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长歌,可醉饮,唯不可离去

社交媒体的发达虽然导致了信息粉末背景下的信息过载,但是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判断力。我们越来越会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当然大数据也会投其所好为我们推送。

比如,我们从来没有对二十四节气这么熟悉。以前,节气只存在于课本里,存在于儿时的记忆里,存在于重大传统节日期间的味蕾上。是社交媒体让我们重温了节气,重新认识了老祖宗的伟大和文化自信。

于是,朋友圈里的每一个节气,都伴随着相关的背景资料,精美图片,物候变迁,人生感悟,文创带货甚至饭局通知

古人虽然不会用现代精准量化的科学方法来量化气候,但是会用“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的物化方式来体现气候规律。所以在古人眼中,鸟语花香不仅唯美,而且还携带着气候“密码”。小寒刚过,我们就深刻领会到了“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彻骨寒冷。

小寒之后全国范围内果然迎来了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1月6日以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北极涡旋正式进入到我国,巨量的极寒空气也正大举南下,这正是今年以来我国第一股寒潮,由于它在小寒节气开始南下,所以称其为小寒寒潮。比如北京,官方预测中-17℃的低温将是新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超过2016年1月的世纪寒潮。我国各个省区市已经发出了上千个预警信号,包括寒潮预警、低温预警、大风预警、霜冻预警、道路结冰预警等等,可见这次寒潮影响范围相当广阔。

有一种冷,叫江南的冷。在此不表,只可意会。

与冷空气一起让人扎心的还有近日此起彼伏的新冠肺炎疫情。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整个北半球整趋于一个巨大的冷链环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也相当严峻。

防控疫情的关键措施是做好个人防护,并且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

一大早,一位酒肉朋友给我推了一条防控小贴士,说转自全国某行业协会:酱香型白酒对于防控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效果,该类型52度白酒三两能够减少30%的人员流动,喝半斤能够减少72%的人员流动,1斤以上减少98.6%的人员流动……

作为一名科技媒体工作者,第一时间就把这条信息当作一个段子,懒得辟谣。我又看了一遍,好像也有点道理。再看一遍,考虑是否要加点仓,给疫情防控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防控疫情,内服外用。想起了去年年初同志们用实践得出的结论。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在电视上向公众科普:乙醚、75%乙醇、含氯的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陕西省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浓度为 45% ~ 90% 范围的乙醇溶液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 > 5.0;浓度≤40%或≥95% 的乙醇溶液作用 3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浓度为 40% ~ 98% 范围的乙醇溶液作用 2 min,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 > 5.0; 浓度为 35% 的乙醇溶液作用 3 min,对大肠杆菌 和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

温习一下中学数学可以知道,杀灭对数值就是指当微生物数量以10为底的对数表示时,灭菌前后微生物对数数量的差值。杀灭对数值≥3.0,其实转换为杀灭率就是≥99.99%;而杀灭对数值≥5.0,转换为杀灭率就是≥99.9999%……基本上全部干掉了。

文献资料证明,外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内服,谁用谁知道。如果没有酱香型,浓香型或者小二应该也可以。某小白可能不行。

寒风漫卷的冬夜,可长歌,可醉饮,唯不可离去。

提醒:以下图片为广告。 

参考文献:

略。

(0)

相关推荐