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天地清明

文|国粹君,图|网络。
暮春已近,气清景明。
《岁时百问》中写道: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自有它与天气物侯
相联的动人之处。
《历书》如此解释“清明”
这一名字的由来: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祭扫,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
在这一天,游子返乡。
身着素衣,去山中探望过世的亲人。
哪怕连春节也未必能见到面的亲戚,
好久没联系的儿时玩伴……
这一天再忙,大家都回来了。
因为在中国人的生命里,
祭祖,是为了记住。
记住你的姓,记住你的名字。
记住你从何而来,记住你又为何而出发。
唯有记住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我们在祖先的坟前除草祭扫,
放上供品,燃纸钱金锭,
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
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你问:“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
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其实对我们来说,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
不是鬼神灵魂,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
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只是
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有人说:“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
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
'落叶归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不给祖先蒙羞’就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春山如黛,恰如思念绵延不绝,
风过无痕,如同生命来了又去。
在这场盛大而清静的回忆里,
我们学习告别。
学着面对离开与失去,
珍重地对待每一个拥有的日日夜夜。
细雨纷纷,烟柳垂泪,
行人断魂,是对逝者的缅怀;
万物生长,惠风和畅,
天清地明,是对生者的祝福;
万物有灵,春发几枝,
懵懂初醒,是对我们的启示。
诚如作家冯友兰说:“人理智上知道
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
可是人心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
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
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
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不忘先人历史,知道自己的来处。
也是在激励自己,
自强自立,不堕家风。
明代有一本书,叫《帝京景物略》,
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哭罢,不归也,
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是说,人们扫墓哭完,不急着回去,
转而来到一片开花的树林,
择一园圃,喝酒赏春,都醉了。
就在这样的时节,古人把祭扫思亲、
踏春赏花,作为最重要的
两件事,放在了一起。
生命不就是如此吗?
一边流泪,一边欢笑;
一边逝去,一边生长。
清明节与清明在同一天,
中国人的节日里,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连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说:
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
扫墓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平时,人们忙于各自的事业,
无暇去野外游逛,只有在扫墓的时候
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门,
这大概也算是“片刻的优游”了吧。
丰子恺也曾回忆幼年在桐乡老家
过清明时的心情,他风趣地把过清明
比作“借墓游春”,上坟的路上,
一路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他说:“我们终年住在那
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
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
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
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
清明时节,万物清洁明净,
人也应该走出去,去自然界中吐故纳新,
洗掉自己一年来不得亲近
天地山川的暮气、衰气。
清明的风,和煦温暖,
催动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花事缤纷,满城花絮,春色正浓。
华夏之地,山作眉峰,水当眼波,
静卧世间山林,看人世间百川泱泱。
愿君且纵马千里,跨过山和大海,
遇见清明的你。
二十四节气里,有八风。
所谓八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
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
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清明风,是八风之一,吹自东南。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说的是夜晚的清明风。
清明风起,四野明净,
春色秀丽,令人神往。
古人的“清明”不单是“哀思的清明”,
还是“洁净、坦荡而清明”。
人的一生,是遇见与别离的一生。
在“清明”时节,祭先祖、故人、往昔,
也祭一祭远处和更远处的悲伤,
是告慰自省,也是身心整理。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
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家家蒸清明果互赠。
韦庄诗里云:“寒食花开千树雪,
清明火出万家烟。”
古人断火,是要以新火换旧火。
吃冷食,如寒食粥、寒食面、凉面等,
以清理肠胃。
江南一带的人们,
会在这个时节吃青团。
若有一种食物能够唤醒春天的绵绵芳草,
若有一种味道能够缠绕舌尖带来满口清甜,
若有一种记忆能够与故乡故土故人不期而遇,
那么非青团莫属。
轻轻咬一口,糯韧绵软,
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混着青草香的清甜慢慢沉入心坎。
这是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
若是咬不到这一口软糯的芬芳,
仿佛整个春天就白过了。
中国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
日常里一定不能说这个词。
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
都关乎团圆与美满,
唯有清明节,关乎离别。
而这个节日正提醒着我们
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
死亡不是墓地,
怎样活着才是目的。
清明清明,
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
道家常说:生死气化,顺其自然。
庄子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
生死不过是阴阳二气的转化,
死亡不是终结,只是另一场开始。
弘一法师有四字:“悲欣交集”。
人生莫不如此吧,好与不好才构成它的全部,
悲与欣都记住,生命才有完整的记忆。
今日清明,站在过去与未来,
我们选择记住,时时念念,念念时时。
(0)

相关推荐

  • 清明丨且将新火试新茶

    清明 农历三月初八 公历4月4日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 纸灰飞作白蝴蝶

    □孙忠强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是,在这些节气中唯有清明兼具 ...

  • 清明养生之我见

    2021年清明节是4月4日21点34分58秒(星期日).清明,即有天清地明之意,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在古代,与清明日期相近的有寒食节和上巳节[上巳是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按历阳计算,为冬至后第一百零四日 ...

  • 正好清明连谷雨

    文 / 巍然 谷雨生百谷,也生梦想--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首七言诗:"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 ...

  • 【辛宝】风清雨明,防感避湿,这才是清明节气养生要点 ​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辛宝 中医学硕士,教授,执业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科负责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疗 ...

  • 岁时节日|清明:天地清明 慎终追远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四,在公历4月4-6日之间交节,既是春季的第5个节气,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 ...

  • 天地清明 思念正浓

    天地清明 思念正浓

  • 散文天地 · ​清明情思(二篇)‖总第961期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zjxsyzz.com <作家·新视野>杂志订阅发行具体细则 清明情思(精品) 文/潘海洋(广西) 人间四月,初暖还寒.如丝的风吹走冬天残留的那抹 ...

  • 天地清明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清洁明净,如此的好天气,正是踏青的绝佳时机. 虽受限于假期较短,不可远行,但得知两百公里之外的临沂有一个未去过的小镇,此刻桃花盛开,正是合时宜的首选目的地...且,疫情刚过,与景区提 ...

  • 风烟俱净,天地清明----写意小品画人生

       写意小品画人生 画:傅云石     文:绿衣 欲观秋色,谁个同行? 静心垂钓,临水抚琴. 风烟俱净,天地清明. 空山生密叶,流水向江南. 一弦临别意,相见又何年. 飒飒西风烈,加衣念重阳. 约君 ...

  • 入围作品|蒋亚莉:天地清明

    天自清明,地自清明. 红喜事,白喜事.生是喜,死亦喜.世事皆大欢喜. 无忧,无愁.率真每一天.昨日已去,明日待来.昨和明,以日为旁,披着时间的外衣,做着时间的过客.唯有今,上面顶天立地一个大写的人.活 ...

  • 天地“清明”,向死而生!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有人说,清明节,是一个泪水与欢笑并存的日子,一边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让人心情舒畅,一边又觉春天美丽而又短暂易逝,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苦短无常.这个节日,既有慎终追远的感怀 ...

  • 天地清明,陌上花开

    清明祭扫之后,和家人顺便去附近踏青,是每年的固定节目. 踏青地点不定,有时候去山里转转,有时候就在溪边田头随意走走.人在山水之间,简单聊聊家常,呼吸新鲜空气,看春水初涨山色一新,感受万物萌动的春和景致 ...

  • 清明,清明

    每近清明,总有些心慌意乱,坐立不安.心中有件想做却做不了的事,远方有些牵挂却再也见不了的人. 外婆活着时,我反倒没有什么想念.那时青春年少,以为那个已九旬的老人会永远健康安好,只要我回去就能随时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