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周详 | 与老中医田太溪先生交往二三事

田太溪医师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金周详

审核:王灵恩

一位非亲非故的人写点回忆文章,总该给点理由吧。于我而言,他是为我主治的医生,同时也已是亲人。老先生骤然离世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每每回想,勾起平时交往的点点滴滴。他就是在杏坛默默耕耘数十年,在县内中医界颇有名望的中医师、原从宁海城关医院退休的田太溪老先生。
位出生在七市梅枝田,并在当地卫生所起步的中医师,他从医经历稍显得普通而平凡。他既没有显赫的杏林世家的身段,也无耀目的高等学府文凭的加持,纯粹是凭勤奋与实打实自学打磨成才。若说学历上稍有一点资历填写的,无非到宁波卫校镀过了金。一句话:没有过硬的文凭。就是这位既无显赫背景也无高大上文凭的医者,硬是凭着一己的摸索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位载誉乡里的宁海县街老中医。
指算起来,和老先生结缘始于我还是小学生时。转眼十几年,待我已长大成人,老先生却离我而去。回望逝去的岁月,感念老先生平素待我如亲人,甚至在他生命最后两个月,交出平生最后一副药方,在弥留之际还记挂着我的成长,真可谓良言珍贵,寄寓厚重。应证了一句老话:真正的医者,既能医身又能治心。老先生一生诊治患者无数,而我有幸忝列其中,值得我用一生去敬重和感恩。
梅枝田村一角(周衍平摄)
一、医者仁心,载誉乡

先生来自南路梅枝田村,姓田名太溪,有很多患者更愿意方言谐称他为“田大师”,因为老先生中医医术精湛,名闻遐迩,倒也符合这个称呼。先生生前曾是城关医院院办主任、门诊部主任,还被作为医疗卫生界代表推荐为宁海县第七届政协委员。
得我早年去就医时,先生的坐诊案桌旁,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很多患者为了能看上病,都是从乡下起早赶来,有时竟为了病历卡的摆放早晚,看病先后顺序还时常闹出点小纠纷。乃至他退休后,也常常仍有患者从贵州、上海、苏州等慕名远道而来,盛况如旧。     

此受患者欢迎不是凭空而来的,是老先生他医术、医德在数十年无数患者口碑积累的结果。田老常说,他是苦命出身,5岁父亲早亡,小时候尝尽人间酸苦。十几岁时就一人步行到天台寺庙的老和尚学医。田先生是个极重感情的人,交往十余年里,数次提到他的先生。显然,这位亲授医术之师傅给他人生带来的变化毕生难忘。
到他的这位师傅,其实是一名门之后,早年与柔石等皆为同窗好友,因家人阻扰未能去红色圣地莫斯科,大革命失败后遁入空门,潜心医术。若溯源,老先生一脉医术,传承自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至今已历十几代。所以晚年老先生一直想寻个传人,或者将经验整理成册传承下去,只可惜天不遂人意。
二、博采众长,醉心歧黄
老先生真正结缘,是在他退休前后。先生夫妻先后因腿脚受伤,外出不便,只能待在家里休养。后来他因生活琐事想交托我们办,他记起之前有病历卡写有我母的单位,他便按图索骥,寻路过来。而此时恰好我们因先生退休苦寻不到联系方式,也正抱憾不已,此番先生上门再次相见,彼此互欢。后在2011年他在诊所筹备过程中,我们彼此感情渐深,双方从普通医患关系而成为一生的良师挚友。

田太溪诊所

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在职上班时,总是六点就到医院,为早到的患者诊治。一到退休后,他也是五点不到起床,常在黄纸上用清水练字。他常言: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对中医师尤是如此,一手漂亮的字落在处方上,就是一幅书法作品。
还提到过,他的老家下田村田氏一族,原是梁代殿前将军、宁海城隍爷田什的后裔,将军湖与将军路便由此得来。只是什么时候到下田村他还没考证出来。宗谱藏在上田村,待自己不看病了,田先生就想把他借过来重新誉写一份,所以苦练一手小楷。     

于看书,占据一天大半时光,名副其实的一生爱好老先生看的书是相当广泛,各种学科都有猎涉。他常常会托我母亲购书。像《诗薮》明代诗歌理论著作等文学书,老先生也是爱不释手。和我们现在囫囵吞枣相比,他是会反复研读两到三遍,在旁边仔细写下批注,看到有益处,他还会推荐给我这个小后辈。
赤脚医生为乡亲看病到宁海城关医院的中医师,他的注脚就是勤奋。各种中医典籍诸如像《周易与中医学》,各种名家的经验笔记,只要有关的他都读,而且一读读了好几遍。而且会将古药方进行仔细的辨别,重新根据自己经验进行改良。这个过程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需要实践积累和孜孜不倦的求实意识,能做到这样殊为不易。
我曾看到过他的一剂药方,常常同一个病,每个方子都不一样。在非典肆虐时,他还会同宁海各界名医,开出预防药方。这样苦攻研读,医术焉能不精?一般言来做一件事容易,但像老先生这样一辈子坚持枯守书斋、悬壶济世,得有多大的毅力, 而田先生却做到了。
生一生淡泊明志,我感受不到这一辈子他有什么对物质有特别的欲望,他唯一爱好大概就是书了。所以我上学时候,常常会留意淘些清代中医古籍。由于囊中羞涩,买来的多品相不好,但老先生都不嫌弃。其中一套《临证指南医案》,因为是祖师叶天士的书,还亲自修补。其实当时还多次搜了整套的本草纲目古籍价格,想着我要是买来送给先生,他该有多高兴。只是看到上万价格当时犹豫了,想等着工作以后再作计划。但是现在是工作了,我还会有机会吗?这成了我人生一个大大的遗憾。
三、修身齐家,泽被后人
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一生难免会受到种种嫉妒、憎恶、懒散等各种负面情绪习惯影响。但是老先生却顺逆自如,心明如镜, 因为他是个睿智而又宽厚的人。我与他十几年相处与交往,对他为人处事方式了然于心。他心态阳光温和,所以他的人生显得公正客观而积极。他视我为家人,时常教导我为人要正派,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当我有负面情绪或者迷茫时,他都会用自己经验和其孩子经历提点我。告诉我要把笔头练好,同时善于表达。告诉我要经常锻炼,借助运动找到志同道合朋友。
 

田先生与夫人

先生家风淳厚朴实,他的为人及好学也影响着他的家人。老先生妻子始终支持他工作,不离不弃。最信任喜爱的两位妹妹都是教授,儿子儿媳毕业名校,求学不止。还记得当我本科快毕业不知如何选择时,是他建议我考研,才能走得远;当职业选择时,建议我从基层干,走得稳。每次关键人生抉择都有老先生的一番心血。
实作为普通人的他,有看到两个儿子白手起家,作出这样一番成就的自豪、开心,有其中过程艰辛的心疼,有会拿着孙女成绩单开心,并及时和我们分享。他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我家这姑娘从小有志气,以后要出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至今年1月份的最后一次相见,他或许已知自己时日不长,老先生很是艰难地说了很多。他一如既往地分享了小孙子出生,孩子们进步,看出了他的欣慰,一直说独自打拼不容易。还有他对家人怜爱与牵挂,对身后作出安排。弥留之际还记挂着我这个小后生,希望我找一个好对象,做一个好人。要我既入体制,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了诱惑,都是普通人,要有平常心,一定要为老百姓多办实实在在的事。
个月后,老人就撒手人寰。这也成了老先生对我的最后寄语。至今我时常想起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悲痛难拗。但遗憾的是,他再也听不到我放假回来的常喊的那声:“阿公我回来了。”
了一辈子书,行了一辈子医,当了一辈子家,我知道他还有太多太多要分享的话,很多很多想去做的事,还有很多的牵挂。人生大多如此。只是还是不甚悲痛,不免伤怀,不能接受。十几载相伴恩情实不敢忘,教诲不敢丢。先生走好,后辈安好。
忆梅田老人
幼苦迫肤立寒志,
珈蓝问道入杏林。
夙夜求索尝百草,
半生书斋博古今。
悬壶祛恶誉缑城,
克己厚德载仁心,
诚知人力终有时,
然忆音容泪沾襟。
乡土宁海
公益性传播平台

□ 作者:金周详

□ 图片:作者提供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竹林老王(王灵恩)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题词:林邦德

(0)

相关推荐

  • 传奇故事说杨三

    编者按:名医杨三,是长阳传奇人物,在全县特别是前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惜县志不载.覃守宪先生根据民间口述整理的<传奇故事说杨三>一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今人了解杨三其人其事具有参考作 ...

  • 中医大家余听鸿:但凡有个营生,就别去做中医

    曾经有人问我,文老师,你这个专栏,能办到什么时候?你还能坚持多久? 我说,我也不知道.或许明天,或许后天,或许在某个小事的耽搁之下,我就停笔了. 因为,我所坚持的东西,全凭一腔热血.而所谓的热血,也总 ...

  • 不信者不治

    不信者不治,中医的这个原则还是必须要坚持的. 既然不相信你,那就相信谁让谁治,谁又不欠谁的,谁都有自由. 按理说,抱着试试的态度,也无可厚非,但作为医者,却觉得受到了不尊敬. 其实试一试,医者来说可以 ...

  • 金国荣老中医手稿要点(耳鸣)

    耳鸣.. 1.小柴胡合温胆汤加羚羊角. 菊花. 蒺藜. 2.痰火上攻,耳鸣耳聋.. 二陈汤加黄柏. 瞿麦.萹蓄. 木通. 3.治耳中蚁斗方.. 熟地90克 山萸肉90克 白芍90克麦冬30克 柴胡9克 ...

  • 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珍奇穴方诀(文/胡军)

    田从豁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为第二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老师为西学中专家,有深厚的中西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1990年有幸聆听 ...

  • 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珍奇穴方诀​

    原创2021-06-26 23:18·胡军7605 田从豁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为第二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老师为西学中专家,有深厚的中西 ...

  • 金国荣老中医手稿要点之论耳鸣

    耳鸣.. 1.小柴胡合温胆汤加羚羊角. 菊花. 蒺藜. 2.痰火上攻,耳鸣耳聋.. 二陈汤加黄柏. 瞿麦.萹蓄. 木通. 3.治耳中蚁斗方.. 熟地90克 山萸肉90克 白芍90克麦冬30克 柴胡9克 ...

  • 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经验总结两个部分. 文献综述共三篇.第一篇"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回顾了古代及近.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治则 ...

  • 金国荣老中医临证指要

    (薛东庆整理) 根据其读书手札摘录 1 整体失调,多为虚和郁两类病机病变.慢性疾病,多虚亦多郁,常虚郁互見. 2 凡有郁者,必当疏郁为先,而后言补. 3 两感者,本表里之同病,今見有少阴溃于内,而太阳 ...

  • 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湿疹病临床经验总结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经验总结两个部分. 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回顾了古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方法,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和调护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 ...

  • 学习老中医田隽经验有感11.黄连搭配麻黄...

    学习老中医田隽经验有感1 1.黄连搭配麻黄治疗眼疾,效果显著. 思考:黄连,本经谓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黄连本身就能治疗热性眼疾. 而麻黄能驱散表证引起的上 ...

  • 98岁北京诊金最高的老中医~教你与医院绝交,震撼!太实用了!

    干祖望,男,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国内最权威,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 他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