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儿”】甘长春的元宵节

1

甘长春早在80年代就外出谋生,是甘蔗塆出去比较早的一批。刚开始几年,他还能年年回家过春节。1992年,总设计师南巡之后,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春节回家的火车票越来越难买了,甘长春就很少回家了。

又过了好几年,甘长春在外摸爬滚打终于自己当上了小老板,腰包鼓了。这一年他在大年初五他开着车子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没赶上大年三十和初一,他说自己特意回来陪老娘过十五(元宵)的。听说甘长春赚了钱,塆里的一拨年轻人一番撺掇,让甘长春出资,把歇脚了好多年的龙灯又搞起来了。

甘蔗塆属于箢篼村,箢篼村下面各个塆都有甘长春这样赚了点小钱的土老板回来,于是各个塆都整起了各自的“故事儿”,还相约正月十三到十五,没有外出的年轻人好好玩一把“故事儿”。甘长春觉得自己不再年轻了,只愿出资,不愿出头,甘心当一个凑热闹的观众。

2

元宵节一大早,甘长春的母亲就提醒他:到竹园里砍几根竹子,做几个喇叭筒形状的灯罩,好在黄昏时分给祖人送亮儿。甘长春小时候扎过送亮儿的灯罩,简单得很:一根竹子据成八九十公分的几段,每一小段竹竿的上端劈开分出六到八个丫叉,再用一圈竹篾将丫叉顶端固定成圆口,糊上皮纸,就成了送亮儿的灯罩,正中刚好可以插蜡烛;不用劈开的另外一端就是灯罩的柄,可以插入土里。

但是甘长春小时候有一回劈竹篾,让毛刺戳上了虎口,那种刺痛让他记忆犹新,所以每到元宵节散灯送亮的时候,他就怵一件事情:砍竹子劈竹篾做灯罩。甘长春心想:老子今年有钱,不高兴劈竹子了,我去买几个灯罩子!于是吃过早饭他就开了车跑到祝家店街上,买了几个木框架的方形灯罩回来。他是做装修起身的老板,知道行情,硬是以低于批发的价格从街上店老板那里买了十几个灯罩来。

他回到家,对母亲讲:“这些几个灯罩,今年用了,明年还能用,经用得很,实惠!”老太太瘪了瘪嘴,欲言又止。

3

元宵节的晚上,箢篼村自发地组织了一场灯会:各个塆的“故事儿”相约当晚六点开始,集中到村小学操场上,“汇报演出”!箢篼村大概不止十多年没有这么热闹了。甘长春记得他外出打工之前,箢篼村几乎年年有灯会,可是他外出的这些年,就没有听说有谁再组织过“故事儿”,灯会也就偃旗息鼓了。

下午四点钟,甘长春带着儿子,早早地前往祖坟山上散灯。在列祖列宗的坟头,各自放置一个木框灯罩,里头搁上摆蜡烛,点亮;又插了香,带着儿子一个个叩头跪拜一番,最后燃了一通干脆响亮的鞭炮,才带着儿子下山。

元宵节的晚餐,是老母亲包的包面。一家三口陪着老母亲吃好包面,便要去村里小学操场上看灯会。老母亲说,灯会上人多,她怕挤怕踏,就不去了。

4

灯会现场没有甘长春母亲说的那么拥挤,但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舞狮子、耍龙灯,在老婆孩子眼里不稀罕,甘长春就拉着他们挤进人群密集区去看里面的“故事儿”。

最里边一圈人笑得前俯后仰的,正在演绎“蚌壳精戏和尚”,一个比人还高的蚌壳一开一合,里头居然藏着一个妙龄女郎,一个光头佬对着半开半合的大蚌壳动手动脚,蚌壳却不是好惹的,一会儿他的手被夹了,一会儿他的脚被夹了,一会儿屁股被夹了,到最后光脑袋被夹进蚌壳里去了。这个“故事儿”甘长春小时候百看不厌。

这边还没笑够,那边的笑声又盖过来了。一家三口挤过去看:一个“大头壳子”将一面铜锣置于地上当做澡盆,空手模拟开水龙头状,解下束腰的红布带做毛巾,在“水”里摆一摆,捞出来搓一搓又拧干,岔开两腿,他要擦身子——“少儿不宜”,甘长春赶紧带着老婆孩子转移了阵地。儿子却拼命扭头想看个明白,一个劲问甘长春:“老爸,那个大头娃娃他在干嘛呀?”

5

这边被人密密麻麻围着的,里面咿咿呀呀在唱,虽然没有掀起一阵阵的笑浪,却围了里外三层更多的观众。甘长春一家驻足观看,有三样“故事儿”在里头:跑旱船、推花车、骑竹马。看了半天,儿子说,我只看明白“跑旱船”,另外两样真看不出来!

甘长春对儿子说:“瞧建没有,那块红布兜起来像半张桌子的就是花车,前面化了浓妆的那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后面挂着胡子的就是推车的老汉,他手上的两根竹竿就是花车的车把手。你看,老汉正推着车送小姐去走亲戚嘞。”

甘长春又对老婆说:“骑竹马你一定看得出来,看见那小孩胸前挂的马头了吧,他的后面背着的就是马尾。其实马头和马尾是用一个竹做的框架连着的,那孩子的戏服盖着了看不出来。他手上的鞭子一扬,说明他的马开跑了。”说着说着,甘长春忽然闷声不响了,他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想起了自己十几岁时喜欢的一个女孩子。她今晚也会来看灯会吗?

6

她当然不会来,她已经远嫁外地了,就和自己娶了城里媳妇一样。甘长春为自己的失态感到好笑。但是他又想:说不定她和自己一样,今年回了娘家过元宵呢?仿佛在这人群中,真的会邂逅她。

甘长春自顾自地灵魂出窍,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带着老婆孩子走到了人群的外围,走到了舞龙灯喜炮子的地方。元宵节的晚上,各路龙灯集中在一起比着赛地滚龙灯,各家各户家里屯着放不完的鞭炮这时候会都拿出来,围着龙灯放。滚龙灯越精彩,吸引的炮子越多;放的炮子越多,龙灯滚得越欢畅。这就是喜炮子。甘长春走进了滚龙灯的圈子,放鞭炮的人们可没注意到他,一饼接一饼的万字头的浏阳河鞭炮都扔在他的脚边,此起彼伏地炸响了!

震耳的响声、脚踝的灼痛让甘长春猛然醒悟!甘长春拽着老婆孩子狼狈不堪地逃出龙灯的阵地,可是他的裤脚显出一块焦黑:袜子炸出了一个大洞,踝关节那地方被炸到了,又红又肿!

7

甘长春在妻儿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他不敢让母亲知道,悄悄地包扎一下,就洗洗睡了。晚上,脚伤的灼痛感让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正月十六的早晨,甘长春被母亲叫醒,说她昨晚上接到了他父亲托来的梦,责问今年儿子回家了,怎么也不去给山上送个亮儿?甘长春感到震惊:自己昨晚做的梦也是父亲托来的,问自己为什么不给先人送亮儿?

甘长春不解。明明自己昨天下午带了儿子上祖坟山,点了亮儿、焚了香、磕了头、燃了鞭炮,怎么父亲会怪罪下来呢?赶紧披衣下床,一颠一颠地赶去祖坟山上看个究竟。

到了山上,甘长春哭笑不得:他花钱买来给祖人送亮儿的那些木框架的灯罩,连个影子都没了!

链接阅读——

【“故事儿”】占不光的孙子看龙灯

【“故事儿”】甘蔗塆迟来的“故事儿”

“故事儿”来啦!

【年事】年的味道

【闲散文】这些年,我们堆过的雪娃娃

那年,下了好大一场雪

大年初一话出方

大年初二“姑爷节”

家家扶得醉人归

人勤春早

非迷非信贡祖人

送亮儿

元宵之后踏青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0)

相关推荐

  • 沈阳:新春马年观“龙灯”

    2月8日从南京返沈后,受外甥之邀,于9日下午前往沈阳棋盘山关东影视城拍花灯,本组图片就是昨晚在影视城灯会上拍的.有意思的是:今年原本马年,但灯会上却有很多龙灯,不仅造型各异.色彩艳丽,也是本次棋盘山新 ...

  • 黄陂那些事儿之一 ▎黄陂的地名为何许多后面带铺字,如甘棠铺等?

    小编 小编老家属于原黄陂县五岭公社,后来名字变成土庙镇,再后来镇没了,成了祁家湾街道土庙社区,记忆里,过去把进出县城必经的达义称之为达家铺. 达家铺,位于黄孝公路旁边,地理上算得上黄陂县西北的交通枢纽 ...

  • 元宵节那些事儿

    今天一天大家都在朋友圈里过元宵节.有的爬山去了,有的晒吃,有的旅游,我一般都是晒花,因为我不饿 元宵这两个字,有讲究! 元,最早表示人的脑袋,用人的脑袋代表第一,开始.字形如下: 因为表示脑袋,所以有 ...

  • 元宵节煮汤圆,汤圆外面熟了里面还是生的,是怎么回事儿?

    元宵节煮汤圆,汤圆外面熟了里面还是生的,是怎么回事儿? 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要到了,而元宵节也被称之为小正月.上元节,自古以来就有猜灯谜.吃汤圆.元宵的习俗.那在你的家乡元宵节这天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呢? ...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那些事儿

    正月十五元宵节游青州古城 正月十五元宵节逛十笏园庙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那些漫天烟花 正月十五元宵节十笏园庙会的部分照片 (以上视频图片均为友人拍摄且已授权视为原创保护谢绝其他公众号抄袭转载) 科普小 ...

  • 民法典自甘风险原则与保险那些事儿?

    换个角度看保险 我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废止目前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保险几乎涉及民事活动的各个方面, ...

  •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或许每天能赚10万、...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或许每天能赚10万.100万,1000万. 我是商人. 商人证明自己成功的方式太简单了. 多赚钱,多喝酒,多抽烟,多打P就行了. 自从我放弃了喝酒,抽烟,打P,很多朋友就消失了. ...

  • 一半景,一半藏文化,甘南自驾游,3天就足够!

    许多人会误以为甘南也就是指甘肃南部的缩写,但实际上,甘南是一个叫做"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直辖行政区,隶属于甘肃省. 如今热门的甘南旅游主要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基点,将"大甘 ...

  • 机关干部穿衣那些事儿:史上最全的机关干部着装法则

    职场着装的本质不但代表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是他应付各种大场面的心理准备程度,着装越正式,就代表他已经准备好出现在大场面了,所以,你该怎么做呢? 公务员因其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工作场合衣着的严谨性上,比其 ...

  • 为什么别人不把你当一回事儿,句句戳心!

    为什么别人不把你当一回事儿, 因为你太好说话了. 什么事情,一找你就应: 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什么错误,你都会原谅: 什么伤害,你都能接受! 要知道,有的人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习惯了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