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心全部移于一腿,不符合陈式太极拳的规律!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洪公原文《太极拳拳法三字经》,是专门论述“眼法”、“身法”、“步法”的内容。洪公以简练、朴素的三字经语法总结提炼而成,并适当加以注解,以助后学。

《眼    法》

意发令,凭眼传,审地势,察敌变。

眼所视,有点面,实点顾,虚而盼。

身步手,随顾盼,盯目标,莫乱转。

《身    法》

讲身法,上中下。顶劲领,裆劲塌(1)。

腰如轴,戒凸凹(2)。长强穴,尾骨端。

体里裹,微后翻(3)。气松沉,小腹间(4)。

重心低,动无偏。胯里松,裆开圆。

既灵稳,且自然(5)。两膝盖,与踵齐(6)。

随身转,互落提(7)。杠杆理,支重力(8)。

如磅秤,称粮米。物如重,砣随移(9)。

使重心,得随遇(10)。守中立,莫挪移(11)。

[注]

(1)上则虚领,下则松塌。

(2)“凸凹”可读音为“鼓洼”。

(3)这个要求为陈式太极拳与其它各式太极拳的根本区别。

(4)指脐下气海穴。道书称“丹田”。

(5)重心随裆开圆而增加稳定度,胯内腿根大筋放松,可加大左右旋转的灵活性。

(6)不许膝与足尖齐,否则会使小腿向前倾斜,成双重,而转换不灵。

(7)身左转,则左膝提而右膝落;身右转,则右膝提而左膝落,以保持重心随遇平衡。

(8)支点在头顶百会穴向上领,向下至尾骨的立轴;重点是对方加在我身上任何部分的力;力点是我用以引掤对方身体任何部分的力。

(9)古拳论说:立如平准。这是合乎力学原理的。称的物体分量加大了,则必须将砣拨向适当的位置,以保持力点与重点的平衡,才能斤两不差。这是太极拳掤法的作用。

(10)指随遇平衡。

(11)按古拳论:“立如平准,腰为车轴”的要求(车轴不能前后左右移动)身法必须做到: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有人说陈式太极拳的练法为:重心全部移于一腿。这不符合陈式太极拳的规律。

《步    法》

步进退(1),随身转。斜或正,因势变。

论步型,马弓盘。虚与实,互转换。

动如水,流曲弯。静止处,稳如山。

沉着中,有轻便。

 [注]

(1)步法的进退必须走弧线,这是脚尖或里扣或外摆形成的,绝不能直线进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