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往事:曹喜元舍命救乡亲

曹喜元舍命救乡亲

——鄂东民间抗日往事

文/图 余一梦

曹喜元率队击杀日本鬼子、舍命救乡亲的故事,一直在鄂州市燕矶镇一带流传。近来,由于当地要修建机场,部分村子面临搬迁,镇、村两级开始统计、清理房屋、土地、山场和墓地,由此发现了曹喜元的坟墓,他的事迹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6年5月底,笔者前往杜湾村走访,并与部分村民座谈,探寻当年往事。访谈对象均为鄂州市燕矶镇杜湾村人,其中:孙百海,1931年生,六组汪家湾人。曹庭彩,1938年生,五组曹家铺人,前任组长。冯善树,1949年生,七组冯家湾人,杜湾村治保主任。曹桂林,1952年生,五组曹家铺人,现任组长。曹勇,1959年生,五组曹家铺人。他们中年纪最大的85岁,最小的57岁。曹喜元的故事,他们亲耳听爷爷奶奶或父母亲讲过。

婆龙庙

鄂城失陷,日寇罪恶弥天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暴发,日本开始全面入侵中国。12月中旬,南京陷于敌手,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日军约50万之众沿长江西上,意图攻取武汉。1938年9月23日至29日,湖北东大门富池口、田家镇相继陷落,10月中旬,日寇攻占阳新、大冶,兵锋直抵鄂城。在此之前,8月中旬,日军就开始空袭鄂城县城。当时驻守鄂城的是国民革命军第83师一部和江防要塞司令部之守备总队。10月20日,日军水陆并进,向鄂城发起攻击。

日军地面部逼近鄂城时,国军又急调第94军之55师增防,部队于10月20日拂晓到达,分别进入五丈港、窑山、西山、雷山和樊口闸阵地。日军波田支队一部,除步兵外,还拥有海军作战舰艇30余艘,附属飞机30余架,战炮12门,战车12辆。在沿江一线,国军和日寇经过多次惨烈交战,反复攻守,互有伤亡。终因武器装备和战力相差悬殊,22日日军攻占县城,10月25日,葛店失守,全县沦陷,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光复。

鄂城沦陷后,日寇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烧杀奸掳,无恶不作,其凶残暴虐,令人发指,滔天罪行,罄竹难书,生灵涂炭,苦不堪言。工人失业,农民辍耕,百姓流离,生灵涂炭,惨遭杀害者达数千人。1939年、1941年,日寇先后制造了高桥惨案、夏家榜惨案等。

1941年春,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抗日锄奸,开展游击战争。同年4月,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和新四军五师鄂南独立第五团在鄂城夏家榜召开干部会议,部署扩大樊湖抗日根据地、迎接新四军五师江北主力部队过江等问题。其事为汉奸知悉,密报日寇,日寇调集日伪军数百人,于7月7日凌晨1时发动突袭,与会人员除十余人逃脱,大部分惨遭毒手,中心县委书记兼团政委黄全德和团长王苏等负责人被捕,坚贞不屈而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鄂南的“夏家榜事件”。

国难当头,曹氏举旗抗日

日寇的暴行激起鄂城民众的抗日怒火,共产党地方干部组建梁湖抗日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他地方武装也纷纷举起抗日旗帜。曹家铺的曹喜元就是其中一支队伍的领头人。

曹家铺位于黄石至鄂州的公路边,西倚太阳岗,北靠佛光山,是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杜湾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杜湾村由13个自然村组成,分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800余人,曹家铺就有近600人,是第一大湾。曹家铺全村均姓曹,元明之交,其先祖由江西迁至湖北。

佛光山上有据传始建于秦朝的婆龙庙,村后太阳岗上有保存完好的曹氏家族墓群,其中就有曹若参之墓。曹若参,字汉臣,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殁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明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举人。清光绪《武昌县志》载:“(若参)家世以文章显,少有国士之目。由天启举人授彝陵学正,转北雍学博,皆有声誉。升户部陕西司主事,督饷保定,值闯、献肆虐,罗拙靡遗。若参筹画有方,源源不绝,士饱马腾,多其力也。”佛光山上碑刻载其少时于婆龙庙求学,偶得神示,一夜读通五经,出仕后领头募修该庙。

曹喜元,谱名善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生在曹家铺一个农家。其妻为鄂城街上人,讨饭流落到曹家铺,被曹父收养。长大后与曹喜元结婚,育有独生女香莲。后嫁与王名凯,生王刚。

曹氏派行中有两句为:善衍茂庭树,祥钟裕国桢。曹少勋谱名衍文,在弟兄三人中排行第二,其弟名叫曹衍年。其母亲与曹喜元之妻关系要好,且当时征兵实行三丁抽一,以此之故,曹少勋被亲生父母过继给曹喜元为子,顶门立户。

1930年代,鄂城境内,国民党清乡委员会、地主民团、红色苏维埃并存,土匪、溃兵、游击队均有活动。曹喜元率领的游击队(一说叫独立大队)据说有一两百号人,主要由当地农民组成,一个个机智勇敢。其中一个叫邵良高,是曹桂林的表伯,是他姑奶奶的儿子。邵良高称曹喜元为舅舅,是他的保镖和得力助手。还有一个叫左国宝,是曹喜元手下的一个营长。他们劫富济贫,威震一方。土匪溃兵下乡骚扰,游击队就担负起保家护院的责任。日本人来了以后,游击队暗中组织力量,伺机打击。据说他们的活动范围遍及鄂东的三黄两蕲麻罗广地区,与共产党的部队有联系,风闻曹喜元还接受过陈大脚(陈少敏,时任中共鄂中区委书记兼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政治委员,后曾担任新五师副政委、八届中央委员)的委任状。

今日曹家铺,因建机场,即将被拆

姐妹受辱,军民联手杀贼

1939年腊月二十八那天,四个驻扎鄂城的日本兵,驾驶一只小汽艇,从长江观音港(在今车湖八组境内)上岸打鸡(又称打掳,指抢掠财物),走到杜湾一带迷失了方向,误入花马湖区。汪家湾的出嫁女儿汪容儿刚结婚不久,独自一人回娘家。在下圈子湾遇上日本兵,遭到轮奸。附近村民听见王容儿的哭叫声,纷纷赶了过去,因鬼子带着枪,所以只是远远地围着,敢怒不敢言。

鬼子见村民人多且怒形于色,心中胆怯,一改刚才的张狂劲,拔腿便跑,却慌不择路,逃到了湖边一个叫楠竹林的地方。鬼子不敢久留,只好下水向对岸逃跑。湖水淹到了他们的腰部,行进十分缓慢。见鬼子下了水,村民一个个围向湖边,而湖对岸的村民也闻讯赶到,把日本兵堵在了湖中,但他们仍然不敢动手。

此时,有村民口出怨言:“游击队平日里那么厉害,这个时候怎么不敢露面呢?”这句话引起了众多村民的共鸣。其实曹喜元的队伍不在村里,得知消息后正在往村里赶。鬼子上了岸,逃到下圈子湾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村民汪后层(音)埋伏在暗处,瞅准落在最后的一个鬼子,突然冲出,从背后卡住他的脖子。鬼子反手一刀,砍在汪后层的背上,鲜血喷涌而出,汪负痛松手。鬼子准备砍下第二刀,千钧一发之际,汪的哥哥冲过去,一锄头将鬼子打倒在地,再当头补上一锄,那鬼子脑袋开花,一命呜呼了。

前面三个鬼子眼见同伙被杀,竟然停止逃跑,调头反扑过来。就在此时,高喜元带着十几个队员赶到,他一枪撂倒了最前面的鬼子,兄弟们一哄而上,柴刀、棍棒齐下,将另外两个鬼子打死。

杜湾村的老人们

四个鬼子就这样见了阎王,游击队迅速撤走了。闻讯而来的村民们对着尸体又是咒骂又是踢打,但他们只兴奋了一会儿,就感觉到了恐惧。杀死日本鬼子会招来什么后果,这是谁都可以预见的。附近村里的几个“绅士老爷”(乡绅,一般是地主或有身份的读书人)出面了,他们让村民和汪氏兄弟赶紧躲藏,只留下几个胆大的壮年人,一起商议处置办法。大家决定将鬼子尸体运到加桨进沉掉。(村民说因其地水流较急,撑船逆水而上需要加劲摇桨,故而得名,不过我猜或许是叫加桨泾。)

当天夜里,曹庭彩的三舅等几个人将鬼子运到加桨进,绑上石块沉入水下,并打扫了脚印。第二天清早,有村民去看了现场,发现湖水太清,虽然有荷叶遮掩,走近去还是能够看得到尸体。于是将尸体转移到了獾子溇。其地在今天的杜湾村一组,是一片湖汊,岸边是乱葬岗,灌木丛生,湖面长满荷叶,平日里人迹罕至。为防走露消息,藏尸之地,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曹喜元之墓

生死关头,队长挺身而出

腊月三十那天,驻扎在鄂城的鬼子部队开了过来。鬼子的汽艇从长江顺流下来,在朱家车湖上岸。附近几个湾子的人全跑空了,鬼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朱家车湖的朱国信,要他带路寻找尸体。朱国信本来就有点呆,经鬼子一吓,话都说不出来了。他被鬼子用刺刀逼着在前面引路,稍有点走神就遭到枪托敲打。朱国信既不愿意为鬼子带路,又怕激怒鬼子遭受折磨,两难之下,保命要紧,于是就把鬼子带到朱家后山山垴,指着上圈子说:在那儿。

鬼子兵直奔目标而去。他们所经之处,烧毁房屋,杀死牲畜,践踏庄稼,至于村民则早已跑反到深山野地躲起来了。鬼子杀到上圈子,湾里只剩一个病重在床的老人,鬼子二话不说,一刀刺死了他。他们放火烧了上圈子,然后到了下圈子,就是埋藏尸体的那个湾子。经过一番搜寻,他们没有找到尸体,眼看天又暗下来,害怕遭遇游击队的伏击,只好仓皇撤走,又顺手烧掉了青山村的半边街。

又过了几天,1940正月上旬的某一天,曹喜元为儿子办婚事,远近有不少人前去贺喜。吹吹打打正在热闹,鬼子来了个突然袭击,派兵包围了曹家铺和附近的几个湾子,将所有村民驱赶到曹家铺的稻场上。据说,是一个名叫张和清的汉奸给鬼子通风报信。鬼子在稻场四周的屋顶上架起四门小钢炮,威逼村民交出尸体和杀死鬼子的人来,否则就将村人全部杀光。

在场的村民们没有人揭发。其实曹喜元和部分游击队员也在其中,村民们不愿出卖这些同胞乡亲和血性男儿。眼看鬼子规定的时间就要到了,情势万分危急,间不容发。为了保住全村人的性命,曹喜元挺身而出,明明白白地告诉日本人:“人是我杀了,不与他们相干。”鬼子放了村民,押走了曹喜元。

曹喜元被带到鄂城县城后,遭到酷刑折磨,他咬紧牙关,没有供出其他人。蹊跷的是,日本人竟没有杀掉曹喜元,而是把他释放了。但是没过几天,他却被汉奸暗算,丢了性命。事后人们猜测,这是日本人耍的阴谋,为的是让中国人互相残杀。

曹喜元被害后,风闻日本人还要继续追查。曹家铺和附近湾子里的人们提心吊胆,一日三跑反。与杜湾村相邻是燕矶镇坝角村,该村芦家湾有一个青年人叫芦少洋,曾在日本留学12年。他写了一封信给日本友人,陈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揭露日本人在村里烧杀抢掠的行径,并说曹喜元既已出来顶罪,日本人就应该说话算话,放过村民。据说日本方面有回信,此后鬼子未再追究此事。解放之后不久,全国开展镇反运动,汉奸张和清和芦少洋一同被镇压。听说在芦少洋被枪决后一个时辰,上面要求枪下留人的信就送到了。

曹喜元于1940年被害,时年42岁,可谓英年早逝。一同被害的还有其他几个抗日志士。死后家人不敢收尸,后由周德富奉日本人之命,一并埋葬于城郊乱坟堆。周是一个贫民,被日本人抓去喂猪,当时年约三十,解放后在鄂城建筑公司做事。1970年代初,在村民的帮助下,曹喜元的女儿女婿等后人在曹家铺湾的卜云垴上为父亲修了一座衣冠冢,并刻石立碑。

曹喜元之子曹少勋,生有二子五女,长子名重阳,谱名阳茂,次子名生茂。曹少勋、曹衍年兄弟在大冶钢厂工作,直到退休。曹重阳、陈巧荣夫妻也在大冶钢工作。陈巧荣后来曾担任黄石市总工会副主席、市妇联主席,2004年退休。日前,曹喜元的孙女曹建华、孙媳陈巧荣、外孙王刚等人从黄石前往燕矶曹家铺,到他的墓地拜谒。烈士曹喜元之墓掩藏在荒林蔓草间,坟堆已经塌陷,而墓碑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辨。(2016/06/07)

婆龙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