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境界,决定着你的未来
20小时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作者:木沐,36氪经授权发布。
大家好,我是木沐姐。
我经常跟学员在讲到制定职业规划的时候,分享过千万不要抱着在一家公司“养老”的想法。
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度,完全不关心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这是非常被动,也相当危险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跳槽离职是你执行职业规划的一个必要步骤,不能等闲视之,反而要好好研究一番。
今天,仅从我们离职的境界来聊一聊,看看从低到高,离职境界如何划分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最底层):快意恩仇,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层(中间层):匆匆来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第三层(最高层):挥泪送别,收获人脉无数
处于不同境界 ,离职时的表现迥然不同,同事和领导对他们的态度也大相径庭,这也意味着未来你在人脉拓展和收获潜在机会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待遇。

01 第一层(最底层) 快意恩仇,老死不相往来
处于这一层的人,他们在离职的瞬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摆脱无能的老板,讨厌的同事和糟心的公司,面对要投入新东家怀抱,他们急不可待。
其实,这种人平时就对公司各方面心怀不满,比如经常发表负面评论,抱怨不断,甚至还时不时流露出另觅下家的想法。
有了这样的心态,工作上就不再用心和投入,也不太在意和同事或领导的关系。
因为打心眼里,他们就觉得自己就待不久,干不长,完全没必要强颜欢笑。
同事和领导不是傻子,这种表现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异常紧张,给人一种“这家伙是不是不想干了”的印象。
所以,等到哪一天,他真的提出来辞职不干了,大家一点都不惊讶,反而觉得有点晚。
他们完全没兴趣组织属于自己的告别聚餐,当然也基本不会有人帮他们张罗。
甚至他们在最后一天,也不可能发一封告别邮件给同事,互道珍重,留下彼此的联络方式。
他们想的是,老子终于可以“滚蛋”了,一辈子也不想再见到这个倒霉公司的所有人。
处于离职境界的最底层,这种快意恩仇似的做法,不论从做人还是情商方面都显得极为幼稚,学生思维从中作祟。
他们不知道的是,辞职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以为是天堂的新东家,等到过了蜜月期,这样的思维模式会犹如魔咒般让故事重演。
终有一天,他们还是会抱怨不断,嫌弃新公司和新老板,然后再次仓皇离开。

02 第二层(中间层) 匆匆来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处于第二层的人,在离职的时候,没有第一层的人那样决绝,不讲情分。
他们之所以选择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对目前岗位现状不满,比如薪资待遇,上升空间等等。
他们虽对在本公司的发展失去信心,但跟同事和领导没有大矛盾和冲突,当然也没有什么更深的交情。
他们对公司也会不满,但绝不会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唠叨和诉苦。
他们信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认为劳资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对抗和矛盾,哪家公司都一样。
他们离职换工作,不过是想换个环境,遇见一些新的人,顺便让自己的薪资上涨20~30%。
所以当他们提离职的时候,大家先开始有些惊讶,表达一丝惋惜,但没多久也就各自忙去,不再提起,也不再想起他们了。
处于这层境界的人,离职前会和几个要好的同事互留电话,喝个下午茶进行道别。
甚至会在自己曾经待过的工位,有公司logo的前台前,单独或者和同事合影留念。
他们嘴上不说惦记老东家,但是在离开的那一瞬间,有些看不见的东西就已深入骨髓,伴随他们步入新东家的门。
比如在老东家建立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在老东家养成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等。
用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句形容这种境界一点都不为过: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03 第三层(最高层) 挥泪送别,收获人脉无数
处于离职最高境界的人,通常会留给上司和同事一个美丽的背影,更说不定峰回路转,哪天重新回来当上新领导。
他们在公司中发展向好,人际关系和谐,直到提出离职的那一刻,大家都想不出ta离职的理由在哪。
这样的人心怀乾坤,在他人眼中的发展不错,在他们眼中却并非如此。
比如他们觉得在这里成长还不够快,挑战还不够大,平台还不够宽,总之他们要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所以他们的离职,通常会让领导扼腕叹息,虽然明知没用,但是还会继续画一张大饼力图留住他们,真有点“挥泪送别”的意味。
领导还会牵头组织欢送会和团队聚餐,并代表公司送给他们小礼物,感谢他们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和优异的表现。
这样的人曾经在很多项目中和同事进行跨部门合作,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接连收到同事的邮件,电话和微信的关心和问候,对方虽表遗憾,但更多是对他们未来的祝福。
从宣布离职到最后一天这段时间,他们工作日的午餐时间几乎都相继被不同的同事占用。
这些同事主动请他们吃“散伙饭”以表谢意,大家总是这样依依惜别,不舍他们的离开。
即便离职,这样的人和同事尤其领导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在朋友圈互相点赞和留言,私下里相约打球,吃饭和逛街,都是很平常的事。
所以他们对老东家的动向和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一旦出现高阶职位的空缺,没准儿通过一个内部推荐就又“杀了”回去,职位和薪酬最少上两个台阶。
就算是没有再回老东家,凭借着广泛的人脉,也时不时会有老同事,老同事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推荐好机会给他们。
如果想换工作,他们的好offer可以拿到手软。
处在离职最高境界的人,虽然离开公司,却和同事之间像是从未离开过一样,仍然活跃在彼此的朋友圈。
不仅继续刷着存在感,而且将社交和人脉技巧娴熟地运用到极致。
写在最后:
离职的三层境界让我想到《士兵突击》中袁朗对成才说的那段话:
“你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没付出感情,你总是冷冰冰的把他们扔掉,那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结果虚耗人生?”
每经历过一家公司,都倾注了我们的青春,汗水,精力和希望,我们要的不是没有价值的舒坦,而是有机会做更大的事,更快地成长,更快地进阶。
得过且过,怨天尤人的度过在这家公司的每一天和每一刻,对我们来说,就是在浪费生命。
离职见情商,离职见人品,离职见境界。
而你,在哪一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