宫。

○己丑(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幸圆明园驻跸。

○庚寅(初六日)。谕:朕此次巡幸木兰。著裕亲王、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在京总理事务。

○癸巳(初九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逆酋霍集占、亲援库车。为雅尔哈善等击败。

○丁酉(十三日)。上诣畅春园凝春堂问皇太后安。

○己亥(十五日)。中元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

○庚子(十六日)。上以秋狝木兰。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南石槽行宫。

○谕:朕此次巡幸木兰。所有沿途经过地方著蠲免本年钱粮十分之三。该部即遵谕行。

○辛丑(十七日)。上幸袛园寺拈香。驻跸密云县行宫。

○壬寅(十八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要亭行宫。

○癸卯(十九日)。驻跸两间房行宫。

○甲辰(二十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常山峪行宫。

○乙巳(二十一日)。驻跸喀喇河屯行宫。

○丙午(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避暑山庄。至八月戊辰(十五日)皆如之。

○戊申(二十四日)。上幸普宁寺拈香。

○己酉(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幸溥仁寺拈香。

○辛亥(二十七日)。上奉皇太后幸卷阿胜境侍膳。至八月乙丑(十二日)皆如之。

春秋直解:清乾隆内务府武英殿精写刻本、武英殿大学士傅恒检刻。《御纂春秋直解》十二卷,共8册。

八月。甲寅朔(初一日)。上奉皇太后幸溥仁寺、普宁寺拈香。

○丁巳(初四日)。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鄂弥达行礼。 

○戊午(初五日)。祭大社大稷。遣和亲王弘昼恭代行礼。

○辛酉(初八日)。遣官祭关帝庙。遣官祭昭忠祠。

○壬戌(初九日)。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癸亥(初十日)。上奉皇太后如意洲侍膳。

○甲子(十一日)。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丙寅(十三日)。万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上诣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及蒙古王公台吉等、行庆贺礼。奉皇太后幸卷阿胜境侍宴。赐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丁卯(十四日)。上奉皇太后幸卷阿胜境侍膳。翼日如之。 

○春秋直解书成。御制序曰、中古之书。莫大于春秋。推其教、不越乎属辞比事。而原夫成书之始。即游夏不能赞一辞。盖辞不待赞也。彼南史董狐。世称古之遗直。矧以大圣人就鲁史之旧。用笔削以正褒贬。不过据事直书。而义自为比属其辞本非得已。赞且奚为乎。厥后依经作传如左氏身非私淑。号为素臣。犹或详于事而失之诬。至公羊谷梁。去圣逾远。乃有发墨守而起废疾。俨然操入室之戈者。下此龈龈聚讼。人自为师。经生家。大抵以胡氏安国、张氏洽为最著。及张氏废、而胡氏直与三传并行其间傅会臆断。往往不免承学之士。宜何所考衷也哉。我皇祖钦定传说汇纂一书。镕笵群言。去取精当。麟经之微言大义。炳若日星。朕服习有年。绍闻志切。近因辑易诗二书竣事。命在馆诸臣。条系是经。具解以进。一以汇纂为指南。意在息诸说之纷歧以翼传。融诸传之同异以尊经。庶几辞简而事明。于范甯去其所滞。择善而从之论。深有取焉。夫儒者猥云五经如法律。春秋如断例。故啖助赵匡陆淳辈。悉取经文书法。纂而为例。一一引徽切墨以求之。动如凿枘之不相入。譬诸叔孙通、萧何、增置傍章已后。例转多而律转晦。盖曲说之离经。甚于曲学之泥经也审矣。书既成。命之曰直解。匪不求甚解之谓。谓夫索解而过。不直、则义不见尔。而岂独春秋一经为然哉。是所望乎天下之善读经者。 

○己巳(十六日)。上自避暑山庄、奉皇太后启銮幸木兰。驻跸中关行宫。 

○庚午(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波罗河屯行宫。

○辛未(十八日)。驻跸张三营行宫。

○壬申(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汗特穆尔昂阿大营。

○癸酉(二十日)。上行围。驻跸穆垒喀喇沁大营。

○甲戌(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上行围。驻跸爱里格尔赤老大营。

○乙亥(二十二日)。秋分。夕月于西郊。遣裕亲王广禄行礼。上行围。驻跸爱里昂阿大营。翌日如之。

○丙子(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

○丁丑(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驻跸呼鲁苏台昂阿大营。

○戊寅(二十五日)。上行围。驻跸准乌拉岱大营。

○己卯(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驻跸纳尔苏台东边大营。

○庚辰(二十七日)。上行围。驻跸都穆达乌拉岱大营。

○辛巳(二十八日)。上行围。驻跸巴颜布尔噶苏台大营。

○壬午(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驻跸巴颜沟大营。

○癸未(三十日)。上行围。驻跸鄂尔楚克哈达大营。翌日如之。   

乾隆二十三年木兰围场行围图

九月。甲申朔(初一日)。上哨鹿行围。

○谕、据兆惠奏称、遵旨令伊前赴库车。察看情形。再行回京。当即领兵八百名速进。一抵库车。即与雅尔哈善、协心剿贼。断不肯半道回京。

○乙酉(初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驻跸扎克丹鄂佛罗大营。

○丙戌(初三日)。上行围。驻跸布呼图口大营。 

○赐布噜特使臣车哩克齐等宴。上以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及今岁西域诸番部降附来朝。皆适会于布呼图口。地灵佳兆。特著神异。赐名曰伊绵峪。

○丁亥(初四日)。上行围。驻跸库库英图大营。翼日如之。

○戊子(初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

○己丑(初六日)。上行围。驻跸萨勒巴尔哈达大营。赐布噜特使臣舍尔伯克宴。

○庚寅(初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驻跸安巴究和罗昂阿大营。

○辛卯(初八日)。上行围。驻跸乌兰哈达大营。赐布噜特使臣舒库尔宴。

○壬辰(初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驻跸阿贵图大营。

○癸巳(初十日)。驻跸张三营行宫。

○甲午(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波罗河屯行宫。

○乙未(十二日)。幸什巴尔台安禅寺拈香。驻跸中关行宫。

○丙申(十三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至戊戌(十五日)皆如之。 

○丁酉(十四日)。上奉皇太后幸卷阿胜境侍膳。

○御澹泊敬诚殿。受布噜特使臣车哩克齐等朝。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并布噜特使臣等宴。御万树园幄次观健锐兵立马技及火戏。

○戊戌(十五日)。上幸溥仁寺、普宁寺拈香。御万树园幄次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并布噜特使臣等宴。

○己亥(十六日)。上自避暑山庄奉皇太后回銮。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喀喇河屯行宫。

○庚子(十七日)。驻跸常山峪行宫。

○辛丑(十八日)。驻跸两间房行宫。

○壬寅(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驾至古北口,柳林教场阅兵。驻跸要亭行宫。

○癸卯(二十日)。遣官祭历代帝王庙。遣官祭都城隍之神。驻跸密云县行宫。

○甲辰(二十一日)。驻跸南石槽行宫。

○乙巳(二十二日)。上回銮。奉皇太后居畅春园春晖堂。诣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

○丙午(二十三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

○戊申(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还宫。

○谕:朕于初二日。前往圆明园。初三日。于山高水长大幄次。筵宴布噜特来使。初四日回宫。初五日升殿。令布噜特使臣、服其本色衣服行礼。

○己酉(二十六日)。上诣寿皇殿、大高殿行礼。

乾隆二十三年幸盘山路线

冬。十月。甲寅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颁乾隆二十四年时宪书。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乙卯(初二日)。上幸崇元观拈香,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驾幸圆明园驻跸。

○丙辰(初三日)。上御山高水长幄次。赐布噜特使臣车哩克齐等宴。

○丁巳(初四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还宫。

○戊午(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布噜特使臣车哩克齐等随班行礼。

○谕:朕今日御殿。布噜特来使朝贺时。鸣赞等赞引行礼。声既平常。字亦不能清楚。夫鸣赞一官。不论一切材技。专择声音宏亮者充补。何至选用此等声音平常之人。此皆该管大臣、平时演习不勤。于挑选时、又不详慎挑选之所致也。伍龄安、塔永阿、著交部察议。今日赞引之承泰。著革去鸣赞。仍在原差使上行走。其余现在各鸣赞、赞引声音如何。及所有应行挑选鸣赞之人。一并交军机大臣等、会同该衙门堂官、验看拣选。应留者留任外。应驳者、即驳回原差使上行走。至拣选应挑之人。不论满洲、蒙古、新满洲乌拉齐、惟择其声音好者补用。 

○又谕、朕于本月二十五日启銮。由汤山至盘山。赐右部哈萨克来使筵宴。回至南苑驻跸。大阅八旗官兵。所有应行豫备事宜。著各该衙门照例豫备。

○己未(初六日)。上御懋勤殿。

○庚申(初七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辛酉(初八日)。上御懋勤殿。

○癸亥(初十日)。上御懋勤殿。

○甲子(十一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丙寅(十三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幸时应宫拈香。驾进宫。

○丁卯(十四日)。上御懋勤殿。

○戊辰(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己巳(十六日)。上御洞明堂。

○壬申(十九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幸万寿寺拈香。驾进宫。

○甲戌(二十一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丙子(二十三日)。上御懋勤殿。

○丁丑(二十四日)。上诣寿皇殿行礼。幸阐福寺拈香。

○戊寅(二十五日)。上诣畅春园春晖堂问皇太后安。启銮幸盘山。驻跸汤山行宫。

○己卯(二十六日)。驻跸三家店行宫。

○庚辰(二十七日)。驻跸大新庄行宫(位于今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侯庄子村南,旧属三河县)。

○辛巳(二十八日)。上幸双峰寺、法藏寺、云罩寺拈香。驻跸盘山行宫。至甲申(初一日)皆如之。

静寄山庄:又名盘山行宫,在盘山南麓,占地约400公顷,清乾隆九年动工,十九年竣工。是蓟县境内的乾隆五大行宫之一。

十一月。甲申朔(初一日)。上幸天成寺、西甘涧、东甘涧拈香。遣官祭先医之神。右部哈萨克使臣卓兰等来朝。赐宴。

○谕:朕于初五日、旧衙门启銮。南红门行宫用早膳后。前往阅兵。今天气甚寒。官兵等不必穿甲过早。酌朕到时。再行空甲。

○乙酉(初二日)。谕曰、和硕额驸福隆安、著在御前侍卫上行走。是日驻跸烟郊行宫。 

○丙戌(初三日)。上至南苑。诣元灵宫、永慕寺行礼。行围。翼日如之。驻跸旧衙门行宫。至戊子(初五日)皆如之。

○丁亥(初四日)。上行围射熊一、殪虎二。赐扈从王公大臣及右部哈萨克使臣卓蓝等食。阅健锐兵立马技及火戏。

○戊子(初五日)。上大阅。命右部哈萨克使臣卓兰等、及布噜特诺起等从观。上自行宫发驾。銮骑卤簿、陈于行宫门外。声炮三。铙歌大乐作。奏壮军容之章。兵部堂官二人、大臣十人、分左右、骑而导。内大臣二人、后扈。领侍卫内大臣、率豹尾班、佩刀、属櫜鞬、骑而从。总理演兵王大臣、暨八旗领操都统等、率将校、军士、甲胄、出营成列。上至晾鹰台帐殿。豹尾班、三旗侍卫、分翼列侍。建黄龙大纛二、于帐殿后。部院大臣、分翼序立黄幄前。八旗传宣官、骑而列于台下。乾清门侍卫、每翼六人、骑而列于传宣官之前。上躬御甲胄。乘马出。试射。连发七矢。皆中的。兵部堂官、奏请阅阵。上亲阅队伍。兵部堂官前引。总理王大臣、满洲大学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皆擐甲乘马。上入自左翼。由列阵中路行。经骁骑、护军、前锋、诸队而南。火器营、藤牌兵、诸队而北。周阅毕。迺还。御晾鹰台黄幄。升宝座。大臣、侍卫、及诸执事官、咸列侍。兵部尚书奏鸣角。台下蒙古画角先鸣。各旗分列之海螺、以次递鸣。达营阵。遂击鼓。营中海螺毕鸣。分列之海螺、以次退立于台下。营中三举炮。遂行阵伐鼓、鸣螺舁鹿角、整列而进。每进、以十丈为节。鸣金则止。麾红旗、则枪炮齐发。鸣金则止。再伐鼓、整列前进。鸣金、麾旗发枪炮如初。如是者九。第十进、枪炮连环齐发无间。鸣金三迺止。八旗开鹿角成八门。首队前锋、护军、骁骑、各整列、以次出。至鹿角外。次队随之。火器营兵、藤牌兵、列于后。既成列。鹿角门阖。八旗齐鸣螺。喧呼作势而进。两翼协队、乘马斜向前进。营中鸣螺。迺振旅而退。为殿之八旗满洲火器营炮位、鸟枪护军、骁骑、及首队前锋、护军、骁骑、各立于本旗大纛之下。八旗分鹿角为八行。火器军结队而退。首队兵殿后兵、以次鸣螺而退。各列于初成列之地。兵部尚书奏大阅礼成。上御黄幄。释甲胄。铙歌清乐作。奏鬯皇威之章。扈从之大臣、侍卫等、皆释甲胄。随驾还行宫。声炮三。领兵大臣、及将士、各释甲胄归营。赐官兵等馔筵、羊、豕、并薪炭等物、如例。

○定边将军兆惠等奏:臣等于十月初三日、领兵至辉齐阿里克。距叶尔羌城四十里。侍卫璜绰尔图、擒获回人一名。据供、阿克苏、乌什、投诚后。霍集占领回众三千。入喀什噶尔城一宿。驻雅普尔噶四日。闻布拉呢敦、深怨霍集占妄动。定约各守一城。相为声援。布拉呢敦、领马步万余人。于离喀什噶尔城一站之当噶勒齐驻劄。霍集占移村庄回众、粮草、入叶尔羌城。令舍勒默特、摩罗噶里布、领众五十人。于布尔吉博斯屯设卡。城内厄鲁特、布噜特、伊犁回人、有马者五千余名。步行人甚多。与霍集占相结者。伯克阿布都克哷木、阿布都哈里克、泥雅斯索丕、阿什噶、伊朗和里、布坤等数人。余皆含怨。霍集占诡众云。大兵尽剿回人。伯克霍集斯已被杀。霍集占已收沙雅尔人口牲只。又将阿布都瓜布、及其子弟、俱籍没监禁。又杀乌什、赛哩木、移来回众三百余口等语。臣等兵临城下。未见贼众迎敌。其城较库车甚大。四面共十二门。臣所领马步兵四千余。祇足围其一面。且自乌什前来。行戈壁一千五百里。马一千余匹。俱属彼乏。围城则兵力单弱。贼将冲突逃走。计贼若逃走。惟向南路之痕都斯坦、巴达克山、喀喇土伯特、等处。拟于此等要卡、驻兵堵截。又分遣兵马。搜括村庄。发掘窖粟。及山谷牛羊。断其刍牧樵采。伊等自生内变。至兵丁马匹。均须接济。所有驻劄库车、赛哩木、拜、等处绿旗兵丁。应请调赴军前。并送马三千匹。谕军机大臣等、兆惠等章奏、日久未来。朕深为廑念。今据奏、兵抵叶尔羌情形。贼众暂未出战。而我兵马以远行疲乏。朕亦深悉。勿以未即攻克。致生急遽。惟加意侦探。多方诱致。以协机宜。布拉呢敦、既怨霍集占。自应持原降敕书往谕。至霍集占以伯克霍集斯被杀。饰词惑众。亦应明白晓示。或令回众等目睹。又如断其樵汲。扰其村落。皆属善策。所奏解送马匹。亦传谕驻劄办事之大臣侍卫等矣。再索伦、察哈尔等兵。已过辟展。兆惠之尽调绿旗兵。因未得信息耳。至贼人可逃之路。宜严为堵截。倘其北走。则无地可逃。必就俘获。兆惠等宜奋勉办理。并传谕富德、速往策应。

○又谕曰、将军兆惠、兵抵叶尔羌。急望送马接济。著传谕舒赫德、将现在所得马匹。即速解赴军营。

○己丑(初六日)。圣驾由永定门进大清门回宫。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壬辰(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巳(初十日)。上御太和殿视朝。布噜特使臣车哩克齐等随班行礼。

○乙未(十二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幸丰泽园射。命布噜特诺起等从观。上连发十一矢。皆中的。

○丙申(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丁酉(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幸圆明园。

○阿克苏办事头等侍卫舒赫德奏、十月二十日。将军兆惠、差索伦领催阿勒丹察。披甲扎奇勒图、来至阿克苏。送到将军文书。并爱隆阿移文。内称、因捉生询问。知霍集占牧群。皆在南山。领兵往攻。至叶尔羌城外。见贼众阻河为阵。因度桥攻剿。如兵甫四百余。桥断。贼众四合。将军奋击。两易马俱中鸟枪毙。面及胫俱得伤。幸不甚重。我兵力战。浮水至营。又来马步贼万余人合围。我兵虽有剿杀。以无马不能冲突。遂掘濠结寨。贼亦结寨相持。计军需马驼。尚可供两月之食。惟军器火药不足。因被围后乘夜前行。遇爱隆阿之兵。令其先来通信等语。伏思霍集占、暂尔跳梁。终归殄灭。此时宜速行策应军营。计新调官兵四千名。及赶送马三千匹。渐次到来。臣与爱隆阿、一面探听参赞大臣富德、兵至何处。一面选派兵马。趱赴叶尔羌。其阿克苏安设台站、镇抚回人等事。亦即酌量情形办理。谕军机大臣等、据舒赫德接到兆惠行文。知我兵深入。逆贼霍集占等、恃其党众。敢于合围拒敌。殊可愤恨。即当前往策应。参赞大臣富德、业经领兵前进。著授为定边右副将军。阿里衮、爱隆阿、福禄、舒赫德、俱授为参赞大臣。无论何队兵丁。惟择马力有余者。作速前往。其攻取回城。擒获贼首。自不遽责伊等。惟应援兆惠为要。至兆惠领兵深入。虽未免有轻贼之心。亦恐朕责其怯懦。若当日令伊暂驻阿克苏。候兵马齐集。当不至此。然于现在情形。亦未为失策。朕岂肯加之责备。此时惟坚守以待援师会合。回至阿克苏。整顿兵马。再图大举。又富德前奏、副都统鄂博什、瑚尔起、恳请前往回部。朕因伊等在军营年久仍命彻回。今值用兵之时。著准其前往。富德仍酌量赏给具奏。至阿里衮所奏马驼。亦经富德奏请。先尽索伦兵一千名乘骑。以期速到。若阿里衮起程在前。而官兵追及时。即可给与乘骑。可传谕伊等。惟计兵马同抵军营。方克有济。并传谕黄廷桂、将所奏豫备马二万匹、加意豢养。吴达善、五吉等、不必回巴里坤。仍速赴哈密。豫备粮运。

○戊戌(十五日)。上御山高水长幄次。赐右部哈萨克使臣卓兰等宴。

○己亥(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还宫。

○谕曰:将军兆惠等被围。亟需策应。今拟分兵两路。一路由阿克苏、乌什。一路由特穆尔图诺尔。夹攻逆贼。特遣侍卫官长保、瑚图礼等。驰驿往鄂尔坤。于达什达瓦游牧。挑选兵丁一千名。或八百、五百名、俱可。令总管鄂齐尔等带领。由阿济必济、前往西路。会合巴禄之兵。来年从特穆尔图诺尔进剿。可传谕成衮扎布、将现在军营马匹办给。如不足。或于德沁扎布等所属马匹内、通融措办。给与价直亦可。其赏给伊等银两。已交官长保等带往。

○辛丑(十八日)。上诣雍和宫、柏林寺行礼。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定边将军兆惠等奏、十月初六日。派兵二千余名。整队进剿。至叶尔羌城东北五六里。见高台一座。上有骑贼四五人。据伯克霍集斯云、台前及近城、俱掘大坎。埋伏贼人。臣等领兵夺台。坎内贼放枪拒战。我兵冲败。跃坎追击。直至城下。贼于两门内、各出四五百骑。接战三次。败走入城。至日暮。臣等收兵。此次射毙贼人二十余名。带箭逃去者无算。我兵得伤者十九名。尚无损折。臣等察看贼众情形。其出城伏兵。俱系厄鲁特、布噜古特。间有从伊犁带来回人。计可以出战者。止二三千人。贼马虽有四五千匹。堪用者不过千余。臣等兵少。围城恐贼逃窜。因将攻城兵彻回。在附近有水草处、休息马力。派兵于痕都斯坦、巴达克山、土默特等处。徼贼去路。贼如固守不出。则不时分兵侵扰。以计离间布拉呢敦、及贸易回人等。俟贼内溃。乘机攻取。谕军机大臣等、据兆惠奏称、官兵攻城射贼。冲击数次。贼众披靡。我兵虽有得伤者。幸无损折等语。官兵奋勇剿贼。殊属可嘉。兆惠、额敏和卓、及领队大臣、侍卫、官兵等、效力及得伤者。俱交部照例议叙。昨据舒赫德奏报、兆惠行知爱隆阿文书。朕即传谕各队官兵。速往应援。兆惠此时即尚未突围而出。计日援兵会合。自必无虞。可传谕舒赫德、于领兵进发时。驰送兆惠知悉。至兆惠从前奏报。一月内可到。此次遂隔四旬。想阿克苏以外台站。必有稽迟。著舒赫德查明具奏。

○甲辰(二十一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乙巳(二十二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未(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申(二十五日)。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奉皇太后幸静怡轩、重华宫侍宴。

○己酉(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幸瀛台。

○辛亥(二十八日)。上御乾清门听政。幸瀛台。

○壬子(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平定大小和卓回部叛乱

(编者注)大小和卓回部叛乱。新疆北疆的烽烟刚刚熄灭,南疆的战火便接踵燃起。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月,回部大小和卓布拉尼敦和霍集占,自立为汗,发动叛乱。天山南路清代称回部,维吾尔族人民世居其地,信仰伊斯兰教,以农耕为生计。康熙十七年(1678),噶尔丹乘机侵入回疆,掠其首领阿布都实特,拘禁于伊犁。命阿巴克居叶尔羌,令掌回疆事。后其子玛罕木特为和卓,为众尊服,欲据叶尔羌独立,摆脱准噶尔统治,策妄阿拉布坦将他俘获,并囚禁于伊犁。玛罕木特生二子,长曰布拉尼敦,次曰霍集占,即所谓大小和卓,拘留伊犁,使督回民垦地耕种。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讨达瓦齐,平定伊犁,霍集占兄弟得释。班第等奉旨将布拉尼敦遣回叶尔羌旧地,使安抚各处回众。霍集占仍留伊犁,掌管回教事。阿睦尔撒纳叛乱,霍集占“率众助逆”,清军平叛再入伊犁。阿睦尔撒纳逃走,霍集占亦返回叶尔羌。清廷欲借大小和卓之力,招服回众,和平统一南疆。布拉尼敦“欲安集回地各城人民,听候大皇帝谕旨”。而霍集占不从,认为“莫若与中国抗拒,地方险远,内陆兵不能即来”,且准噶尔已灭,近地并无强邻,收罗各城,可以自立。布拉尼敦等听从。于是霍集占传示属下,整顿鞍马器械,欲自称汗。库车、拜城、阿克苏三城阿奇木伯克(城主)鄂对等不响应,走伊犁依兆惠。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月,霍集占兄弟据叶尔羌、喀什噶尔,称巴图尔汗,将前往招抚的清军副都统阿敏道杀害,集众为乱。
雅尔哈善得库车空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将“霍集占罪状”宣谕回部各城,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额敏和卓、哈宁阿为参赞大臣,顺德讷、爱隆阿、玉素布为领队大臣,率师征讨。五月,雅尔哈善等统满汉官兵万余人,由吐鲁番进至库车城下,发动进攻。此城依附山岗,用柳条沙土密筑而成,十分坚固,叛军据城固守,清军屡攻不克。霍集占兄弟闻报后,穿越戈壁滩大沙漠,急驰来援。清军领队大臣爱隆阿统兵截击,两战皆胜,敌兵死伤过半,霍集占引残部逃入城内,闭门不出。雅尔哈善未能乘机强攻,而是围城绝粮待其自毙。六月初,城中饮食困难,弹矢将尽。原库车城伯克鄂对了解敌情,熟悉地形。向雅尔哈善指出,霍集占困守危城,食力已尽,必不肯坐而待缚,定会乘我不备突围而去,返其巢穴,整兵复来,那时将难以对付。并说其逃走之路只有两条:一是由城西鄂根河水浅处渡河而去;一是由北山口通向戈壁,逃往阿克苏。“若于二路各伏兵一千,则贼酋可擒矣。”雅尔哈善不听其言,不加防备,不巡营垒,终日亦棋,饮酒为乐。六月二十日傍晚,有一位索伦老兵,闻城中驼鸣,似负重载,立即回营,向雅尔哈善报告说:驼鸣高目健,敌人要逃跑了。雅尔哈善不信,一笑置之,饮酒如故。结果霍集占等率四百余骑乘夜遁去。都统顺德讷闻报,令待天明发兵。及晓往追,敌人已渡河断桥远飏而去。雅尔哈善以炮攻城不下,改挖地道,为守兵察觉,清军守城兵丁尽被焚死。八月,守城敌将阿布都克勒木乘清军不备,又率四五十骑夜遁。结果,库尔城内所余老弱三千余口,二十五日出降。雅尔哈善围攻三月,仅得一空城,乾隆帝得讯,十分震怒,命将顺德讷、雅尔哈善处死。
兆惠被围黑水营。大小和卓逃出库车城后,清廷命定边将军兆惠移师追击,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兆惠率前锋驰抵库车城。时两大小卓逃奔阿克苏,伯克霍斯闭城不纳,投奔乌什,又被拒之城外。于是,小和卓霍集占回叶尔羌,大和卓布拉尼敦据喀什噶尔,东西成犄角之势,以为背城一战之计。兆惠一路追击,先后抚定阿克苏、沙雅尔、乌什、和阗等回部诸城,大伯克霍集斯等率属归顺。此时清军尚未到齐,兆惠命副将军富德留驻阿克苏,自领步领四千余人先行,越过戈壁滩,行程一千五百里,于十月初抵达叶尔羌,在城东四十里辉齐阿里克地方,隔叶尔羌河,选择有水草处扎营,因此河又称黑水河,故名黑水营。兆营分兵八百,使副都统爱隆阿带领,扼住喀什噶尔敌人来援之路。十月初六日,清兵二千余人,分七路进攻叶尔羌城,占领城东北一座高台,追敌至城下。守兵出战三次,退回城中。叶尔羌城高大坚固,清军仅能围其一面,无法攻克。兆惠欲引敌出城野战,便于十月初三日率轻骑渡河,劫城南英峨奇盘山牧场。谁知方渡四百骑,而桥忽断,城中敌人五千余骑突出袭击。兆惠率师奋突迎战。敌步兵万余继来,敌骑复张两翼围攻兆惠军,使隔河清兵不能救援。清军人自为战,杀敌千余,浮水还营固守。总兵高天喜、前锋统领鄂实、副都统三格、侍卫特通额等一百余人相继阵亡,将军兆惠亦多处负伤。敌乘胜渡河,围困清军。兆惠一面派人突围至阿克苏,请后断部队来援;一面将军情驰报朝廷。在被围期间,他临危不乱,团结全军将士,严密防守,沉着应战,伺机杀敌。在粮食奇缺,弹药不足的处境下,想尽办法打击敌人,坚守待援。结果,历三月之久,敌人不能跨进清营一步。
黑水营围解。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二十日,驻阿克苏头等侍卫舒赫德看到兆惠派人送去的告急文书和爱隆阿的移文,立即飞章入奏。十一月十三日奏折到京,乾隆帝看后十分震惊,下令讷兵马前往援救。即日授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阿里衮、舒赫德等为参赞大臣,即速从阿克苏率兵驰援,解兆惠黑水营之围。同时,又派兵六千赶赴叶尔羌,拨银三百万两,解赴甘省备用。十二月初四日,舒赫德等领兵三千五百余名,马一千七百余匹,从阿克苏起程。富德于十月初十日,闻兆惠被围,即从乌鲁木齐选五百余名官兵日夜奔驰,十二月二十五日,与舒赫德在巴尔楚克相会,遂冒雪前往驰援兆惠。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月初六日,富德等率军行至呼尔满地方,遇敌五千骑,转战四昼夜,杀敌颇众,布拉尼敦及大伯克数十人受伤,遂得再进军,而距黑水营尚有三百余。人困马死,敌人众多,层层阻截。正月初九日,富德等到达沁达尔,遭回军激烈攻击,不能前进。值此危急关头,驻巴里坤办事大臣阿里衮奉命领兵六百,马驼三千,乘夜而至,爱隆阿也领兵千余名赶到。他们在夜间遥望火光十余里,知清军与敌相持,即横张两翼,大呼进击,直压敌垒。富德等乘机挥军掩杀,三路军同时奋击,大败敌军,十三日至叶尔羌河岸,距黑水营仅二十里。兆惠在营察觉围营敌兵减少,又听远处有炮声,知援军已至,便派人通信息。十四日,富德等分兵两路急进,兆惠乘机率军冲出敌围,内外夹攻,歼敌数千。两军会合,振旅返回阿克苏。长达三月之久的黑水营之围,终于以清军安全撤退而解除。

平定西域后乾隆皇帝在丰泽园宴请官兵与回部王公伯克

十二月。癸丑朔(初一日)。日食。

○谕曰、孙灏奏请停止明年巡幸索约勒济一摺。朕初阅其词。以为无知罔识事体。付之不问而已。继思孙灏此奏。其所关于本朝家法、及我满洲风俗人心者甚大。有不得不明切宣谕者。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惟恐八旗之众、承平日久。耽于安乐。不知以讲武习劳为务。是以省方问俗。较猎行围之典。岁频举行。圣寿既高。犹不肯稍自暇逸。其所以为万世子孙计者、意至深远。迨我皇考世宗宪皇帝十三年中。朕与和亲王等、日聆。庭训。每谆谆以皇祖之定制贻谋。永当效法。而深以未遑举行为憾。朕临御以来。思绍前徽。早夜兢兢。罔敢少懈。如比年来戡定准夷。两路用兵。我满洲大臣官兵等。皆能踊跃奉命。克奏肤功。亦由躬亲整率。习之有素。是以临事赴机。人思自效。即此亦其明验矣。如徒以恭已养安。藉口于文恬武熙之说。朕岂少御园别馆。足供览憩。而必亲御鞍马。时勤弓矢。转以此为自娱计耶。朕今日适阅圣祖仁皇帝实录。有天下虽太平。武备断不可废。如满洲身历行间。随围行猎。素习勤苦。故能服劳。若汉人则不能矣。虽由风土不同。亦由平日好自安逸所致之谕。恭读之余。凛然悚惕。岂敢一日忘之。

○甲寅(初二日)。上幸阐福寺拈香。幸瀛台阅水嬉。

○丙辰(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幸瀛台阅水嬉。

○庚申(初八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奉皇太后永安寺拈香。悦心殿侍早膳。遐瞩楼进茶果,阅水嬉

○辛酉(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乙丑(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丁卯(十五日)。月食。上幸地安门外火神庙拈香。

○己巳(十七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癸酉(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丙子(二十四日)。上诣慈宁宫大佛堂拈香。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丁丑(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西陵。

○庚辰(二十八日)。以岁暮祫祭。遣官祭太庙中殿、后殿。

○辛巳(二十九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御乾清宫受朝。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遣官祭太岁之神。

○壬午(三十日)。上诣皇太后宫(寿康宫)问安。

○御保和殿。筵宴朝正外藩、左翼。阿巴噶亲王品级郡王索诺木喇布坦。科尔沁郡王纳旺喇布坦。公索诺木色楞。诺观达喇。固山额驸索诺木。敖汉郡王垂济喇什。公桑济扎勒。和硕额驸朋苏克喇锡。三等台吉色布腾多尔济。翁牛特贝勒朋苏克。多罗额驸班珠尔。固山额驸车布登。一等台吉诺尔布扎木素。阿巴哈纳尔贝勒达什敏珠尔。喀喇沁贝子瑚图灵阿。贝子品级公敏珠尔喇布坦。公扎拉丰阿。公品级齐齐克。一等塔布囊丹津达尔扎。土默特贝子哈穆噶巴雅斯呼朗图。巴林公额驸德勒克。多罗额驸丹津。乌珠穆沁公敦多布色楞。郭尔罗斯扎萨克台吉阿喇布坦。右翼。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固山额驸鄂尔吉纳。古穆。三等台吉色楞丹巴。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公温都尔瑚。和硕额驸纳木扎布。青海郡王索诺木丹津。乌珠穆沁贝勒达什衮布。敖汉贝子垂济扎勒。公品级罗布藏锡喇布。固山额驸旺扎勒。喀尔喀固山贝子诺尔布扎布。根扎布多尔济。公扎木禅。一等台吉根扎布多尔济。都巴扎布。和硕特公色布腾。扎萨克台吉特默齐。乌喇特公恭格喇布坦。土默特公喇嘛扎布。绰罗斯公品级罗布扎。翁牛特二等台吉桑济扎布。扎噜特二等台吉朋苏克。回使漠咱帊尔。及大学士内大臣等。召阿巴噶亲王品级郡王索诺木喇布坦。科尔沁郡王纳旺喇布坦。敖汉郡王垂济喇什。翁牛特贝勒朋苏克。喀喇沁贝子瑚图灵阿。土默特贝子哈穆噶巴雅斯呼朗图。喀喇沁贝子品级公敏珠尔喇布坦。公扎拉丰阿。公品级齐齐克。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青海郡王索诺木丹津。乌珠穆沁贝勒达什衮布。喀尔喀贝子诺尔布扎布。贝子根扎布多尔济。喀尔喀公扎木禅。和硕特公色布腾。敖汉公品级罗布藏锡喇布等。至御座前。赐酒成礼。

(0)

相关推荐

  • 皇 营 ——封建帝王生活豪奢之一证

    观兖州 知天下 皇  营 --封建帝王生活豪奢在我县之一证 樊光瑾 兖州城南王因区东北部,长庆屯正西二华里处,有一所'皇营'(意谓为皇帝居住而营建的宫殿),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的地方.四五十年以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三)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四)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二)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五)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一)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六)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七)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二十八)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