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太极拳基础密码,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
它是用身体诠释和表达中国传统哲学的学问。
武术区别于其他门类学问的本质,就是具备克敌制胜、强身自卫的功能。任何一种拳法,都是从实战中创来,太极拳更不例外。
一般人认为,与人相争,胜在力,所谓力强胜力弱;胜在速度,所谓以快打慢。
而中国拳术更注重,巧胜,智胜。但不代表不注重力量与速度,而是强调对力量和速度的过程控制,以期达到最大的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对抗效果。
战争,贵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太极拳的精髓,也充分体现知己知彼的功夫。
在一定法则规范中从内修炼体味,达成知己功夫,从而反推衍生,具备知彼能力。
通常我们看到的太极拳,都是慢腾腾软绵绵,于是乎大家就认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慢”,“绵软无力”,误解也,偏见也。
而真正的太极拳,其劲力刚猛无比,无坚不摧;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一触即发。
“有用才有价值”,相比其他,有大用而且见效快,才算真的先进,才算占优势,否则,便是落后,该淘汰了。
太极拳,要说好,那就该做到,克敌制胜优于其他武功;练习得法,进步当一日千里,无需太刻苦太劳累,无需皮肉痛苦打熬;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自然而然成就绝世武功,可在谈笑间克敌制胜,而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功力可以与日俱增,老当益壮。
能做到吗?能!因为太极拳是真功夫,有密码可破解。
太极密码
1、三维支架: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
具体要求: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2、脊柱三关: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
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
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
3、任督连接: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
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
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
此为武道一式,诸式之母。
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