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动国人一千多年,作者却遭唾骂,遗臭万年

提到唐朝诗人李绅,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不知是哪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诗人。

但他的《悯农》,在中国可谓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倒背如流的流传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然而,李绅本人却与诗中提倡的价值观相去甚远,以至于到了人人喊打,遗臭万年的境地。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这首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十分感人,意在告诉世人,应当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劳动人民辛苦所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人们日常生活的餐饭必需中出发,引出珍惜粮食的道理,通俗易懂却有深刻内涵,富有生命力。

直到现在,我们仍能在各种食堂、餐馆中见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提醒和警示人们不要浪费粮食。

话已至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作者李绅一定是一位勤俭节约,怜悯众生的君子,可历史的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

李绅幼年时父亲亡故,家道中落,青年时期,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怀着同情和愤慨写下了《悯农》诗二首,被誉为悯农诗人。

而当他步入仕途飞黄腾达之后,却失去了怜悯众生的初心,骄奢淫逸,逐渐蜕变成腐官酷吏。

相传,李绅喜爱一道鸡舌做的菜,这道菜每次需要宰杀活鸡三百多只,每只鸡都只取鸡舌,其他部分弃之不用。

为此,后院被宰杀的鸡常常堆积如山,而李绅对此视若平常,毫不在意,可见其生活奢靡之至。

人啊,走得太远,总是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有很多人一路走来,丢掉了善良、诚信、尊严等等“使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品质,逐渐变成了毫无礼义廉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

忘掉初心,摒弃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沦为金钱和名利的奴隶,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你可以合理怀疑,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成语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后来果然官拜宰相,位极人臣,绝佳的励志故事。

没想到他在晚年时,非法扩大封地和掠夺他人田地四万多亩,成为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贪官,落了个晚节不保的名声。

不免唏嘘,那些从前在我们心中伟光正的人物,原来在失去初心,被世俗腐蚀后会是如此不堪。

所以,万水千山,别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永远做你自己,这是一生的修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