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笑:同芥川龙之介东游》:养小和逸乐的美学之书
相关推荐
-
柏桦《表达》
柏桦的成名作<表达> 我要表达一种情绪 一种白色的情绪 这情绪不会说话 你也不能感到它的存在 但它存在 来自另一个星球 只为了今天这个夜晚 才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 它凄凉而美丽 拖着一条长长 ...
-
诗歌抒情的典型性-夜读随录
诗歌是文学的桂冠,是感情的花蕾,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本质是感情的产物,没有感情也就没有诗歌. 诗歌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的典型性,亦即好的诗歌所抒发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感情,如此才能产生感 ...
-
读诗‖伐桦(陈先发诗/辛泊平荐)
陈先发:伐桦 砍掉第一根树枝.映在 临终前他突然瞪大的 眼球上.那些树枝. 那些树叶的万千图案. 我深知其未知, 因为我是一个丧父的人. 我的油灯因恪守誓言而长明 连同稀粥中的鬼脸. 餐桌上.倒向一边 ...
-
洗闲阁购书日志(2017年12月8日)
洗闲阁购书日志(2017年12月8日) 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阴,12-8度.在视野书社见"短经典"精选精装版多种,装帧漂亮,很有冲动想买下.但毕竟自己一直在坚持收藏&qu ...
-
芥川龙之介《斗车》阅读答案
斗 车 芥川龙之介 ①良平××岁那年,小田原和热海之间开始铺设小火车轨道.他每天都去村边观看这项工程.说是工程,其实只是用斗车装运土方. ②装好了土的斗车上站着两个小工.斗车走的是下坡路,不用人推 ...
-
芥川龙之介:他无法拯救人性之恶,亦无法救赎自己
1915年,芥川龙之介以柳川隆之介的笔名在<帝国文学>上发表名作<罗生门>,自此以后,日本文坛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此时的芥川年仅23岁,正是风华正茂,年少有为之时,从此,一个天 ...
-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罗生门”: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芥川龙之介与森鸥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初期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森鸥外受哈特曼的美学影响,作品多为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风格,夏目漱石则秉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来抨击明治社会的庸俗丑恶,作品多为尖锐的 ...
-
《桔子》:救赎芥川龙之介的微光,文学上的自我突围
芥川龙之介 <桔子>可以称为芥川龙之介小说创作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的文学作品多以历史小说为主,多取材于古代故事,倾向于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罗生门><鼻子>就是这 ...
-
罗生门——最懂人性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带你一起看清人性!
罗生门——最懂人性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带你一起看清人性!
-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与黑泽明的“斗笠”
--谨以此文纪念黑泽明诞辰一百周年 原载<文景>杂志2010年6月号 黑泽明(1910-1998)不仅是"日本战后最伟大的艺术家",而且也是20世纪下半叶亚洲最具世界性 ...
-
芥川龙之介诞辰129周年:《罗生门》“真相的迷失”与现实困境
3月1日是作家芥川龙之介诞辰129周年,这位作家在35年盛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人唏嘘. 芥川死的时候枕边搁置有圣经.遗书与遗稿.他死于"精神绝望",无法通过艺术完成个人灵魂的救赎 ...
-
《枯野抄》:剖析阴暗人性的盛宴,折射出完整的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宛如划过天边的流星,灿烂炫目却又转瞬即逝. 自从1914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大川之水>后,这位青年作家便以平均每年六七篇作品的产出速度在日本文坛扛起了新思潮派的大旗,直到192 ...
-
芥川龙之介“地狱三变”:艺术绚烂至极,生命归于悲怆
"人生还不如一行波德莱尔",1927年6月,芥川龙之介在遗稿中写下这句话仅一个月之后,便服下致死量的安眠药,伴随着雨声和<圣经>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三十五年的短暂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