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勤奋”的人,通常都有哪些表现?如何避免?

在生活中,总有些人,看上去很勤奋,可实际上,却也一事无成。

甚至生活过得越来越差。

其实,这些人中,很多人只是属于“假勤奋”而已。

什么叫假勤奋呢?

就是看似很忙碌很努力,其实只是虚度光阴而已。

假勤奋的人,通常都有以下这些表现:

1、一遇到困难,就忍不住退缩。

比如有一天听说某某朋友说,学编程工资高,于是,自己也毫不犹豫地想去学。

然后去网上买教材、或者去报班学习。

根本没有去考虑自己是否感兴趣,也不考虑是否合适自己,也不会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到底。

短时间内,满腔热血,充满斗志,脑海中幻想着自己学成获取高工资的那一天。

想到就做,看上去好像是非常的有执行力。

在别人看来,这家伙够勤奋,够努力。

可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觉太难学,甚至觉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听着老师讲课,就想睡觉。

看着书籍,没看几页,就睡着了。

一腔热血,随着困难的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冷却了。

于是,就慢慢的放弃了。

最终的结果是:花了钱,花了时间,却半途而废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然失败了,可内心还是不服输,只是觉得没料到自己在这领域太没天赋,于是,再继续寻找可以学习的领域。

后来,又听某某朋友说学习英语吃香。

于是,又满腔热血去学习,可结果又是知难而退。

总之,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但却没有在哪个领域真正坚持到底。

看上去很努力,也很勤奋,其实没有任何的价值。

这只是假努力而已,一遇到真正的困难,就退缩。

装着努力的样子,当真的面对困难,又忍不住掉头换个方向继续装着勤奋。

2、总是自我感动。

日本著名文学家村上春树在其著作《挪威的森林》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不要同情自己,只有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才会对自己生发出同情之心。”

而假勤奋的人,则总是自我感动,总是对自己发出同情之心。

付出了一点点努力,就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偶尔勤奋,都忍不住自我感动。

比如偶然用周末用来学习,都会忍不住发朋友圈表示自己是如何的努力,连周末都牺牲了,说得自己都感动自己了。

在自我感动之后,自然的,又免不了奖励自己,很快找个给自己放松的理由。

越是容易自我感动,越是容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自己觉得自己很努力,其实和真正优秀的人比较,自己的努力程度是不值得一提的。

比如经常自我安慰说:我上个星期都牺牲了所有的周末时间来学习了,这个星期应该好好的放松一番,好好的奖励自己一番。

就这样,努力一下,又放纵一下,努力无法真正的持久,自然而然,也没能真正的改变现状。

3、做事情效率极低。

有些人,看上去很忙碌。

可实际上,他根本没忙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比如写个文章,刚写几行字,手机一响,又忍不住想看下。

很快,被手机上的东西吸引。

等看了半个小时,才又开始继续写。

可思路已经断了,又重新整理思路。

当又写了三四百字后,又忍不住玩下手机或打电话。

就这样,断断续续,写一篇文章,都花了大半天时间。

这大半天时间,他看上去似乎一直在忙,忙着写文章,而实际上,效率奇差。

本来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事情,他硬是需要大半天才完成。

其实,这也是典型的假勤奋,根本没忙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效率太低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陷入这种假勤奋中。

做事情,应该有始有终,要全身心投入,不要陷入一种看似忙碌,实际上却始终在虚度光阴的生活当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