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榆钱儿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儿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有一种树叫榆树,早春时节,榆树的枝桠上便冒出一个个小黑骨朵,当柳枝冒出嫩芽的时候,榆树枝上的一个个小黑帽子也随风而逝,长出了嫩嫩绿绿的榆钱,因它的形状圆薄如古代的铜钱,另外,中国人比较喜爱寓意喜庆吉祥的谐音,因此而得名,“余钱”是人们比较喜欢的称呼,因此,在上个世纪北方的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会栽种几棵榆树,人们除了图吉利之外,更重要的是榆钱儿又是大自然赐予的一道能够填饱肚子的“美餐”。

儿时的记忆在脑子里翻腾打转。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翠绿的榆钱儿一小簇一小簇挂满树枝,原来干枯寂静的树枝,一下子点缀了青翠的一串,条条树枝宛如穿了片片透明的碧玉,在斑驳的阳光中闪烁着,碧绿而透明,微风吹动,树枝轻摇,闪耀着它的辉煌和灿烂,着实令人喜爱,它昭示着寒冬已经远去了。薄雾揉合着炊烟在空中飘舞,暖暖的阳光在薄雾中透着灿烂,整个村庄辉映在一片翠绿中了。

榆钱儿的记忆,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孩提时的我们都长得瘦小,但身手出奇地灵活。爬墙上树在我们都是如履平地一般。春天那些盛开的榆钱就那么招摇着,高高在上的,引诱着我们这些垂涎欲滴的孩子们。

摘榆钱难度要大的多。榆树一般都是很高的,很多人望树兴叹!不过我们男孩子要厉害得多。再高的榆树我们也能爬得上去。几个人上树去摘,余下的在地上捡。每次都要每一个人都能抱上一捆,几个“皮猴子”才从树上溜下来。大家在树下先大吃特吃,呵呵,其实榆钱儿生吃不怎么好吃,味道不是很爽口,但我们还是吃,好像总是填不饱肚子的样子。嘻嘻哈哈的,在树下边吃边闹。直到炊烟四起,或者夜幕降临,才肯拍拍身上的尘土,打道回府。

在榆钱儿生的很小时,耐不住寂寞的我们这些孩子们,把生了榆钱的枝条折下来,编织成圆圈,套在脑袋上,相互追逐嬉闹,叽叽喳喳的儿趣声和小鸟的鸣叫声,衬托出了村子的古朴宁静,自然和谐,于是整个村子宛如世外桃源,别有洞天。至今还让人心驰神往。

当榆钱儿长成指甲盖大小,人们便纷纷爬上墙头或者站着板凳,挎了篮子,把榆钱儿从枝条上捋下来,有的一边捋一边往嘴里塞几口咀嚼着,嚼着清爽、嚼着清香、嚼着清贫而快乐的童年。

榆钱儿有好多种做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榆钱儿洗净,和了玉米面或者高粱面蒸成窝窝头或烙成贴饼子,贴得黄黄的玉米面透着榆钱儿的翠绿,咬一口脆脆的透着青草的味道,把榆钱儿和了白面,擀成薄薄的饼子,放点盐进去,在锅里摊熟,叫咸食饼子,还有榆钱儿饭,榆钱儿糕等等。

榆钱儿,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道风景,更是在物质贫瘠的时代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食,让人类品味大自然的仁慈宽厚。

慢慢榆钱儿变得微黄,又渐渐枯黄,远远看去满枝挂满铜钱,微风吹拂,满树的金黄的榆钱儿宛如金币飘飘洒洒回归大地,滋润着来年的母树愈发青翠。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

  • 俗话说:“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指的是哪三种树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口语,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它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数是老人们总结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相信很多朋友只听说过种什么树好,却没听说过砍什么树有什么不好的,而且,还说人穷不砍三 ...

  • 文明故事丨冯桂华:勾

    公园里多的是榆叶梅.碧桃树和海棠花,芙蓉树在人工湖的南岸,初春时还是光秃秃的模样. 几棵垂柳在冬天时被砍了脑袋,只留几只细细的嫩枝,极像三毛的头发. 春天一到,最先报春的是那几根黄绿的细枝,变柔变绿, ...

  • 【西南作家散文】王自亮 / 咏物三章

    西南作家散文 咏  物  三  章 王自亮(河南长垣) 槐    花 槐花是一种美丽的花,逗引人的情思.槐花也是一种美食.乡间多槐树,这些槐树枝枝桠桠上的花朵,一团团一簇簇,就像是一片片的雪,或是白色 ...

  • 散文||家乡的榆钱馒头

    家乡的榆钱馒头 赵秀涛||北京 下班一进家,一股蒸馒头的味道扑面而来,只见餐桌上的榆钱馒头正冒着热气.媳妇说,下午永霞姐给送来的榆钱.岳母刚蒸好,我迫不急待地拿一个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股儿时的味道 ...

  • 校园故事:卢俊卿记忆里的老榆树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见惯了高楼大厦,拥有一小块种满花草树木的绿地,那简直就是奢侈的想法,一小盆绿植摆在办公桌上,就是他们的绿色天地.我感觉城市居民与沙漠居民是一样的,对绿色植物充满渴望,城市里是没有多余 ...

  • 春暖花开忆童趣

    春暖花开忆童趣 文 / 冯吉岭 榆钱儿 儿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有一种树叫榆树.早春时节,榆树的枝桠上便冒出一个个小黑骨朵.当柳枝冒出嫩芽的时候,榆树枝上的一个个小黑帽子也随风而逝,长出了嫩嫩绿绿 ...

  • 我家的榆树

    我家的榆树    春风骀荡,在新叶抽芽初绽的季节,上下班的路上,万木处处争着春的生机.其中,有一团嫩黄的绿色像化不开的云雾,每当瞥见,似乎飘荡着光阴里的故事. 是的,这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一直葱绿在 ...

  • 陈社英丨树老成精

    五十多年前,我们大多数人是用实用的目光看待树的.比如"桑木扁担梨木案,槐木铣把人称赞"之类的民谣就充分说明这一点,所以,不等树木长大,就根据树的品种大小派了用场.硬木之中,像男人腰 ...

  • 韩和平 | 榆树钱,小时候的味道

    榆树钱,小时候的味道 作者:韩和平 小时侯,老家的房前屋后分散着许多大榆树,每当春天万物苏醒的时候,榆树就伸展着腰肢在春风中摇曳."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榆树的特点,树枝在天空 ...

  • 末子:童年野趣 | 就读这篇

    童年野趣 末子 捉虫记 夏日的麦田如火如荼地燃烧. 去学校的小路上,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周围是金黄的麦浪,蝈蝈,嗞-嗞-嗞-不间断的"叫声",仿佛要把一切点着.风吹过,麦浪翻卷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