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摘下星光的人

他是我国近代光学及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少年时代,他常跟父亲去观察天文和气象,对科学仪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父亲感叹当时的中国尚不能制造精密仪器,这深深地印在了他幼小的心里。
1948年,他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从英国回到祖国。在他的带领下,1953年12月,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熔制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制造能力的历史,也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除了研发各种光学仪器外,他还带领近千人的队伍,参与“两弹一星”项目所有光学研究任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该项目对卫星上安装的对地观测相机提出极高要求。在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他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加班攻克难题,最后如期完成任务。当卫星带着拍摄信息返回地面时,中国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卫星图像。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二十二期,共同走进“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的红色记忆。

出品人:马振华
总策划:马兴宇
总监制:宋乐永
策划:刘梦 战钊 潘兴彪 宋雅娟 王庆伍 张楠 滕跃升 张蓉 周硕頔 邹兰斯
监制:潘兴彪 刘梦
编导:赵清建 宋雅娟
制作: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协调:彭博 林璐茜
部分资料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