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理论

需要理论

所谓需要,就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它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人为了自身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会对客观世界中的某些东西产生需求,例如,衣、食、住、行、婚配、安全等,这种需求反映在个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需要。需要能够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活动。需要被人体会得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有效。

中文名需要理论

性质理论

释义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

特点与生俱有

需要

需要理论是指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驶向目标。一般人的需要分两类,即自然需要(生存需要)和社会需要(精神需要)。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需要的观点与生物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完全对立。生物决定论把人的需要作为本能的活动,社会决定论把人的需要看成是对社会环境的简单“投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的需要是在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人的积极活动中产生的。

特点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两大类。自然性需要主要是指有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需要,它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低级需要。其中包括为了生存必需的食物、水分和空气;必要的休息、睡眠和排泄;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性激素分泌;为了避免某些有害的事物和不愉快的刺激所必要的回避和排除等。上述需要一般反映为生理的需要,它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只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在满足方式上有根本的区别。动物仅仅是以自然环境中现成的天然物为对象,而人则是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即使同样都是满足饱的需要,人与动物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正如马克思所说:“饥饿虽是饥饿,但是使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人的自然性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种需要主要产生于人的生理机制,是与生俱有的;

(2)这种需要以从外部获得一定的物质为满足;

(3)这种需要多见于外表,容易被人察觉;

(4)这种需要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反而有害。

社会性需要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它是人后天形成的,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其中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其物质需要而言,主要是指社会化的物质产品,如必要的衣着、家具、住宅和生活用品;就其精神需要而言,主要是指一定的文化、艺术、科学知识、道德观念、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和文化体育生活,以及必要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际活动等。社会性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种需要不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是由社会的发展条件决定的;

(2)这种需要比较内在,往往蕴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被人察觉;

(3)这种需要大多是从人的内在精神方面获得满足;

(4)这种需要的弹性限度很大,并且带有连续性。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应当注意了解员工的各种需要,并经过细致分析,有针对性地设置目标,尽可能地把组织目标与员工的合理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社会的需要、组织的需要逐步转化为员工的个人需要,从而更有效地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激发出员工更大的积极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生活的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也是最强烈的需要。一个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往往会导致妨碍社会和集体的极端行为,即所谓“饥寒生盗心”。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生活的需要就上升到主要地位,即所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满足精神生活的正当需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往往能够推动人们对社会和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通过满足每个员工的各种正常需要,来调控他们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都尽可能地符合整体的利益和要求。

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管理者不但自身必须明白满足需要和承担义务是紧密相联的,而且要使员工清楚满足需要和承担义务的关系。因为满足需要和承担义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满足需要是动因,承担义务是前提,二者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相对的。没有义务的承担,也就没有足够需要的满足,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决定的。

分类

人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可以把人的需要大体作如下分类:

(1)需要按其范围可分为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阶级的需要、团体的需要、个人的需要等。

(2)需要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需要按其迫切程度可分为远期的间接需要与近期的直接需要。远期的间接需要是指那些比较概括的、抽象的、总的需要,它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出来。近期的直接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克服某一困难等,它是促使职工行动的直接动力。

(4)需要按其作用可分为社会需要(发展需要)和生存需要(生理需要)。

(5)需要按其经常性分类,分为日常需要和长期需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