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志愿军的军号声像咒语一般,中国军队听到就变得不惧生死

在各大影视剧之中,时常能听到中华人民解放军吹起的军号,观众往往热血澎湃,与之发生民族共鸣。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之上,谁又能想到,志愿军的军号却成为了美军一生的噩梦呢,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美军冲破中国最后的底线

二战结束后,世界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新格局,而朝鲜半岛成为了两个大国之间争霸的战场之一。在美苏的扶持下,朝鲜与韩国频繁爆发摩擦。

1950年6月25日,在三八线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第二天,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就作出决定:派兵援助韩国对抗朝鲜,并联合了十五个其他国家的军队组成了联合国军,一举进入朝鲜半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多次发出警告: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反抗。

朝鲜如果失守,美国将无限逼近中国,唇亡而齿寒,为了自己中国也必须要帮!但美国似乎并没有理会彼时中国发出的警告,伴随着“仁川登陆”的大获成功,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更是放出狠话:“要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取得战争的胜利!”

麦克阿瑟如此猖狂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彼时的美军通过多年与苏联的军事竞赛,早已在军事现代化水平以及军备力量方面傲视整个世界。但麦克阿瑟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碰到了东方巨龙的底线,一支来自东方的正义之师已经雄绉绉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吹响了冲锋的军号,将会给美军带来无尽的噩梦。

朝鲜战场中第一声号响

1950年11月1日,美军与志愿军在云山地段爆发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斗,称为云山战役,这是美军第一次与中国志愿军正面交锋。志愿军方面参加此次战斗的是第三十九军,而美国方面则是第一骑兵师。

两方面的军队差距甚大,本·博伊德作为战争亲历者与幸存者,曾回忆:“美军全副武装,装备精良,但中国志愿军的军服居然是破旧的棉袄。”不仅如此,第一骑兵师是美国的精锐部队,拥有成熟的作战体系与部署,号称百年常胜。

反观志愿军,虽然在国内算得上小有名气,但远远赶不上对方的来头大。也正是出于这种思想,美军压根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本·博伊德中尉回忆:“其所在的八团一营B连早就驻军在云山以北四百码附近,是整场战斗的重要区域,他们装备了精良的坦克与火炮,对这一场战斗信心十足”。

美军在驻军云山不久后,就已经与附近的反抗军队发生过数次冲突,但战斗规模很小,这些游勇散兵在本·博伊德看来不足为惧,这让美军误认为这些散兵散将只不过是游离在大部队之外的朝鲜军队残余势力,所以没有引起美军足够的重视。

但不久之后,第一骑兵师得到可靠消息,此刻在他们的周围已经潜伏了两万名中国军队士兵,这两万名天外来兵,呈v字型行进。

不知不觉之中美军第一骑兵师被包围其中,一路主攻云山,一路沿清川江北岸突击穿插,切断敌人后路;一路攻击德川,阻止敌人增援;一路包围宁边,切断美第一骑兵师退路(这种战术就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中常用的战术,名为v字战术。军队按照原定计划分为四路,其中三路形成V字包围圈,另外一路堵住v字开口,彻底斩断敌人撤退路线)。

这种战术因为分路行军,便于部队隐藏,以致于美军并没有发现自己被包围。

同时进攻防守主次分明,无论是阵地战还是运动战,都是一种极佳的作战方式。但是当第一骑兵师通过侦察机发现这一切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两方开战一触即发,忽然间,第一骑兵师的士兵们听到了一种类似于亚洲风笛发出的刺耳声音。这是云山战场第一声志愿军军号,本·博伊德也是第一次听到。所以其误以为这是他国援军前来支援的一种声音信号,霎时间振臂高呼,准备展开反击一举击退中国志愿军,美军士兵因此大声高呼,士气瞬间高涨。

然而接下来印入眼帘的并不是援军的身影,而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本·博伊德这才明白,方才的声音原来是志愿军发动进攻的冲锋号。面对志愿军的冲锋,美军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在有序指挥下,他们迅速进入各自防御工事,欲向志愿军发起猛烈的火力压制。但面对前赴后继,源源不断的人海冲击,美军的防线似乎失了灵。本·博伊德回忆道:“中国军人仿佛打不完,打不死,也不怕死,我们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在他们的冲锋下变得七零八乱。”

本·博伊德在撤退时幸运地掉进了防御工事内,看着不断逼近的志愿军,为了活命,本·博伊德选择了假死。

据他回忆,志愿军很谨慎,每一具尸体都要验明真伪,博伊德先是被志愿军用枪托狠狠地敲打了几下头部,而后又有人推了他的脚一下。

心理恐惧的本·博伊德不敢喘气,更不敢有丝毫“生命体征”。志愿军在确认是本·博伊德“尸体”无误后,方才离开。待到战场逐渐平静后,博伊德缓缓睁开双眼,才发现眼前的景象就如同炼狱一般。

遍地的美军尸体与被炸毁的车辆成为了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情景。即使多年以后,本·博伊德也曾表示:“志愿军的军号是我一辈子的梦魇,直到晚年我还会因此做噩梦。”

的确,每当美军认为志愿军没有力气还击、死伤严重之时,一声军号之后,志愿军就会像潮水一般涌来,本·博伊德想不明白,或许这就是让他终生恐惧的原因吧。

志愿军军号的背后是中国军人的不屈意志

不仅仅是博伊德,在经过朝鲜战争之后,许多美国士兵直到现在还十分惧怕志愿军吹响的军号声,麦克阿瑟的继承者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曾写到:

“志愿军的军号是一种铜制的中国乐器,吹响之后能够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这种军号声就像是女巫的咒语一般,军号一响,中国军队就会像施了魔法一般,变得勇往直前,不惧生死,而联合国军总会被打得如潮水般退败。”

朝鲜战场中,志愿军俘虏了许多美国大兵,在问及他们为何远征亚洲时,他们给出的答案真的让人大跌眼镜。

有的美国士兵说:亚洲是遍地黄金的地方,就算是日常炊事的工具都是黄金所制,我们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黄金与金钱而来。

也有一部分美国士兵说:亚洲女性都很漂亮,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期望,我们渴望在这里寻找不一样的“刺激”。

这样的目的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枷锁,限制了美国军队为国效忠的根本动力,所以许多美国大兵在朝鲜战场上遇到志愿军时,没有选择顽强抵抗,而是第一时间想到明哲保身,溜之大吉,这便是彼时美国军队战斗意志的真实写照。

而反观中国志愿军,在单兵作战与战术层面,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军队的游击战术与伏击战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自成体系。在战争目标来看,中国面对朝鲜战争实际上是秉持着一种“自保”的目的,简单点说就是不得不打。

如果朝鲜被美国侵占,对于中国来说无异于唇亡齿寒,所以志愿军目标更加坚定,肩负的国家使命更加沉重,而美国军队出于侵略的目的,利益追求更大一些,同时彼时美苏争霸的主战场在东欧,朝鲜战场在美国看来只不过是一种锦上添花。就连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都明确指出,朝鲜战争对于美国而言是一场有限战争。

所以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中国志愿军的战斗意志更为坚定,就连美军中尉约翰森都曾惊讶地说道:“我的上帝啊,太不可思议了!一支强大的美国军队怎么会被这样一支‘落后’的军队打败?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战争的认识!”

究其根本,便是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比美军更为坚定。虽然这一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美国之败的伤痛仍无法让其忘却。也正是这一场战争,让美国第一次听闻了让其终生难忘的军号声。

与其说这种军号声是美军的噩梦,不如说这种军号声正是美国军队所求之不得的信仰。军人以保家卫国为根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美国军队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信仰。

面对“不怕死”的中国志愿军,他们羡慕,也同样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不畏生死,最终竟然浅显地归纳于军号之上,只能说美国大兵流于军人的外表,却失去了军人的本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