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木心(节选18、19)

第十八讲    谈音乐 (未记)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这段时期(魏晋)文化之高,西方还没有注意到。其文学与生活的浑然一元,浑然一致,西方没有出现过。盛唐的李白、杜甫也未如此。不是以殉道精神入文学,而是文学即生活,生活既文学,这样的浑然一元,是最高的殉道。

嵇康想以不死殉道,老子、庄子都提倡不死殉道。说他们颓废,胡说!他们都知道生命之可贵,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嵇康后来择死,实在迫不得已,是在苟活之状下才择死。阮籍佯狂醉酒,逃过种种杀机,写了不少咏怀诗。

中国文学史上称“建安风骨”,(除建安七子外,还应包括曹氏父子,左思等人在内 )后来的“盛唐气象”是“建安风骨”的衍伸发扬。盛唐文学是从建安来的。

建安七子(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竹林七贤(晋朝):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之后是陶渊明。

曹植才高八斗,不对,曹操值一石。最好的诗是《观沧海》。(还有《短歌行》)

《短歌行》这首诗好在即兴流露,似乎不认真做文学对待。严格讲,引《诗经》不允许一连四句拉过来,那是犯法的。但全诗造诣高,觉得作者才思足够挡的住,所以不当剽窃论。全诗有景、有情、有姿态、有表情、有动作。

……七贤之中,阮籍、嵇康最杰出……

中国文学史,能够称兄道弟的,是嵇康。嵇康的诗,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中国的文学,是月亮文学,李白、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的所谓豪放,都是做出来的,是外露的架子,嵇康的阳刚是内在的,天生的。

一个艺术家要三者俱备,头脑、心肠、才能。如果缺一,赶紧补一;缺二,问题大了;缺三,事情完了 。

嵇康为什么是艺术家?人格的自觉。风度神采,第一流。第一流的艺术品,还得分两类:一、艺术品高度完美,艺术家引退不见;

二、艺术品高度完美,艺术家凌驾其上。

最高兴最安慰的是:二三流艺术家是自觉不了的。不是说,:“好,自觉这样重要,我决计要自觉了”——这可更糊涂,更装腔作势,搭臭架子了。二流人物再自觉,也不可能晋升一流。

第一流的艺术家,非常自爱(不是自恋),会自我观照,自我脱离,以供自我关照,用神驰的眼光对待自己。

陶渊明,双重的隐士。实际生活是退归田园,隐掉了。文学风格是恬淡冲和,也隐在种种高言大论之外。……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

读陶诗,是享受。写得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得那么淡,淡得那么奢侈。

我与陶潜还有一点相通,喜欢写风。文笔、格调都有风的特征。

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

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

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包括《世说新语》)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能够欣赏崇高伟大的作品,自己就崇高伟大。

反正哪里有艺术,哪里便有“人”。我一天到晚爱艺术,爱人,没有工夫爱“人类”。我是人类的远房亲戚 。

(0)

相关推荐

  • 古代文人雅集知多少(中)

    读裁者黄远辉2021-02-19 06:28:25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

  •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什么会留下“猖狂”之名?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是大才子王勃笔下的阮籍,也是世人眼中的阮籍.一个不遵礼法的狂士:一个嗜酒如命的酒痴:一个穷途而哭的怪人,这是阮籍留给世人的脸谱化形象.可世人的评说能代 ...

  • 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魏晋风流是一种什么画风?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哥裁缝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汉献帝落于曹操之手后,改年号建安.建安年间社会动荡,民生多艰.曹氏父子求贤若渴,文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四:正始文学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四:正始文学 继建安文学之后是正始文学.正始(公元240-249 年)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这一时期,曹魏政权逐渐削弱,代表士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集团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与曹魏 ...

  •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孔融.阮瑀.陈琳.王粲.徐干.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拓展资料 一.关于"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 ...

  • 弗朗西·耶麦诗12首

    弗朗西斯·雅姆(弗朗西·耶麦,Francis Jammes,1868-1938),法国旧教派诗人.他笃信宗教,热爱自然,他的诗把神秘和现实混合在一起.他的诗大都写得质朴,很少有绚丽的辞藻.作品有< ...

  • 睢建民丨长啸台下话阮籍

    孤立于尉氏县城小东门南侧的一抔土丘,传说为战国军事家尉缭子所筑"拜母台",另说是西周时期周幽王设立的烽火台,却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栖居此台抚琴吟诗而 ...

  • 文学大家木心,正经身份其实是画家

    2020-10-02 23:29:00·书画论坛liyu 他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知识分子,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木心说:"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9)

    第二十九   讲中国古代小说(一) 中国小说萌芽其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48、49、50、5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小说在古代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不足道,浪漫主义时期也不见不朽的大作.十九世纪,小说活跃起来.一是主观命题,以古茨科为代表,代表作<精神的骑士>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4-2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诗,格律严谨,有流弊.好处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皆可入诗,更比不必说抒情诗. 爱情,蛮有意思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诗性--文雅-- 绝句.律诗,自齐到唐,到全盛期,渐渐太过成熟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