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慢记之二十七:哲蚌寺前看古今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11日,海拔3800米

西藏少有下雨的天气,可昨晚入夜以来一直有雨。返程的航班时间正好在下午,一些朋友打算上午去逛逛西藏特产商店,我们四个人则决定冒雨前往哲蚌寺。
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打车到哲蚌寺大门后,还有爬上很长一段上山路段才能到达。为了节约时间,给出租车司机加上几十元车费,乘车直达半山腰的大殿。
哲蚌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在大贵族朗嘎桑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名为“白登哲蚌寺”,后简称“哲蚌寺”。藏语“白登”意为祥瑞庄严,“哲蚌”意为堆积大米。1464年建立札仓即僧院,传授佛教经典。寺内原有七大札仓,后合并为洛色林、果莽、德扬、阿巴四大札仓,西藏众多名僧大都曾在此学经,最盛时有僧众近万人、拥有141个庄园、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在民主改革前,占有溪卡(庄园)185个、土地5万1千亩、牧场3百个、牛4万头、农奴2千人,每年收取地租粮280万公斤、酥油13.3万公斤。在国内外的属寺共有3305座,共中区内640座、区外省市1647座、国外1018座。1959年民主改革后,彻底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还寺庙为广大僧俗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殿前有一石铺广场,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便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内经堂规模宏大,面积约1800平方米,共有183根柱子。这里供有哲蚌寺的主要信仰物——右旋法螺。这是哲蚌寺破土新建时,宗喀巴从“廓布山法库”掘出的一只法螺,赠予弟子扎西班丹,预祝他建寺圆满成功。
措钦大殿东边有一个半地下的很小的山洞,只能容一个人进入,名叫“让迥玛”,是宗喀巴闭关静修的地方,也是哲蚌寺最早的建筑。措钦大殿里后面一个殿堂里还保存有二世到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
由于我们到达的时间太早,后面的灵塔还未开放,便和早到的僧人简单交流询问到开放具体的时间以后,我们便径直到楼上参观游览。大殿二楼设甘珠尔拉康,藏《甘珠尔》经。三层是强巴佛(未来佛)殿,内供强巴佛八岁等身巨形铜像;佛像为宗喀巴在世时亲自开光,极为著名,亦名“强巴通真”,是西藏所有强巴佛里最通神的一尊;佛殿门上悬挂“穆隆元善”汉文匾额,为清朝时任驻藏大臣琦善任满调离西藏时(1846年)刻制奉献;四楼是释迦佛殿,据说是以500两银制成,两旁置银塔13座。
然后顺着山坡来到甘丹颇章(“颇章”意为宫殿)。甘丹颇章建于1530年,为极乐宫,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住持)时主持修建。以后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在这里居住过并历任该寺赤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务在该颇章处理,故名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五世达赖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
寺院的四周没有草木,都是砂石荒山,后面的坡地上建有一块很大的晒佛台,每当雪顿节到来,哲蚌寺会挂上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很多虔诚的信徒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山人海成为又一种奇观。
到了灵塔开放的时间,雨越下越大,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回到措钦大殿,进入侧室,看到了同布达拉宫内一样精致的灵塔。然后移步寺外石头铺就的广场,在雨中拍照,留下此行的最后一段记忆。

寺院内一片宁静祥和,山边的一些寺院房屋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破损,有的已经坍塌,青草从残缺的窗户、门洞里向外探望,看着一批又一批陌生的游人来来往往。

雨势渐渐减弱,云雾却越来越浓,哲蚌寺的轮廓越来越模糊,冷风夹杂着寒意催我们返程。回望那些修行的僧人、那些朝拜的信徒,再远远眺望山下繁华的都市,心底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摄于2019年8月)
(0)

相关推荐

  • 旅行 | 初来拉萨,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九月99 " 嘿,朋友们,又是春暖花开季,你们都还好吗? 转眼从藏地回来已过大半年,时间溜得可真快,和自己说好的要一直在路上,可真正做起来实在太难. 每次翻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 哲蚌寺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 创建于1416年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 ...

  • 到西藏旅游不能错过的10大佛寺,香火旺盛又灵验,各有各的特色

    西藏一直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波仔最喜欢去旅游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的宗教圣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西藏诠释着自己的虔诚之心.今天波仔就跟大家介绍去西藏旅游不能错过的10大佛寺.你去 ...

  •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2019年3月29日,一早赶到扎什伦布寺,第一批游客进寺参观. 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为历代班禅驻锡之地.位于日喀则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万历二十八年四世班禅 ...

  • 拉萨三大寺之一:藏传佛教最大,门前可随意停放小汽车,方便游客

    跟团初次来西藏拉萨旅游,第二天安排的是去布达拉宫参观游览. 想着以后还会再来,加之达拉宫内不允许拍照,便没有随团行动,独自一人走马观花,一天时间参观游览了拉萨市内的小昭寺(大昭寺先天下午去过了).扎基 ...

  • 西藏拉萨: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哲蚌寺

    西藏拉萨: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哲蚌寺

  • 不去这里,等于没到过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位日喀则市,是后藏最大的寺庙,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与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西藏格鲁派四大寺庙. 扎什伦布寺依山而建,众多的经堂大殿呈一字形排列在寺庙中心,十分壮观,四周有围墙环绕, ...

  • 读书笔记:为什么黄教能在蒙古地区大行其道?

    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由一代高僧宗喀巴主持的宗教改革以及黄教(格鲁派)的创立,彻底揭开了西藏社会大变革的帷幕.尤其是黄教的创立,不仅迅速地改变了藏传佛教内部各教派与西藏本土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并 ...

  • 梁长峨 | 致彼岸书:不会冷凝的血——读赫尔岑随记之二十七

    总第1349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那天,法国著名的悲剧女演员拉雪尔异常动情.悲壮地唱起了<马赛曲>."这个喜欢沉思的瘦瘦的女人:她不戴珠宝,只穿一件白色衣服,一只手放在 ...

  • 百病寻根记(二十七)

    ​世界是多元的,疾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秦书元老师从做人的角度看待疾病,很有趣儿,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顶撞父母患头疼胃病 徐州市安先生,29岁,头疼20多年,尤其在冬天遇风的时候,头疼欲 ...

  • 西行慢记之二十四:立坐辩经色拉寺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9日 从大昭寺出来,天色尚早,大家立即赶往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位于拉萨北郊3000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是藏传 ...

  • 西行慢记之二十五:布达拉宫有柔情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10日,海拔3700米 按照预约的时间,大家分头前往布达拉宫会合.布达拉宫前面临街的人行道上,满是前来转经的藏民.偶尔也有磕长头的信徒穿行其中,一位妙龄少女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 ...

  • 西行慢记之二十六:罗布林卡休夏地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10日 游览了布达拉宫,自然还应去看看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几经扩建,园林占地36万平方米,有植物100余 ...

  • 西行慢记之二十:好运满门当吉仁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8日上午 当雄一夜,睡眠质量出奇地好.可能是经过唐古拉山高海拔的挑战,当雄县城4200米的低海拔已不在话下了.尽管到达当雄的时间已是后半夜两点,但一大早就以"自然醒 ...

  • 西行慢记之二十一:纳木措上觅风景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8日 从当吉仁赛马节开幕式现场离开,乘车前往纳木措.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一大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余千米,南北 ...

  • 西行慢记之二十二:坐着汽车到拉萨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8日至9日 向拉萨进发!大家经受住了高海拔的考验,完全适应了海拔4000米以下的生活环境,打开汽车音响,把<坐上火车去拉萨>改编成<坐上汽车去拉萨>, ...

  • 西行慢记之二十三:大昭寺里看虔诚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9日 游览布达拉宫,全天需要预约且要头一天预约第二天的门票:游览大昭寺,则是上午需要预约,下午可以随时购票入场.于是大家先去八角街闲逛,附近的特色产品商店里,绿松石.天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