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寓所、书斋以何命名
相关推荐
-
随园诗话 袁枚
清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一○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补遗 卷一 补遗 卷二 补遗 卷三 补遗 卷四 补遗 卷五 补遗 卷六 补遗 卷七 补 ...
-
陈正荣|随园随想
在200多年前的乾隆时代,南京城里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园子--随园,他的主人是当时的诗坛领袖--袁枚. 袁枚,字子才,但反过来读,就是才子,这确实是一个大才子.袁枚是杭州人,曾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 ...
-
解读袁枚《苔》:辞官下海第一人,靠经营随园成为食圣,让人佩服
2018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由袁枚作词.梁俊作曲的一首歌<苔>,被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唱红,这首沉寂了300多年的小诗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 ...
-
古代文人如何为自己的雅室命名?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古人对书房的命名,极度考究,和苏州园林中各处景点一样,文化底蕴十足. 古时候,文人墨客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为了寄托怀抱,常常给自己的居 ...
-
古代文人,如何为自己的雅室命名?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古人对书房的命名,极度考究,和苏州园林中各处景点一样,文化底蕴十足. 古时候,文人墨客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为了寄托怀抱,常常给自己的居 ...
-
欣赏 | 返璞归真 古代文人的居舍文化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 ...
-
古代文人嬉笑怒骂皆为诗
诗词中总感觉古人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 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佛陀也有怒目之时.古文人骂起人来了,那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虚伪 <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 ...
-
古代文人山水画的荒寒之境——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
荒寒之境--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超然的意境表现. 尤其在古代文人画家笔下,山水画中的荒寒之境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是超脱于笔墨之外的至臻境界.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诗人.画 ...
-
香筒:古代文人的极致雅器
掐丝珐琅鎏金錾花云龙纹垂恩香筒 香筒起源何时有待研究.唐代有名为薰笼的香气,白居易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它是薰衣的香气,宫女能够依靠而坐,可见此笼较大.宋代范成 ...
-
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选择和外部环境影响
要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出世和入世首先要了解一下儒家和道家等诸子百家: 出世即归隐,入世即致仕做官.两者一正一反,实际儒家和道家是紧不可分的,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派,都是从诸子百家"厮杀&quo ...
-
【国画大观】返璞归真 古代文人的居舍文化
当我们祖先的居室由浅陋的土穴走向"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木土建筑时,住宅再也不是"以待风雨"的处所,而具有了审美功能.随着居室建筑向更高 ...
-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谁知片石多情甚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 ︱胡建君︱ 开辟鸿蒙,天地始分,人们在安如磐石的大地之上休养生息,在高山峻岭之中筑巢而居,也拣用散落的石块打制琢磨成各种石钺.石斧.石刀.石杵等谋生工具,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