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风格与性格体现「高天晨书艺丛谈」

文:高天晨

书法体现了我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审美状态和思维方式,而书法的艺术风格,同样也充满了个人的艺术色彩。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也鲜活的体现了不同书写者的性格风貌。今天,我就来说一说书法的风格与性格体现的话题。

“字体”与“书体”的异同

书法有“字体”和“书体”的不同。“字体”是汉字经过历史而演变的不同形态。早期的书体和字体的概念的重合的,如我们知道的字体(书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比如下面“书”字的字体演变。

“书”字的字体演变

隋唐以后,书体的意义又扩展到书法艺术的风格上,如唐代的欧、褚、颜、柳,宋之苏、黄、米、蔡,元代的赵体。所以,书体是由于汉字的出现,随着字体的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最后从字体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义,并逐渐丰富的具有各自独特面目和独特风格的汉字书写体系。

“书”字的不同书体

书法风格是不同历史人物的侧面展现

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艺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用笔墨在纸上塑造一个“人”的抽象形象,这个和汉字的表意功能是不完全一样的。笔墨的律动和力度结合,加上墨的干湿变化,抽象的舞动线条,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和审美,以及他的才气。

有趣的是,这些笔墨的痕迹,除了艺术功能之外,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录功能。那就是历史名人的信息,除了后世的文字记载之外,也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笔墨感受其风采。

【孔子字迹】

传为孔子留下的字迹

上图是传为孔子留下的字迹,左边的篆书出自《淳化阁帖》,右边是《孔子剑刻碑》。这两个字迹是否为孔子真迹还具有很多争议,但是至少给我认识这位古代圣哲一个侧面的可能。孔子的时代,严格来说还没有作为艺术的书法概念产生,汉字只是用来记录。

【诸葛亮书法】

传为诸葛亮留下的字迹

诸葛亮的书法作品,可能很少有人见过。我们都是通过文本去猜想其形象,或者直接受影视剧的影响直接在脑中定型。我们通过字迹,可以看出很多不同的信息,如同一个侧面去看其面貌,猜其真实性格如何,是很有趣的事情。

诸葛亮的这两幅字,左边的草书,是书信。右边是隶书对联。左侧潇洒俊秀,右边大气而刚健。体现了军事家的细腻和气魄。

【李时珍书法】

李时珍书法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书法。为隶书,清秀明朗,工整之余又有韵味。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思维非常细腻,没有一笔有粗糙之感。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书法】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书法

司马光王安石这两位历史上的政敌,其书法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虽然一个是碑刻隶书,一个是墨迹行书,形式上有差别,但是依然可以在行笔和章法结构的意识上感受到他们性格的不同。司马光比较规整,王安石比较洒脱自由。

对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关于宋代变法,司马光的“保守派”和王安石的“改革派”的风格,书在书法字迹上也能看出端倪。

书法与性格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说: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书法是运用笔墨在纸上建立一个虚拟的人的状态,这里有筋骨肉,也有精气神。而不同的性格建立不同的自己的状态在笔墨上,对当时人来说,是起到了艺术的“移情”作用,而对我们来说,前人留下的笔迹墨痕,是一个个活生生性格刻画。

书法的笔力不是技术,而是用笔的一种性格体现。无雄浑之性,笔下便不会有雄浑之力。用技法表现的有力,是一种掩盖真实表达的方法,技术学习如果方向不是表达自我真性,就是学习表演别人,就错了。

赵壹的《非草书》:凡人各殊血气,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在手,可强为哉?

【杜甫与李白的书法】

诗圣杜甫《严公九日南山诗》与诗仙李白《上阳台帖》

诗圣杜甫《严公九日南山诗》与诗仙李白《上阳台帖》,虽然字体不同,但是看章法和用笔结构,二人的性格差异不言而喻。杜甫瘦硬沉雄,李白俊逸豪放。是两种力量的展现。

【白居易】

唐 白居易手迹《白氏文集古抄残卷》,温雅雄健,神气爽爽,字迹简单中有内涵。如同其诗歌平易近人的风格。

书法也是不同人生履历的性格展现

千百年来,书法多是文人所好之艺,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印象,文武殊途,文人风雅,武人粗糙。其实不然,真正的武术家也是“文武兼备”的,很多武术家都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们的书法字迹,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性格。

【王芗斋】

大乘拳(意拳、大成拳)祖师王芗斋先生,为一代拳派的开创者。其拳术法自天然本能,追求意之大乘境界,不落招式痕迹的窠臼。王先生的字,刚健有力,结体不拘于一格,自然天真,而又有一定法度。体现了其“身无定势,随遇平衡”的思想。

【孙禄堂】

孙氏内家拳的创始人孙禄堂先生,武艺精湛且武术理论著作颇丰,影响力很大。孙先生的这幅字,结体取法黄庭坚,而笔法凝结有力,不似黄庭坚的笔势纵放,似乎有孙氏形意拳“进退有度”的风范。

【叶问】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字迹,俊秀儒雅,可见其学养非常深厚。字虽小却转折处有力,结体字中线始终如一。如同咏春拳“守中用中,寸劲短打”的特点。

除了文人武者,修炼的人的字迹也会很有不同的气质

【憨山和尚与白玉蟾】

名僧憨山与道家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他们的字都有一种超然出世的洒脱感。结体不拘一格,散淡悠远,关注线条的流动,而不在意笔法的变化,似乎也和佛道的出世宗旨有关。

【张三丰】

张三丰的草书非常有特点,人称“龙行大草”,翻云吐雾,气势磅礴如龙,笔画变化又如太极阴阳转化。

【弘一法师】

我们说书法风格体现了人的性格,同样,书法也能记录一个人一生中性格的变化。看弘一法师书法,由年轻的雄健刚劲到中年的秀雅恬静、再到晚年的朴拙清新、临终前的无所执意。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记录了他从一代才子到佛学宗师的历炼过程。繁华归于平淡,棱角变得无迹可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