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极简史,就藏在李白这首诗里,悠远神秘,令人向往
相关推荐
-
也说三星堆
也说三星堆 据网络文章记载: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考古工作者通过碳14测年等现代科技手段,测算出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800年至2600年,时间跨度超过 ...
-
李白在《蜀道难》中...
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蚕丛及鱼凫据说是古蜀国的两个王,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以前,他们的故事就像夸父追日和女娲 ...
-
“三星堆青铜器”是高贵的 与普通收藏品不可同日而语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这是目前考古发现获得的时间.其实,三星堆的历史在过去的历史中就有记载,这个记载在李白的<蜀道难>中.我们不妨来看看李白写的<蜀道难>.蜀 ...
-
名篇名诵 | 焦晃诵咏李白《蜀道难》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焦晃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不去四川,不知道蜀道难,尽管有公路,尽管有越野车. 驾车去过 ...
-
三星堆之谜,被李白一句话点破?诗仙果真来自于另一个世界?
上世纪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了三星堆文化,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陆陆续续在这里展开科学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此时的他们没有想到,三星堆文化会改写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因为比起最远3500 ...
-
李白两首诗里的蚕丛古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蜀人李白的蚕丛诗两首: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李白,无论他出生在哪里,总之五岁的时候他在四川,一直呆到25岁,才仗剑离开家乡.对于他为什么不像普通士子一样,20来岁就应该去长安赶考,通过进士考试,进入 ...
-
三星堆青铜器之谜,不要以讹传讹
正是纵目面具.大立人像等"明星"文物的奇特外形,让一些网友将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联系起来."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没有证据证明三星堆与古西亚.埃及等地有文化交流.&quo ...
-
三星堆最新6坑出土《蜀道难》新解与古文翻译
巜蜀道难>新解 (背景:三星堆亡国祭祀祖器坑出土,牵出一段沉封千年的夏朝灭国史,商汤王灭夏后,欲"迁夏社"不得,只得在中原另建的典故.而唐朝李白,他是一部分知情人!)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 ...
-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中原史料中,有关于古蜀国的记载很少,虽然有《华阳国志·蜀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解字>.在每个人很小的时候,想必都听过结绳记事,这是汉字还未诞生之前人类用来记事的一个办法,但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剧增,结 ...
-
宋江一生的秘密,都藏在这三首诗里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丨最美的云,都藏在这30首诗里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历史上,很多诗人也对"云"情有独钟: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内心的洒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这首诗藏得真深,原来有关爱情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是诗坛上最有名气的诗人,这几乎是人们公认的结论.那么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也如他本人一样,属于人尽皆知的名作. ...
-
千般饮酒,万种心情,都藏在李白的这20首诗里!
李白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更是饮酒的一生.李白写了大量的关于饮酒的诗词,每一首都有其特色. 李白说,朋友相聚要有美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人生得意要多喝酒,"烹 ...
-
李白苦寻3人不得,分别是道士、侍卿、山僧,原因竟藏在三首诗里
李白是一座诗歌领域的高山,是铁中的钢,人中的佼佼者.与其说他是一个诗人,不如说他是盛唐的符号.他的诗歌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精,诗仙的头衔受之无愧. 很多人以为,诗仙是对李白的诗歌造诣的肯定.我却觉得& ...
-
人间最美的情怀, 都藏在这三首古诗词里!
作者:潘晨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云想衣 ...
-
你的故乡,藏在哪首诗里?
席慕蓉说: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故乡,在每个人的心里 都是世上最美丽.最牵动心弦的地方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光 你的故乡, ...
-
李白这首诗把离别写得太美了,最后两句手法高妙,千年来难以超越
众所周知,李白有两首非常有名的赠别诗,一首是他自己临行时赠给忽悠了他的汪伦的,另一首是他送孟浩然而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一句写景的诗句被人评为"千古丽句":&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