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轮复习在知识上复习的原则是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重在知识梳理和建立联系,但综合性不能太强,关系比较近的知识可以前后建立联系。所以接下来的一轮复习既适合复习又适合新课,既适合学生,又可以作为老师的备课参考。

本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电子课本】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细胞的组成元素

对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是件复杂的事情,要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多种方法。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

注意,各种生物的细胞不同,同一生物的细胞又有多种类型,其成分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种成分及其含量的数据都是大致而言的。微量元素还有很多。

2.组成人体细胞的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中,按鲜重多少依次是:O、C、H、N;按干重多少依次是:C、O、N、H。记忆方法:前面两个调换,后面两个调换。鲜重多的就是水(H2O),所以鲜重O在C前,H在N前。

二、细胞中的化合物

1.化合物

细胞中的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水,有机物最多的是蛋白质。

2.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2.1糖类:C、H、O

2.2 脂质

脂肪:C、H、O

固醇:C、H、O

磷脂:C、H、O、N、P

2.3 蛋白质:C、H、O、N(P、S等)

2.4 核酸:C、H、O、N、P

2.5 ATP:C、H、O、N、P

2.6 叶绿素:C、H、O、N、Mg

2.7 胡萝卜素:C、H

2.8 叶黄素:C、H、O

2.9 NADH:C、H、O、N、P

2.10 NADPH:C、H、O、N、P

这样简单列举可能不利于理解,也不直观,更多详细介绍查看:【干货】高中生物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3.一些特殊元素参与组成的物质

I:甲状腺激素

Fe:血红蛋白

Mg:叶绿素

N:蛋白质、核酸、磷脂、叶绿素、ATP(ADP、AMP)、NADH、NADPH、尿素等

P:有些蛋白质、核酸、磷脂、ATP(ADP、AMP)、NADH、NADPH等

S:血红蛋白等大多数蛋白质;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22种氨基酸都长啥样

说明:

①磷脂、核酸、ATP、NADH和NADPH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N、P。

②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元素,有的还含有S、P等。如血红蛋白含有Fe、S,其化学式:C3032H4816O812N780S8Fe4。另外上述各种化合物除蛋白质外都没有S,而蛋白质可能含有S,所以如果哪个有机物含有S,那么一般可以确定该物质是蛋白质,也就是说S是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元素。注意二硫键。

③关于NADH和NADPH

NADH和NADPH分别是还原型辅酶I(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还原型辅酶II(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今年全国卷II的第29题就考查了二者的区别,其实很好记,先学(细胞呼吸)的那个是I,后学(光合作用)的那个是II,II比I多了个P。

更多详细介绍查看:【干货】高中生物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三、物质检测

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①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当然化学上和生物必修三P103也直接将试管在火焰上加热,只不过考虑安全问题,对于初学者水浴加热更安全,还能受热均匀。②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浓度区别与使用区别(浓度和用法)。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溶液,氢氧化钠相同,关于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这样记:双缩脲试剂只用4滴,用量少,所以浓度也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①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②注意检测试剂为“双缩脲试剂“而非”双缩脲”③双缩脲试剂之所以能检测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有肽键(实际上是含有与双缩脲类似的结构),双缩脲试剂能检测含有两个肽键及以上的物质,不能检测二肽和尿素。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在观察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时用碘液做染色剂,使细胞核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