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八诫前四诫

孙子(87)“战场八诫”就是孙子给后人的大明咒(上)

乔布斯说:“这是个复杂的世界,喧嚣的世界,我们没法让人们铭记我们,所以我们得非常清楚我们想让人们了解我们的什么。”

摩西有个十诫!清晰地告诉他的后人必须按照他的旨意坚持这个十诫,所以摩西常在。

孙子创造了一个兵家八诫——这是最符合中国文化高度的东西,孙子兵法,最高顶层到最低的诫都是一种无私的态度:给你!

诫律是厉害的人为了减少损失,要求自己的后代在不懂的时候,先牢记在心,照做,懂了以后灵活运用。

《西游记》里有个大IP名字就叫“八戒”,这也是作者专门把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放在西游这个大戏台里,演给的所有想要悟见人生的人看的。然而同西游记里还有一个贯穿全文的《心经》。

无论碰到什么困难,唐僧第一时间就是念这《心经》。

观音菩萨在中国人心目地位是靠这部经树立起来的,救苦救难名声也是靠这部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现在的人对于当时这段经文如何念?

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就是为了去悟这部心经,今天对心经进行解读的“大神”和“大神经”很多,真假难辩。

吴闲云老师曾把这部经所描述的咒,那个是咒很厉害: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古西安人读音读心经最后一句就是下面这个意思:

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音:给他,给他!把那给他,把那些给他!不提舍不得呀!

孙子的“战场八诫”就是直接给的咒语,如同心经一样,你不可能一下子走完九九八十一难,所以你必须先记着这经,再念着这咒,才能逢我化吉,遇难呈祥。

站在孙子的角度,不可能一个人第一次上战场就经验丰富,所以那个给他几个咒语,不断不停念吧。

孙子: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第一诫:高陵勿向

人越是在高处,视野越是宽广,信息也就越是集中,对事物的判断也就能清晰准确一些。阿里和腾讯有大数据,所以,一旦新的生态出现,他们就比普通人更有判断依据。网宿科技做CDN,原来是把阿里当成客户的,有一天阿里突然决定自己也做相同的业务,这对于网宿来说就是一场惊雷,客户变对手。阿里因为业务的原因,很清晰地知道顾客在哪里,顾客的痛点,网宿就把大量的长尾给让出去了,专注于做大的企业。因为那些海量的客户,因为自己处于低处,没有阿里的信息高地的优势,和阿里正面竞争自己就成了仰攻。部分高管自己都觉得这样搞不是对手,好几个都退出网宿重新重新创业。

杜牧曰:向者仰、背者倚、逆者迎。言敌在高处,不可仰攻;

何氏讲的一个案例:后周遣将伐高齐,围洛阳。齐将段韶御之。登邙坂聊欲观周军形势。至太和谷便值周军。即遣驰告诸营及诸将,结陈以待人。周军以步人在前,上山逆战。韶以彼步我骑且却且引。得其力弊,乃遣下马击之。短兵始交,周人大溃并即迅遁。

周齐争霸期间的战例,段韶在高处反而先守势,周军在低处,处于仰攻,步兵向上攻,本来就很累,齐军先把他们往上引,等他们累了,突然转为攻击。周兵本来就累,又不占齐从上往下这个势,所以迅速兵败逃走了。

张预曰:敌处高不便仰攻,驰骋不便,弧矢之发皆不便也。故诸葛亮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敌从高而来不可迎之。势不顺也,引至平地然后合战。

这个“战场八诫”是曹操自己整理的,却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曹操和刘备汉中相持,诸葛亮密令赵云带500军士据操军面向一个高地,每天夜里,听营里一声炮响,就擂鼓,曹操连续三天没有办法入睡,不得以退军30里重新扎营。

第二诫:背丘勿逆

孟氏曰:敌背丘陵列阵,无有后患。当引军平地,勿逆击之。

梅尧臣曰:……背丘勿逆者,敌自高而来不可逆击,势不便也。

王皙曰:如此不便则当严阵以待变也。

何氏讲了一些案例: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赵奢出其不意到达距秦军50里的地方驻下来,等秦军来攻,后军士许历请以据北山。这外典故叫“先据北山者胜!”

秦军逆攻,却被赵军大破,秦军差点全军覆灭。秦军犯了两个大错,一是,赵军离他们50里,他们应该先跑来扎营,再攻。跑了50里,体力消耗很大,再打仗体力上也不占优势。

第二是赵军背丘列军,一波一波从上往下冲击,这个势是很大的,秦军虽勇,却也经不住这样攻击,秦军军纪严,不能随便逃,一般会列陈死战,这就变成赵军冲下来杀一批,冲下杀一批,这一战输得很惨,死伤极大。

背丘铁逆,我们平时做人做事里的很多智慧是相通的,中国人有句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讲的就是背后有什么。

“靠山”,成了中国人骨子里一种追求,靠山两个字,就是“背丘”的通俗说法。

西门庆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寻求靠山的教科书。红楼梦的悲剧,就是靠山倒掉后的发生的悲剧。

那些有靠山的,没有人敢逆,换作人事,即“靠山勿作对”!

第三诫:佯北勿从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看透真伪是高人。

李筌杜牧说:恐有伏兵也。

敌人好端端地突然就撤退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孙斌减灶撤退,庞涓弃辎重去追,最后死于孙斌设伏。孙武也一样,遇到楚军有20万人,自己只有3万人,没有办法打,就撤,引楚军追来,自己找个可以设伏的战场,有靠山的战场,最后3万人破楚军20万,一举占领了楚国国都。

赵云在汉中与曹操对垒,偶遇曹军,人数太少,赵云呢,一点不惊慌,且战且退,退到营门口,命令大开营门!曹操一看,今天这一切有问题,很反常,自己不清楚为什么会碰到赵云?不清楚赵云引着他打是什么原因?

两军打着打着就来了赵云的营垒,这也有问题?

现在对方营门大开,打可能有伏兵,不打也没有关系,本来今天就没有的算打,所以不打了,我先回去了。

这是曹操坚持战场诫律,曹操对吗?

当然是对的,因为这事不是他发起的,碰上的他就有很多事情是信息黑洞,这个时候就要慎重,这是战场上的诫律。

这之前曹操研究过古今各种战例了,长平之战,白起佯北,赵刮追击,进入了秦军预设的包围圈,赵刮明白过来,开始攻击秦军薄弱的出口,只因对手是白起,太厉害,攻击了几轮没有攻破。致赵军40万大军被坑,整个赵国失去了与秦军对抗的资格。

贾林曰:敌未衰忽奔北,必有奇伏邀击我。谨勒将士勿追。

很多人拿空诚记来说诸葛亮水平高,其实司马懿也不差:

不攻,没有损失。

攻,可能有利,也可能中埋伏。

诸葛亮退出凉州,司马懿战略目标就达成,他的目标并非要抓诸葛亮。所以大家都没有损失,这是最保险的处理办法。

王皙曰:势不至败,必有诈也,则勿追。

解放战争,老蒋亲率大军攻山东,粟裕就是用佯北的战略吸引整编74师冒进,最后被围歼于孟良崮,张灵甫兵败战死。

佯,即假装。敌人假装,要分析敌人的目的。

第四诫:锐卒勿攻

李筌曰:避强气也。

胡宗南攻延安,一直要找主力部队,打决战,打着打着就占领了延安,国统区可高兴了,全世界的媒体都跟着报道他们的战况,但是后来呢,一会这个旅被全歼,一会儿那个军被打残。

总之,越打越不顺。解放军怎么打的?

这30万大军气势凶猛地攻来,那就避开他的锋芒,寻找战机吃掉他们的有生力量。梅尧臣曰:伺其气挫。

刘备攻孙权,兵败夷陵,为何兵败,有很多的原因?

孙权避其锋芒,待其锐气消解,用火攻之。

十一家注这些八诫,能找的案例极多,因为这都是战场上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十一家提出的大量案例,一个个解读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衷心祝愿——

祝大家国庆快乐!
祝祖国繁荣昌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