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57)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关于《硕人》的背景,我们在之前《邶风·燕燕》就已说过庄姜的故事,《左传·隐公三年》也有一段记录: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庄姜的故事,我们不再累述,左传中一句“美而无子”就注定了她一生悲惨的命运,在古代母以子贵的时代,任她品行再好,再温良,再美丽超凡,也逃不过黯然凋零的命运。《硕人》是庄姜初嫁至卫国的盛极美极,也就是在那样一次辉煌绽放后,她的日子也就开始变成灰暗落寞。《硕人》共有四章,分别写庄姜身份之尊、容颜之美、车服之备,媵从之盛。
国风·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ǒng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
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xī,
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shuì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biāo镳。
翟dí茀fú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
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bō发。
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è。

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硕,颀,长貌。可见庄姜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子(我突然想到后来网络盛传所谓的清代贵妃照片,实在是又丑又矮)而从硕人篇,看出起码在春秋时代,人们的审美依旧还是身形高大修长皮肤白皙的。
衣锦褧衣,锦即以彩丝织成的有花纹的织品,衣锦是说其衣服非常华美。“褧衣”是指用麻布做的罩袍。华美的衣服却要用罩袍掩盖一下,若隐若现,有防风尘之意,也有内敛,不炫耀之意。(另一个方面来看,既然穿着麻布罩袍,似乎这位美人也不刻意装饰而比较内敛,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国君夫人衣翟而嫁,今衣锦者,在途之所服也” —【汉】郑玄《毛诗郑笺》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齐国与卫国都属侯爵国,地位相当。庄姜还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也就是说,和太子是一母同胞的嫡出,身份之尊贵;同时也是刑侯的小姨,谭公是她的姐夫。
这一章可见庄姜从出身到亲眷都是非常显贵的。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
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
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荑就是茅,初生的茅。我们学过,茅在上古时期是用来祭祀缩酒的贡品,象征了柔顺和洁白。而茅之始生不惟柔白,而又尖秀,俗呼茅针,所以用柔荑来描写庄姜的十指纤纤,形容女子手指之美简直再无其过者。
凝脂,朱熹曰:“脂寒而凝者,亦言白也。
“领如蝤蛴”是说庄姜的脖颈洁白而颀长。蝤蛴,即天牛之幼虫,乳白色,生存于树干中,穿木如钻。“以在木中,白而长,故以比颈。”
“齿如瓠犀”,瓠是瓠瓜,也就是葫芦。朱熹曰:“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方正、洁白而整齐是说庄姜的牙齿。
“螓首蛾眉”是说庄姜的额头广而方正,螓是一种小蝉,方头宽额,有纹。自《硕人》诗后,“螓首”就用来形容女子美貌,又指女子
“蛾”指蚕蛾,眉指蚕蛾之触角。蚕蛾触角宽短弧曲,古之眉式以此为尚。唐人咏眉仍比喻为“桂叶”,亦蛾眉之遗意也。
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显然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同意其“绝唱”之说,并指出这幅“美人图”真正美的所在:“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诗经原始》)。孙联奎《诗品臆说》也拈出此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亲见其笑貌。”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混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我们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性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你的心灵,摇动你的心旌。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性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本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莉萨》,不是也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吗?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岂不闻:“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画龙点睛的典故
相传梁代大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硕人敖敖,说shuì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biāo镳。
翟dí茀fú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敖敖,长貌,与首章的“硕人其颀”意思一样。农郊,近郊。说,舍止、休息的意思,也做“税”,我们学习《召南 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鄘风 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都是这个意思。庄姜一行,车马劳顿,在卫国的近郊休息。
另有一解,“说,当作襚,衣服曰襚。此言庄姜始来,更正衣服于卫近郊”—【汉】郑玄,说庄姜到了卫国近郊更换一次衣服,也说得通。
“四牡有骄”,骄,壮貌,拉车的四匹马非常健壮。幩,系在马嚼两旁的绸带,不仅做装饰,还有实用价值。原来,马在狂奔之际,口角处会汗水唾沫交流,“以朱缕缠马衔之上而垂之,可以因风扇汗,故谓之扇汗,亦名排沫。”
镳镳,盛貌。镳本义是说控制马的用具,马嚼子。重言'镳镳’者,是说四牡皆有镳,连翩齐骋,威风壮盛的样子。
“翟茀以朝”,是说夫人乘坐着野鸡羽毛装饰的车子,车之前后都设着蔽幔,使人不得见。以显庄重和尊贵。茀,蔽也。
最后两句,是说上朝的大夫们应该早退,不要使君劳于政事,而不得与夫人相亲。
“礼,夫人至,大夫皆郊迎” —《春秋公羊传》

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
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bō发。
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è。
这一段里出现了大量的叠音词,来描摹性状,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竭尽夸张其事,铺陈张扬。
洋洋,盛大貌;活活,流动貌。
濊濊,撒网入水之声;施,设的意思,罛,鱼罟。发发,鱼尾扇动的样子,鱣鲔是两种鱼,大者千余斤。
揭揭,生长盛壮的样子。葭菼,是芦苇和荻韦
庄姜的母国齐国地大而富饶。陪嫁姜姓女子的高大美丽(庶姜孽孽)和送嫁众臣的威武(庶士有朅)。“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鳣鲔发发”,既以鱼水交欢写婚礼之隆盛,又似有以鱼、水喻庄姜随从之盛意。“葭菼揭揭”,似以芦荻的高扬与庶姜庶士的高长作联想。而庶姜之颀长美丽、庶士的健壮威风,对庄姜的美与贵,更是众星捧月。在烘托陪衬的笔墨之上,着第二章,则有画龙点睛的功用。
宋人范处义《诗补传》卷五:“此章以河之流喻齐国之盛大,以施罟喻庄公求昏于齐,以鳣鲔喻庄姜来归于卫,以葭菼喻亲迎礼容之盛”。所言极是。
“诗中叠字大都以状词居多,有状形者、有状声者。当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重言以发之,盖写物抒情,两字相叠,能使兴会与神情一起涌现”—【清】顾炎武《日知录》
▷叠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而构成的词,古人叫“叠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叠词”。叠词的使用,一方面是让语句更富有韵律节奏,另一方面则往往是因为一个字形容不足以表达情绪,就使用重复的叠词修饰,感情就显得更强烈,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在修辞上也更形象、更具有活力。
叠词在以后作品中的应用: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青青河畔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