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相关推荐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中国现代文学之二:五四运动前后时期文学2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先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新青年>为核心 ...
-
石钟扬:站在高耸的塔上眺望——陈独秀与中国小说(上)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庆过去不看塔. 每念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久传不衰的这则口碑.耸立在长江之滨迎江寺内的振风塔,素有&qu ...
-
新书摘要(4)应用文教授与白话文运动
何二元<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第四篇: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1918) 刘半农的<应用文之教授>是应用文写作的名篇,实际上它还是北京大学预科 ...
-
张屏瑾 | 白话新诗、现代诗与早期城市文学——从北京到上海
<新诗集>,上海新诗社出版部1920年1月出版 编者按 新诗与城市的关系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开掘的有趣的话题,张屏瑾博士在比较的视野中,分析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在新诗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不同 ...
-
【优先出版】“亚东版”品牌成因初探
优先出版 题目丨"亚东版"品牌成因初探 来源丨<出版与印刷> 作者丨孟岩岭 摘要丨文章以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分段标点古典白话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梳理,从秉持先进文化 ...
-
《觉醒年代》:看林纾小说《荆生》与《妖梦》的写作对象
电视机<觉醒年代>最近大热,我也一直在追更.在这部剧里,我喜欢蔡元培的雍容大度,也欣赏陈独秀的聪颖和他看事的通透.他写了一封叫<一封无受信人姓名的信>里说,他是赞同蔡元培的&q ...
-
陈独秀欣喜满酌酒,钱玄同加盟《新青年》
有了旗帜,喊出口号, 文学革命才在学界震动起来, 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最初只是在<新青年>说说而已,它之产 ...
-
陈独秀如何看曹雪芹和《红楼梦》?
新.旧红学都有一通病,即两派都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区分无非是历史人物的索隐或是作者自传说的考证而已. 1921年3月,胡适先生应上海亚东图书馆多次邀请,写出<红楼梦考证> ...
-
当前围攻作家的风潮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文学”的否定
最近掀起一股批判作家的风潮,先是方方,接着是阎连科和莫言,之后还不知有谁被揪出来.这场风潮的本质是对100年前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人的文学"的否定. 胡适 胡适在他的回忆录< ...
-
本期聚焦 | 从标点古典小说看汪原放的时代精神
<出版与印刷>2020年第3期 本期聚焦 题目 | 从标点古典小说看汪原放的时代精神 来源 | 2020年第3期 作者 | 吕满文 DOI | 10.19619/j.issn.1007-1 ...
-
《觉醒年代》讲了些啥?
<觉醒年代>讲了些啥?一句话,<觉醒年代>把毛泽东思想的来源讲解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觉醒年代>共43集,剧中角色众多,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肯定是剧中的三大主角 ...
-
沈及童 || 以我之“沉沦”引新文学之浪潮
主播:沈及童 提及新文化运动,或许你会想到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 李大钊 提及新文学,或许你会想到胡适,徐志摩. 胡适 徐志摩 确实,席卷全中国的新文化浪潮中涌现出了无数代表接力向前引领着桎梏中的国 ...
-
王泽龙||“五四”新诗集序跋与新诗初期形象的建构
"五四"新诗集序跋与新诗初期形象的建构 王泽龙 [摘要] 作为新文学运动中的白话新诗集的序跋,在"五四"文学变革与新诗形象的建构中具有较为 特殊的意义.&qu ...
-
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
1915年9月17日,青年留美学生胡适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中庄重宣言:"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亘古未有的文学革命第一声由此发出.文学是个很宽泛的概念, ...
-
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态度研究
✪史宁|光明日报出版社 [提要]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态度研究既往总囿于既成的某些老舍文章观点,特别是长期以1957年发表的<"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