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forcode:雪球上经常引发论战的几大话题:中医、学区房、房价泡沫……一到周末,这类话题就浮现出来,活跃气氛……

forcode:学区房本来就是被严重高估的泡沫资产,一套又老又破又小的学区房,动辄数百万,根本不值这么多钱,纯属投机,买入只是等着有下家出更多钱接盘。我中学同学里,见过太多学习不好的关系户,最后连大学都考不上。只要学校不是打架斗殴风气不好、老师课都讲不清楚或者体罚学生,学校没那么重要。
现在互联网各类免费资源太多太多了,真想学知识,全球顶级名校哈佛、剑桥、斯坦福都有一堆的公开课程可以免费学。B站上什么PS、3D建模、Python编程、视频处理的全套教程都可以免费获得。想跟名人、牛人交流?找到名人的email或微博有何困难?Elon Musk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敢打电话约名人出来吃饭……额外的英语、兴趣培训可以课外花钱或孩子自学,我儿子暑假用墨墨背单词自学英语,新记了几百个单词了。APP inventor也自学玩得不亦乐乎……真要有兴趣,根本不需要培训班,父母引导入门即可。
英语记单词我是用积分管理约束的,让我儿子每天新记+复习40个单词,全程屏幕录像,然后上传到视频网站,我有空打开检查学习情况,然后给他奖励积分,参考《积分管理儿子,效果极好》。
进我的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积分”,将返回积分管理的excel表格和相关文章。
每次我提到让我儿子记单词,总有人跳出来说我方法不对,要在阅读过程中记单词,然后说自己通过阅读英文书籍词汇量有多大。这当然没错了,但是记单词和阅读英文资料又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在英语学习的初期,通过记单词快速建立起基本的词汇量(尤其高频词),才能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否则一个句子大部分单词不认识,怎么去阅读?
同同前天去了外婆家,晚上给我发微信,说他的墨墨背单词已经到达了免费使用上限,不续费就没法继续用了,这意味着,他的词汇量已经超过700个。于是,我花了6元给他增加了500个单词的词汇上限……

我觉得,让孩子有动力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兴趣,只有因为兴趣产生了学习某方面知识的“需求”,才有更强的动力去学习、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去学、更容易融汇贯通。我的英语听力口语大部分是通过看无字幕的英文户外生存纪录片锻炼出来的,我看了上千小时的户外生存纪录片。我也知道很多程序员因为自学编程,所以乐此不疲地读晦涩难懂的英文帮助文档,结果英语能力大幅度提升。我还知道有些90后因为喜欢二次元而自学了日语,最后去日本留学……
在同同三岁的时候,我买了一本scratch教程,因为当时同同话都说不利落,一直晾在书架上没打开过,最近同同看b站教学视频自学app inventor之后,虎妞把这本书拿了出来,因为对编程感兴趣,同同开始自己读这本scratch教程,然后他自己居然按照书中的介绍,尝试自己打开MIT的网站准备下载安装scratch,遇到了障碍过来求助我,我帮他下载安装后,他自己摸索着玩scratch了……这就是一种兴趣引导的主动学习,在我看来,这比学区房重要得多。
关于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我的观点是,同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学校差距有限。但地区间差异大,尤其城乡差异大,城乡要分开说,另外,体制内工作的父母,可能更看重学历。个体户、靠本事或靠运气吃饭的家长,相对没那么看重学区房……父母学霸也不一定孩子学习好,但通常心态更淡定,觉得学习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网友说:费半天劲,进重点,结果被考查到末尾估摸淘汰班,有啥意思,好像更伤自尊。
forcode:不要说进淘汰班,差生就算进入重点中学最好的班级,照样是学渣,我见过太多这类例子……
而且,我发现,总体而言,越是父母学习差,越是重视学区房,可能以为自己当年学习不好,主要怪没有学区房了?人都不愿意承认是自己本身不努力或者笨,反而把自己给骗了。
部分原因是,读过重点大学的父母,孩子读重点大学带来的边际满足感相对更小,觉得北大清华也就那么回事,更重要的还是从小培养孩子个人兴趣能力,学习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努力,所以对学区房也没那么执着。
不买学区房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管孩子学习,反而要花更多时间精力,搞学区房或者把孩子往培训班一扔了事,这才是最低成本的培养方式。
网友:教师科研人员等靠学历吃饭的,才最为重视学历,认为学历能成功甚至就是一切。
forcode:我估计是光有学历、没有在市场中独立赚钱能力的科研人员才这么重视学历。我认识的自己不靠学校发工资、不靠做项目赚钱的教师科研人员,对孩子学习都比较淡定。包括北大清华很多老师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大有人在。
但凡那些自己能力很强、直接可以拉项目赚钱或者在股市赚到钱的、有真本领的人,不管学历高低,都没那么看重学区房。只有需要用一张纸来向其他人或机构证明自己能力的人,才会把学历看得比能力兴趣还重……
从人一辈子的长度来看,能力兴趣远比学历重要,很多人主次颠倒了,为了学历,天天逼孩子死记硬背、刷题刷到天昏地暗,挤压了孩子培养能力兴趣的时间空间精力。
只要自己真有能力,学历根本不是个事,李想有学历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李想这只是特例,万分之一的概率。这叫妄自菲薄,人皆可以为尧舜。北大的收入高,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学历,而是因为他的能力,能力强的人,通常考试能力也不会差,而不是因为学区房。
反对一窝蜂买学区房,不是看不起死记硬背的,他们在伤害自己的前途、影响自己培养能力兴趣、泡沫价买入老破小学区房可能接最后一棒却不自知。
刚才有人说重点中学有人脉,人脉是穷人的精神鸦片,人脉是穷人的童话故事……人脉不就是想着有天同学亲戚可以拉你一把嘛,穷人就是这样,总想着靠别人,不想着靠自己,真等你需要靠人脉,人家躲你还来不及……
重点中学当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是重点中学毕业的。但是,我看到周围中产阶级甚至底层家庭的父母为了学区房太过疯狂了。
人是要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要守本分,这样才能活得更幸福。人应该敢想敢做、勇于尝试,才有可能成功,本分不是说不要努力改变命运,而是说不要做超出家庭收入水平、能力范围的事情,但很多家庭年收入也就十几万,一年连十万都未必存得下来,贷款几百万给孩子买一个老破小的学区房,这绝对过头了,说白了她们还是在炒房子,觉得学区房以后还能升值,如果学区房价格持续下跌,我估计80%的家长都不会再买学区房。给孩子教育投资的名义,掩盖了自己投机炒房的本质,万一学区调整、随机入学,这些超高杠杆炒房的家长,会欲哭无泪。这些人太不本分,模仿富豪阶层进贵族学校(学区房)或者送孩子出国,有可能得不偿失!孩子成绩没上去,反而在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错过了培养能力兴趣志向的好机会。
BTW:我发现,大部分喜欢秀书法的,属于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可能因为自己没文化,所以特别需要通过秀书法来证明自己有文化?
================
我的微信视频号:“forcode的vlog”,我当做大号朋友圈在用。
================
本文首发微信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