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三大战役为何先打辽沈战役?》
相关推荐
-
第二次解放张家口,华北军区一雪前耻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时,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手中握有60万大军,他把这些部队沿东起滦县,西至张家口柴沟堡的铁路线摆成了一个长蛇阵. 我东北四野大军即将入关,蒋 ...
-
11.2 | 辽沈战役胜利日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东北战场发生的根本变化,于1948年9月7日,指示东北野战军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 ...
-
四野有十二个主力军,为啥仅40军、43军有幸参加四野南下先遣兵团
南下!南下!四野近百万大军轰轰烈烈的向南行军,解放华北.解放江南.解放全中国!四野这支解放军最强大最现代化的战略力量,是解放新中国国土最辽阔的部队,也是征战距离最远的部队!自从辽沈战役胜利后,四野就开 ...
-
辽沈战役: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林彪: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遭我军连续打击后,处境非常困难,其总兵力虽仍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 ...
-
华北军区兵力超过30万,为何没有组建华北野战军?
"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一线主力作战部队的称谓,有别于军区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组织,是我军战斗力的精华,对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打击最大.之所以将主力部队称之为野战军,是因为我军在 ...
-
志愿军六个兵团入朝,为何率先入朝的第13兵团,被公认为实力最强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一共有六个兵团入朝,分别是邓华的第十三兵团,宋时轮第九兵团,陈赓,王近山第三兵团,杨得志第十九兵团,杨成武第二十兵团,董其武第二十三兵团.这六个兵团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
-
天下无敌舍我谁
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当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成率领的第4.第11纵队等部8个师在辽宁锦西一个叫塔山堡的小村庄,拼死阻击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 ...
-
再见了,师父,感谢这四个月的关心及照顾,回首往事,不禁会默默流泪,感谢有您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978天. 明天就要告别师父院长,我从1月3日,来到师父身边,在这几个月时间,深深感受到师父治疗急危重症魅力及对我的鼓励 ...
-
黑色幽默的英国往事
话说那年,英国有一小镇,镇上住着亨利家族.这家族真奇怪,自二战后生的娃是清一色的男娃,所以整个镇上大多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从小贝蒂出生后整个镇子都哄动了:可算是见着女娃了!家族之人奔走相告,兴奋不已!什 ...
-
他是徐静蕾的前任,冯小刚的贵人:风流才子王朔的传奇往事
遇见荠麦青青 荠麦青青与你一起书世间万相,品人生百态,最终,找到一条自我修行之路. 7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荠麦青青 当年的文坛,没有谁比他红!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荠麦青青 洞 ...
-
金匮之盟,最好的解释是杜太后的母亲情怀。(两宋繁华往事150)
杜太后,生于唐末,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建国.60岁的人生,一个甲子而已,却经过了七个朝代.如此乱世,会赋予人怎样的思考?至少,会迥异于四海升平之世. 北宋初立,所占不过中原之地,南方割据称雄.北方契丹虎 ...
-
皇宫是个寡情地,缺少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两宋繁华往事149)
可惜,皇宫是个寡情的地方. 皇宫内,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从来都是稀缺品. 在赵匡胤化家为国的时候,有些东西就永远失去了.老太太为这家操劳了一辈子,家一下子变成国了,她能习惯吗?后世,很多人说杜太后有大 ...
-
赵太后临终遗旨,改变了赵光义和大宋朝。(两宋繁华往事148)
丈夫去世,儿子称帝,大悲大喜. 悲喜之间,似乎耗尽了四娘子的心血,她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不过,她人生最后的决定,再次改变了历史. 赵匡胤登基次年,杜太后病危. 赵匡胤.赵光义跪在榻前,兄弟俩泪如雨下.太 ...
-
胜者为王,胜利者的传说都是杜撰的多!(两宋繁华往事147)
赵匡胤称帝,国号大宋,是为宋太祖. 赵弘殷,被追封为大宋宣祖.杜四娘子,成了大宋太后. 再回头想想,那四十多年前的大雪,看门的门房,杜庄主.那时的他们,会想到多年后的事吗?眼光独到的杜庄主,即便有千条 ...
-
知子莫若母,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母不意外。(两宋繁华往事146)
岁月如梭. 当四娘子年近花甲,她的人生,再次迎来巨变. 公元956年,相伴40年的丈夫赵弘殷去世.终年58岁.年少时,正厅门后短短的凝视,约定了一生的缘分.40年来,身处乱世.飘若浮萍,相濡以沫.不离 ...
-
乱世,是掌权者的天堂,更是百姓的地狱!(两宋繁华往事145)
五代,百姓的乱世,武人的舞台. 18岁的赵弘殷,横刀立马,用刀.用剑,用命去拼杀.15岁的四娘子,紧紧地跟在丈夫后面,风雨飘摇.颠沛流离,努力照看和经营着他们的小家. 一个刀口舔血.一个含辛茹苦. 1 ...
-
一个女人的决定,竟改变后续千年的历史。(两宋繁华往事144)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亲的决定,让四娘子的母亲几乎泪崩.女儿自出生,就生活在杜家庄,从未离开父母半步.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生逢乱世,短短几日,就将女儿嫁给素昧平生的人,做母亲的能不心疼吗?四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