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写好楷书的50个要领!建议收藏

2019-05-31 11:42

汉字要想写得端正紧凑、匀称、美观,关键在于正确地安排好字的结构... ...

1.上点居中点要斜

2.脚点下开立得稳

3.三点上点向右靠

4.四点变化形各异

5.两横并行下横长

6.长横腰细收笔重

7.短横腰细起笔重

8.字中也有特斜横

9.框内有横右留空

10.有竖穿横必居中

11.长短变化弄明白

12.直撤四十五度妙

13.撇捺配合下端齐

14.穿横之撇上端直

15.平起斜出莫翘尾

16.字中捺多捺变点

17.交叉叉要在中线

18.竖弯多取包揽势

19.卧钩弯曲向心挑

20.斜钩太曲力变小

21.多钩有时要省掉

22.横多横距应相等

23.长横应在字中央

24.多横应有一长横

25.中竖出头下悬针

26.竖遇撇捺莫出锋

27.长短竖画多弯斜

28.多竖之画莫齐平

29.竖多间隔宜相等

30.三撇胸中接下撇

31.撇在顶上斜度小

32.弯钩弯度应适度

33.钩在左边宜让右

34.挑画出锋速度快

35.左上包体宜内靠

36.合体要把比例找

37.品字结构分大小

38.全包外缩内宜满

39.右上包左左外露

40.下包上体内应高

41.上下相同下要大

42.左旁短小中偏上

43.右旁短小中偏下

44.字长紧缩宜宽大

45.长横搭配撇捺缩

汉字要想写得端正紧凑、匀称、美观,关键在于正确地安排好字的结构... ...

46.长方两竖宜等宽

47.口下一横过右竖

48.左右相背勿太远

49.相向两点忌太近

50.笔画组合不粘连

51.封头之竖下垂露

52.戈钩莫为圆弧

53.盖下撇捺大于盖

(0)

相关推荐

  • 干货:怎么写好独体结构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图解第一组 一.独体结构有撇有捺的字,书写的时候既要保持对称还要把握撇捺伸展,多为撇短于捺画. 为保持字体平稳,竖撇短于捺画. 为突出主笔长横,央字的捺画可以写长点.学生写规范字,要写斜捺,长横的右端 ...

  • 《九成宫》单字分析——“成、疾”

    有思考,才有收获. (成疾.) 本期更新内容为以下两个字:成疾. "成" (其他字的写法,请查阅菜单"字集"目录) "成"字楷书临写 1,& ...

  • 田蕴章:写好楷书的50个要领

    汉字要想写得端正紧凑.匀称.美观,关键在于正确地安排好字的结构... ... 1.上点居中点要斜 2.脚点下开立得稳 3.三点上点向右靠 4.四点变化形各异 5.两横并行下横长 6.长横腰细收笔重 7 ...

  • 写好楷书的50个要领!(田蕴章教学动画)

    .汉字要想写得端正紧凑.匀称.美观,关键在于正确地安排好字的结构... ...1.上点居中点要斜2.脚点下开立得稳 3.三点上点向右靠4.四点变化形各异 5.两横并行下横长 6.长横腰细收笔重7.短横 ...

  • 写好楷书的50个要领!

    汉字要想写得端正紧凑.匀称.美观,关键在于正确地安排好字的结构... ... 1.上点居中点要斜 2.脚点下开立得稳 3.三点上点向右靠 4.四点变化形各异 5.两横并行下横长 6.长横腰细收笔重 7 ...

  • 写好楷书的53个要领

    汉字要想写得端正紧凑.匀称.美观,关键在于正确地安排好字的结构... ... 1.上点居中点要斜 2.脚点下开立得稳 3.三点上点向右靠 4.四点变化形各异 5.两横并行下横长 6.长横腰细收笔重 7 ...

  • 写好楷书的15条技巧,收藏不亏!

    我是晓舟书法-宋老师 如果你也喜欢书法,不妨加我微信来我朋友圈! 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书法吧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 我们在书法大家园等你 1.写楷书时发笔逆入时速度要快,如惊蛇之入草:逆入作点后调锋 ...

  • 书法讲堂 | 写好楷书的十条法则,赶紧收藏

    书法讲堂 | 写好楷书的十条法则,赶紧收藏

  • 31张图92个狠招,古代人写好楷书的实用招数,值得收藏与学习

    <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是黄自元在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间架结构<三十六法>和邵瑛著作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归纳总结出九十二种汉字结体书写的方法,并各有 ...

  • 【九级书法】适合中小学生写古诗的硬笔书法作品纸,建议收藏

    彩色黑白均可 彩色黑白均可 彩色黑白均可 彩色黑白均可 彩色黑白均可 仅彩色打印 彩色黑白均可 仅彩色打印 彩色黑白均可

  • 影响我们喝茶的50本书,建议收藏这个茶书推荐哦!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精神博大,这和茶书对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息息相关.下面就为大家盘点50本中国茶史上最重要的茶书,看看你读过哪些? 1.<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作者: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